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缘起 1
1.1.1 开放空间的重要性 1
1.1.2 开放空间的复杂性 1
1.1.3 物质空间形态作为研究切入点 2
1.1.4 南京与作者的生活体验 2
1.2 研究范畴与范围 3
1.2.1 开放空间定义及分类 3
1.2.2 研究对象及时空范畴 6
1.3 南京城市开放空间研究综述 7
1.3.1 基础资料 7
1.3.2 国内相关研究 8
1.3.3 国外相关研究 10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
1.4.1 研究目的 11
1.4.2 研究意义 11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1.5.1 研究内容和结构 13
1.5.2 研究方法 14
1.6 研究框架 15
第2章 文献综述:多维视角下的城市开放空间形态研究 17
2.1 城市形态学视角 19
2.1.1 城市形态复合体 20
2.1.2 城市边缘带 25
2.1.3 类型过程 31
2.2 社会文化视角 37
2.2.1 公园演变的社会历史分析 37
2.2.2 英国城市广场的文化地理学分析 42
2.2.3 城市开放空间理念的传播 46
2.3 生态与环境效应视角 51
2.3.1 历史景观生态学 52
2.3.2 城市微气候 56
2.4 感知与意象视角 59
2.4.1 视觉序列 59
2.4.2 城市意象 63
2.4.3 结合空间分析技术的感知研究 68
2.5 城市规划分析与评价视角 70
2.5.1 开放空间规划、实施与政策、管理的关系分析 71
2.5.2 服务水平与环境公平 78
2.5.3 城市管理中的视锥控制与视线分析 84
2.6 多维视角的城市开放空间形态研究 87
2.6.1 多维视角的开放空间形态研究框架 87
2.6.2 基于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形态分析平台 93
本章小结 96
第3章 南京城市开放空间演变历程(1900~2000年间) 97
3.1 南京开放空间历史背景 97
3.1.1 南京概况 97
3.1.2 南京城市发展概略及明代城市布局 97
3.1.3 明代南京的山水要素及风景游乐场所 100
3.1.4 明代南京城对后世开放空间的影响 102
3.2 近百年南京开放空间回顾 103
3.2.1 1911年之前 103
3.2.2 1911~1937年 111
3.2.3 1937~1949年 123
3.2.4 1949~1979年 130
3.2.5 1980~2000年 139
3.3 南京开放空间演变分析 148
3.3.1 公园和广场 149
3.3.2 水体 149
本章小结 154
第4章 南京城市开放空间形态变化规律、成因和结果分析 155
4.1 开放空间的形态规律 155
4.1.1 形态复合体变化 155
4.1.2 边缘带与开放空间分布 162
4.1.3 类型阶段的变化 167
4.2 开放空间变化成因的关联性分析 172
4.2.1 自然基底与物质文化遗产 172
4.2.2 社会文化因素 176
4.2.3 城市规划实施与管理 187
4.3 形态变化结果的关联性分析 203
4.3.1 城市风貌与市民感知 204
4.3.2 生态与环境影响 216
4.3.3 公园可达性与布局合理性 223
4.4 对于多维视角研究方法和南京开放空间的思考 227
4.4.1 多维视角研究 227
4.4.2 信息平台与分析手段 229
4.4.3 南京开放空间规划和管理 231
本章小结 233
第5章 结语 235
5.1 主要研究结论 235
5.1.1 南京开放空间演变历程 235
5.1.2 南京开放空间形态规律 235
5.1.3 南京开放空间形态成因 236
5.1.4 南京城市开放空间形态结果 236
5.1.5 对南京规划管理的建议 237
5.2 创新点 237
5.3 研究展望 238
参考文献 239
致谢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