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理论思考 3
第一章 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第一节 人文素质教育的概述 3
一、素质教育 3
二、人文素质教育 5
第二节 医学教育的本质是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16
一、社会和医学的发展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 16
二、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的永恒追求 23
第二章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必由之路 28
第一节 明确人文素质教育目标 28
第二节 深化人文素质教育内容 33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道德教育 33
二、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石:文化艺术教育 36
三、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身心健康教育 38
四、人文素质教育的外延:职业规划教育 41
第三节 创新人文素质教育方法 43
一、调整培养方案,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 44
二、整合专业资源,将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 45
三、营造素质教育氛围,强化“以文化人”“环境育人”的功能 45
四、加强体验教育,引导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47
五、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塑造 48
六、注重发挥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49
第四节 展望人文素质教育未来 50
一、营造氛围,校园文化与中医文化的结合 50
二、综合发展,专业知识与文化素养的结合 51
三、德艺双馨,医德修养与医术水平的结合 51
四、融会贯通,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52
第二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 65
第一章 “三项改革”,创建大学生人文教育新模式 65
第一节 选优苗,明指针,人文素质理念引领招生模式改革 66
一、富有中医药特色的本科自主人才选拔 66
二、研究生招生模式改革 69
第二节 巧施肥,修内涵,人文素质理念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72
第三节 育良才,增实效,人文素质理念深化培养机制改革 74
第二章 “六个工程”,形成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新体系 79
第一节 实施“雪莲”工程,强化思想道德引领,立德树人 80
一、“双色主题”思想道德教育 80
二、主题教育及纪念日教育 86
三、辅导员与导师:两支过硬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89
第二节 塑造“细辛”工程,着重身心健康教育,用心润人 103
一、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理念与特色 104
二、广纳良方,构筑“育心”体系 107
三、融合人文,凝聚“育体”精魂 120
第三节 打造“百合”工程,营造特色大学文化,以文化人 125
一、艺术节书写艺术青春 126
二、学术节营造尚学氛围 130
三、文化节篆刻人文烙印 132
四、生活节修养生活情节 134
五、体育节磨砺强健体质 139
第四节 推进“远志”工程,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立志成人 145
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与发展 145
二、就业创业实践基地的建立 149
三、就业情况分析 150
第五节 搭建“龙骨”工程,注重社会实践载体,实践育人 156
一、社会实践教育:目标与特色 157
二、社会实践在暑期 159
第六节 开展“知母”工程,着力励志勤学感恩,以助励人 170
第三章 “四个面向”,提升人文力量传播和辐射的软实力 173
第一节 面向行业,培养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要担当者 174
一、中医药人文力量的积蓄 174
二、中医药人文建设成果 176
第二节 面向区域,培养中医药文化普及的积极推动者 177
一、“六个一”人文项目建设 177
二、掀起中医药文化热潮 179
第三节 面向社会,培养中医药人文精髓的践行传播者 180
一、社会服务践行中医人文精要 180
二、多途径人文传播扎根社会基层 185
第四节 面向国际,培养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勇敢探索者 187
一、国际教育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87
二、中医学子更具国际视野 188
第三篇 人文素质教育效果评价方法探索 199
第一章 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概述 199
一、人文素质教育评价的内涵和意义 199
二、人文素质教育评价的可行性与复杂性分析 200
三、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与传统教育评价的区别 201
第二章 人文素质教育效果评价方法的建立 202
第一节 人文素质教育循证决策 202
第二节 评价内容和过程 203
一、对具体的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措施进行评价 203
二、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情况进行评价 209
第三节 评价方法 232
一、动态与静态评价 232
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233
三、多元评价 234
第四节 实例 235
一、实例1 235
二、实例2 240
附录 历代中医名家人文思想语录 242
一、先秦两汉时期 242
二、魏晋-隋唐时期 243
三、宋金元时期 245
四、明清时期 249
五、近现代时期 264
六、精选三十条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