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要义》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清)陈当务撰;陈永灿,白钰,王恒苍校注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3229425
  • 页数:252 页
图书介绍:《证治要义》由清代陈当务编撰。据原书所载,此书大约成书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共十卷,约十五万余言。首卷为辨证,卷二为论治,卷三、卷四、卷五为幼科、痘疹、脉法,卷六为妇科,卷七为药方,卷八、卷九、卷十为外科、杂证、急救。本书纵论辨证之精要,阐发论治之微义。涉及辨证、养生及临床各科疾患的治疗,内容全面、详实,书中每证集有古方与新方,间引个人临证经验,实用性较强。书中所载古方、验方亦数百首,倡导用方灵活变通,有其自身特色。书中记载诸多外治法如敷贴法、摩法、灸法、拔罐法、针法等治疗内科疾患,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此次以清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惠民堂刻本为底本。

卷一 辨证 1

守身论 1

医人论 1

病人论 2

寿夭论 3

卫生歌 4

卫生诗 5

养肝 6

养心 6

养脾 6

养肺 7

养肾 7

望气色 8

闻声音 9

问病情 9

审营卫 10

察舌胎 11

辨鼻准 12

寒证辨 12

热证辨 13

虚证辨 13

实证辨 13

表证辨 13

里证辨 14

燥证辨 14

湿证辨 14

阴阳辨证 15

脏腑虚实辨证 16

表里虚实辨证 16

上下寒热辨证 17

五邪辨证 18

《金匮》六经辨证 18

发汗有六要五忌 19

攻下有五要六忌 19

内伤外感辨证 20

原病式论 20

脏腑标本病式 21

再辨脏腑虚实 23

分辨脏腑虚实 24

辨日轻夜重 25

辨真寒假热证 25

辨真热假寒证 26

辨脱阴脱阳证 27

论病后补养法 28

卷二 论治 29

头痛证治 29

发热证治 30

呕吐证治 31

腹痛证治 32

霍乱证治 34

疟疾证治 36

痢疾证治 37

吐血证治 40

劳伤证治 42

鼓胀证治 44

噎膈证治 46

中风证治 48

一论瘟疫 50

二论瘟疫 51

三论瘟疫 52

四论瘟疫 53

五论瘟疫 54

六论瘟疫 55

七论瘟疫 56

卷三 幼科 62

初生说 62

拭口法 62

断脐法 63

藏胞衣 63

洗儿 63

吮乳 63

去胎屎 64

通小便 64

出胎麻 64

劝养女 64

寿夭说 65

听声音 65

望颜色 66

揣骨骼 66

五软 66

五硬 67

夭相 67

辨舌胎 67

舌头证治 68

幼科脉说 68

脉歌 68

指纹三关图三关诗 69

脏腑见证 70

肝脏虚实 71

心脏虚实 71

脾脏虚实 71

肺脏虚实 71

肾脏虚实 72

直说变蒸之妄 72

太阳经发热 73

少阳经发热 73

阳明经发热 73

三阴经发热 74

疏表 74

清里 74

解烦 74

开痰 75

引痰 75

暖痰 75

纳气 75

通脉 75

定痛 76

直说惊风之妄 76

陡然惊恐 77

痉病 77

刚痉 77

柔痉 78

虚痉 78

实痉 78

痫证 78

客忤 79

鬾病 79

鹤膝风 80

脐风证论 80

天钓 81

内钓 81

脐疮 81

五积论 82

丁奚疳 82

无辜疳 83

马牙疳 83

蛔疳 83

慢脾论 84

伤食 84

呕吐方 85

腹痛方 85

泄泻方 85

止汗方 86

囟门方 86

龟胸方 86

却病方 87

卷四 痘疹 88

正痘说 88

痘脉 89

吹苗 89

蚤治 89

日数 90

气血论 90

表虚 91

表实 91

里虚 91

里实 92

调理饮食论 92

五脏痘证 93

五脏杂病 93

怪痘说 94

出痘论 94

辨色 95

顺证 95

逆证 96

逆痘证治 96

痘疮作痛 97

作痒 97

禁忌 98

发热证治 98

见点证治 100

起胀证治 101

灌脓证治 102

收靥证治 104

结痂证治 106

水痘证治 107

麻疹论 108

麻疹脉 109

麻疹证治 109

卷五 脉法 113

自叙脉引 113

脉要精微论 114

两手脉图 118

浮脉 118

沉脉 118

迟脉 119

数脉 119

虚脉 120

实脉 121

滑脉 121

涩脉 121

洪脉 122

微脉 122

紧脉 123

缓脉 123

弦脉 123

芤脉 124

伏脉 124

结脉 125

动脉 125

促脉 126

代脉 126

濡脉 126

牢脉 127

弱脉 127

长脉 128

短脉 128

革脉 128

散脉 129

细脉 129

卷六 妇科 130

月经 130

经闭 135

崩漏 138

带下 140

癥瘕 142

阴挺 145

胎元 147

识孕 149

恶阻 152

胞漏 153

生产 155

乳病 162

卷七 药方 164

今集《伤寒》《金匮》方 164

集古名医诸方 167

卷八 外科 186

痈疽论 186

痈疽辨脉 187

痈疽辨色 187

五脏见证 188

阳毒辨 188

阴毒辨 189

疮家禁忌 189

先哲证治 189

外治用药诸法 195

卷九 杂证 204

跌扑科 204

眼科 209

咽喉 213

牙齿 215

发背 217

瘰疬 219

流注 221

疗疮 223

梅疮 225

痔瘘 227

麻风 228

多骨疽 230

脱指疽 230

蛇头指 231

肠痈方 231

疳疮方 231

顽癣方 232

臁疮方 232

秃头疮 232

汗斑方 232

黑痣方 233

骶尾疮 233

卷十 急救 234

《金匮》解毒方 234

防食毒 235

解诸物毒 235

解砒霜毒 236

解铅粉轻粉诸药石毒 236

解莽草毒 236

解土菌毒 237

解煤炭毒 237

解瘴气毒 237

解药箭毒 238

解蛊毒 238

解土煞 238

救卒死 239

救尸厥 239

救缢死 239

救溺死 240

救暍死 240

救冷死 240

救汤火伤 240

救狼虎伤 241

救蛇蝎伤 241

救疯犬伤 241

救诸虫伤 242

救水灾 242

救火灾 242

救旱灾 243

救禾苗 243

救牛灾 244

救劫难 244

校注后记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