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临证》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麟鹏等编著
  • 出 版 社: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62317895
  • 页数:296 页
图书介绍:

上篇 经络、腧穴 3

第一章 概述 3

一、什么是针灸 3

二、针灸的起源 3

三、什么是针灸学 3

四、针灸学的发展 3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与针灸的关系 5

一、针灸与阴阳理论的关系 5

二、针灸与五行理论的关系 6

第三章 经络与腧穴概述 8

第一节 经络概述 8

一、什么是经络 8

二、经络的组成 8

三、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11

四、经络的作用 11

第二节 腧穴概述 12

一、什么是腧穴 12

二、腧穴的分类 12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 12

四、腧穴的治疗作用 14

第三节 特定穴 14

一、五输穴 15

二、原穴 15

三、络穴 15

四、郄穴 15

五、下合穴 15

六、俞穴 15

七、募穴 16

八、八会穴 16

九、八脉交会穴 16

十、交会穴 16

第四章 经络与腧穴各论 17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 17

一、手太阴肺经概述 17

二、手太阴肺经的主要腧穴 17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 20

一、手阳明大肠经概述 20

二、手阳明大肠经的主要腧穴 22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 34

一、足阳明胃经概述 34

二、足阳明胃经的主要腧穴 35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 45

一、足太阴脾经概述 45

二、足太阴脾经的主要腧穴 46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 51

一、手少阴心经概述 51

二、心经的主要腧穴 52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 54

一、手太阳小肠经概述 54

二、小肠经的主要腧穴 55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 59

一、足太阳膀胱经概述 59

二、足太阳膀胱经的主要腧穴 61

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 75

一、足少阴肾经概述 75

二、肾经的主要腧穴 77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 82

一、手厥阴心包经概述 82

二、心包经的主要腧穴 83

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 85

一、手少阳三焦经概述 85

二、三焦经的主要腧穴 86

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 91

一、足少阳胆经概述 91

二、胆经的主要腧穴 93

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 103

一、足厥阴肝经概述 103

二、肝经的主要腧穴 104

第十三节 督脉 108

一、督脉概述 108

二、督脉的主要腧穴 109

第十四节 任脉 115

一、任脉概述 115

二、任脉的主要腧穴 115

第十五节 经外奇穴 122

中编 针灸临证及操作 131

第五章 针灸的选穴及配穴词 131

第一节 如何选择适当的穴位 131

一、近部取穴 131

二、远部取穴 132

三、随证取穴 132

第二节 如何配穴组方 133

一、本经配穴法 133

二、表里经配穴法 133

三、上下配穴法 133

四、前后配穴法 133

五、左右配穴法 133

第三节 特定穴及其应用 133

一、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133

二、俞募穴的临床应用 135

三、原、络穴的临床应用 135

四、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 136

五、八会穴的临床应用 137

六、郄穴的临床应用 137

七、下合穴的临床应用 137

八、交会穴的临床应用 138

第六章 针灸的临床治疗 139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 139

一、上呼吸道感染 139

二、急性支气管炎 139

三、慢性支气管炎 140

四、支气管哮喘 141

五、支气管扩张 142

六、肺气肿 142

七、肺炎 143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 144

一、心律失常 144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44

三、高血压 146

四、风湿性心脏病 147

五、心血管神经官能症 147

六、肢端动脉痉挛症(雷诺氏病) 148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 148

一、胃炎 148

二、上消化道溃疡 149

三、胃下垂 150

四、腹泻 150

五、便秘 151

六、食道贲门失弛缓症 152

第四节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153

一、泌尿系感染 153

二、泌尿系结石 154

三、慢性前列腺炎 154

四、阳痿 155

五、遗精 156

六、男性不育症 156

第五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 157

一、单纯性甲状腺肿 157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57

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157

四、尿崩症 158

第六节 代谢性疾病 158

一、糖尿病 158

二、高脂血症 159

三、痛风 160

四、肥胖症 160

第七节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161

一、三叉神经痛 161

二、面神经麻痹 162

三、延髓麻痹 162

四、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163

五、多发性神经炎 163

六、坐骨神经痛 164

七、肋间神经痛 164

八、急性脊髓炎 165

九、脊髓灰质炎 166

十、头痛 166

十一、偏头痛 168

十二、癫痫 169

十三、发作性睡病 171

十四、脑血管意外 172

十五、震颤麻痹 173

十六、重症肌无力 174

十七、精神分裂症 174

十八、神经衰弱 175

十九、抑郁症 176

第八节 造血系统疾病 177

一、贫血 177

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77

三、白细胞减少症 178

第九节 运动系统疾病 178

一、颈椎病 178

二、肩关节周围炎 179

三、腕管综合征 180

四、急性腰扭伤 180

五、腰椎间盘突出症 181

六、风湿性关节炎 181

七、类风湿性关节炎 182

第十节 外科疾病 183

一、痔病 183

二、肛裂 184

三、脱肛 185

四、颈淋巴结核 186

五、急性乳腺炎 186

六、急性阑尾炎 187

七、血栓性静脉炎 187

第十一节 皮肤疾病 188

一、银屑病 188

二、神经性皮炎 189

三、湿疹 190

四、荨麻疹 191

五、带状疱疹 192

六、皮肤瘙痒病 193

七、过敏性紫癜 194

八、脱发 194

第十二节 妇科疾病 195

一、痛经 195

二、闭经 197

三、外阴瘙痒症 198

四、更年期综合征 198

五、子宫脱垂 199

六、不孕症 200

七、乳腺增生病 201

第十三节 产科疾病 202

一、妊娠呕吐 202

二、胎位不正 203

三、产后乳汁不足 203

第十四节 儿科疾病 204

一、百日咳 204

二、营养不良 205

三、遗尿症 206

四、婴儿腹泻 206

第十五节 五官科疾病 207

一、近视 207

二、视神经萎缩 208

三、麦粒肿 209

四、急性结膜炎 209

五、急慢性咽炎 210

六、急慢性扁桃体炎 211

七、喉麻痹性疾病 212

八、过敏性鼻炎 213

九、萎缩性鼻炎 213

十、耳聋 214

十一、扁平苔藓 215

十二、口疮 216

十三、牙痛 217

十四、颞颌关节功能紊乱 217

第七章 刺法与灸法 219

第一节 刺法 219

一、针刺前的准备 220

二、毫针刺法 220

三、针刺角度 222

四、针刺深度 222

五、针刺手法 222

六、针刺补泻 224

七、留针与出针 225

八、针刺时应注意的事项 225

九、针刺时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226

第二节 灸法 227

一、灸法的种类 227

二、施灸的注意事项 230

第八章 特种针法 232

第一节 三棱针疗法 232

一、针具 232

二、针刺方法 232

三、刺血疗法的作用 233

四、选穴原则 234

五、注意事项 234

六、临床应用 234

第二节 皮肤针疗法 236

一、针具 236

二、操作 236

三、叩刺部位 237

四、临床应用 237

第三节 皮内针疗法 239

一、针具 239

二、操作方法 239

三、埋针时间 239

四、注意事项 240

五、临床应用 240

第四节 芒针疗法 241

一、针具 241

二、操作方法 241

三、注意事项 242

四、临床应用 242

第五节 蟒针疗法 243

一、针具 243

二、操作方法 244

三、针法及补泻手法 244

四、临床应用 245

第六节 小针刀疗法 247

一、针具 247

二、操作方法 247

三、剥离方式 247

四、小针刀的应用指征 248

五、注意事项 248

六、临床应用 248

第七节 水针疗法 249

一、水针用具 249

二、常用药液 249

三、药物剂量 249

四、操作方法 250

五、注意事项 250

六、临床应用 250

第八节 电针疗法 251

一、电针的选穴 252

二、操作方法 252

三、注意事项 252

四、临床应用 253

第九节 火针疗法 254

一、针具 254

二、针刺方法 254

三、操作方法 255

四、注意事项 256

五、临床应用 256

下篇 拔罐疗法 261

第九章 拔罐疗法概述 261

第一节 拔罐疗法的常用腧穴 261

第二节 拔罐疗法的治病机理 262

一、中医学的认识 262

二、现代医学的认识 263

第十章 拔罐疗法的应用 265

第一节 常用工具的种类 265

一、角制罐 265

二、陶制罐 265

三、玻璃罐 265

四、竹罐 265

五、挤气拔罐 265

六、抽气拔罐 266

第二节 拔罐所需材料的准备 266

一、燃料 266

二、消毒用品 266

三、润滑剂 266

四、针具 266

五、其他 266

第三节 常用拔罐方法 267

一、火罐法 267

二、水罐法 267

三、药罐法 268

四、挤气罐法 268

五、抽气罐法 269

六、针罐法 269

七、留罐法 269

八、走罐法 269

九、闪罐法 269

十、多罐法 270

十一、蜡罐法 270

十二、神经节段吸拔法 270

十三、病变反射区拔罐疗法 270

第四节 罐斑的临床意义及拔罐疗法的注意事项 270

一、罐斑的临床意义 270

二、拔罐疗法的注意事项 271

第十一章 拔罐疗法的补泻手法及适应症与禁忌症 272

第一节 拔罐疗法的补泻手法 272

一、补法 272

二、泻法 272

三、平补平泻 273

第二节 拔罐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73

一、适应症 273

二、禁忌症 274

第十二章 拔罐临床治疗 275

第一节 内科疾病 275

一、感冒 275

二、急性支气管炎 275

三、慢性支气管炎 276

四、支气管哮喘 276

五、急性胃炎 277

六、慢性胃炎 277

七、胃下垂 277

八、过敏性结肠炎 277

九、膈肌痉挛 278

十、细菌性痢疾 278

十一、便秘 278

十二、神经性呕吐 278

十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79

十四、高血压 279

十五、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279

十六、急性肾小球肾炎 279

十七、慢性肾小球肾炎 280

十八、偏头痛 280

十九、三叉神经痛 280

二十、神经衰弱 280

二十一、面神经麻痹 280

二十二、肋间神经痛 281

二十三、坐骨神经痛 281

二十四、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281

二十五、癫痫 281

第二节 外科疾病 282

一、丹毒 282

二、疖疮 282

三、痈 282

四、脓肿 283

五、急性乳腺炎 283

六、痔疮 283

七、胆道蛔虫病 283

八、急性尿潴留 284

九、急性腰扭伤 284

十、腰肌劳损 284

十一、腰椎间盘脱出症 284

十二、落枕 285

十三、颈椎病 285

十四、肩关节周围炎 285

十五、强直性脊柱炎 285

十六、类风湿性关节炎 285

第三节 妇科疾病 286

一、痛经 286

二、月经不调 286

三、闭经 286

四、带下病 287

五、妊娠呕吐 287

六、产后少乳 287

七、产后尿潴留 287

八、更年期综合征 288

九、外阴瘙痒 288

第四节 儿科疾病 288

一、小儿腹泻 288

二、小儿厌食症 288

三、小儿疳积 289

四、小儿呕吐 289

五、小儿腹痛 289

六、小儿咳嗽 289

七、小儿哮喘 290

八、小儿夜啼 290

九、小儿高热 290

十、百日咳 290

十一、小儿支气管炎 290

十二、流行性腮腺炎 291

十三、小儿遗尿 291

第五节 皮肤科疾病 291

一、荨麻疹 291

二、带状疱疹 292

三、痤疮 292

四、神经性皮炎 292

五、银屑病 293

六、湿疹 293

七、斑秃 294

第六节 五官科疾病 294

一、慢性鼻炎 294

二、慢性咽炎 294

三、扁桃体炎 294

四、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295

五、内耳眩晕病 295

六、牙痛 295

七、麦粒肿 295

八、假性近视 296

九、突发性耳聋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