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苏联政治与政治文化中的“隐”与“现” 1
一 关于苏维埃知识分子 1
二 关于苏维埃文化及其终结 6
三 关于本书书名及研究方法 13
第一章 苏联文化管理体制的变迁 16
一 苏联文化管理体制初建 16
二 中央宣传鼓动部:苏联文化管理体制的缩影 29
第二章 苏联书报检查制度的演变 38
一 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书报检查制度 38
二 赫鲁晓夫时期的书报检查制度 44
三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书报检查制度 60
四 20世纪80年代:苏联书报检查制度的终结 78
第三章 苏联人文社会科学体系和知识网络的建立 82
一 苏联人文社会科学体系的建立 82
二 苏联人文社会科学的成就 95
三 苏联人文社会科学的评价 118
第四章 “敌人形象”与苏联政治动员 120
一 苏联政治文化中的“敌人形象”与政治动员 120
二 苏联对美宣传机构与宣传路线 145
三 苏联妇女的政治动员及其意义 156
第五章 从以赛亚·伯林到米洛凡·吉拉斯:来自两个阵营的苏联观察 174
一 以赛亚·伯林视野下的苏联政治文化 174
二 米洛凡·吉拉斯的“新阶级”理论和对苏联的批判 207
第六章 异议者说:苏联持不同政见者的公共空间 216
一 苏共对意识形态的管理 216
二 苏联对青年的思想教育 228
三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意识形态控制及其社会反应 233
四 苏联持不同政见者与持不同政见者运动 247
第七章 再寻路标:《巨石之下》的知识分子思考 266
一 《巨石之下》文集的政治主张 267
二 索尔仁尼琴与《巨石之下》 273
三 “路标”主题的再现 284
代结语 “我们怎样重建俄罗斯” 292
一 从《第一圈》看苏联社会 292
二 索尔仁尼琴的回归 296
三 “我们怎样重建俄罗斯” 299
参考文献 305
外国人名对照表 322
专有名词对照表 326
后记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