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研究目的 2
二 文献回顾 3
三 研究方法 15
四 创新与不足 17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佛教慈善教育 19
第一节 “小天台案”折射民初佛教的危机 20
一 佛教在民初衰落的外因 21
二 佛教在民初衰落的内因 25
三 太虚大师的慈善思想 29
第二节 民国时期泉州开元慈儿院的三轨制教育 34
一 泉州开元慈儿院的三轨制教育 39
二 开元慈儿院所需经费种类及来源 46
三 开元慈儿院经费使用状况 51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佛教慈善救济 57
第一节 民国前期的佛教组织与慈善思想 57
一 佛教组织把慈善救济事业摆在重要地位 58
二 救济项目内容多样——以世界佛教居士林为例 65
三 民初佛教界对水灾的慈善救济 73
第二节 抗日战争与中国佛教界的社会救济 80
一 提供大量的物质援助 81
二 僧侣救护队与抗战赈灾 85
三 僧侣杀敌护国是否破戒的争论 96
第三章 民国时期的佛教慈善法会 104
第一节 民国时期佛教法会中的慈善思想与实践 104
一 息灾法会的背景情况 106
二 息灾法会现场情形 111
三 息灾法会的慈善思想与实践 113
四 息灾法会的经费状况 133
第二节 抗战时期成都文殊院的护国法会 138
一 护国法会对国难原因的解释 140
二 护国法会指出了佛教应对国难的方法 141
三 护国法会的经费状况 152
第四章 当代巴蜀地区佛教慈善事业的新篇章 156
第一节 当代巴蜀佛教慈善事业的发端 157
一 重庆佛教希望工程是当代巴蜀佛教慈善事业的发端 159
二 四川佛教慈善功德会成立 161
三 佛教希望工程的广泛社会支持 163
四 佛教希望工程所出现的问题讨论 164
第二节 汶川地震后佛教团体的一体化救济及其社会效果 165
一 安身阶段 166
二 安心阶段 169
三 安生阶段 173
四 佛教团体的一体化救济策略 175
第三节 成都大慈寺继承传统佛教慈善事业 177
一 急难救助与济困扶危活动 178
二 重大灾难赈济活动 184
三 扶助寒门学子活动 187
四 临终关怀活动 191
五 保护动物活动 198
六 监狱帮教活动 202
第四节 成都文殊院的佛教慈善事业 208
一 “空林模式”人间佛教的提出 209
二 成都文殊院佛教慈善事业的三大特征 216
第五节 四川藏族聚居区的佛教慈善教育事业 228
一 西康福利学校与木雅祖庆学校的筹建 228
二 教育体制及成效与不足 240
第五章 当代台湾地区佛教慈善事业 246
第一节 台湾佛光山的佛教慈善事业——以组织管理为视角 247
一 佛光山历史概述 248
二 佛光山佛教慈善事业类型 249
第二节 佛光山慈善事业的本土化实践 260
一 以星云模式的人间佛教作为指导思想 261
二 以华人为主体的组织结构在本土化进程中具有正负双重效应 267
第三节 心灵环保与法鼓山的佛教慈善事业 274
一 圣严法师的心灵环保思想 275
二 心灵环保与法鼓山的慈善实践 277
第四节 高度专业化的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 280
一 慈济的医疗志业 282
二 宗教关怀技术的实际应用——以慈济介入马航事件为例 285
总结 291
参考文献 298
后记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