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历史与现况 1
第二章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7
第一节 生物合成途径与生化特性 7
第二节 生理作用 9
第三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和细胞内信使系统 13
第四节 血管舒缓素—激肽系统和缓激肽 15
第五节 局部组织存在的血管紧张素Ⅱ生成系统 17
第六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心脏 19
第七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肾脏 25
第八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 29
第三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药理学 36
第一节 结构—活性关系 36
第二节 分类 37
第三节 常用制剂的药理学特性 39
第四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副作用及禁忌症 74
第一节 副作用 75
第二节 禁忌症 80
第五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非血管紧张素作用 85
第六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高血压 96
第一节 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 98
第二节 作用机理 100
第三节 高血压的两种模式 102
第四节 疗效评价 103
第五节 单一制剂治疗高血压 104
第六节 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比较研究 105
第七节 大系列多种药物研究 119
第八节 治疗重症或难治性高血压 120
第九节 治疗特殊病人的高血压 122
第十节 急性用药实验 126
第十一节 对高血压动脉改变的作用 127
第十二节 防治左心室肥厚 128
第十三节 作为抗高血压药的指征 132
第七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心肌保护 142
第一节 病理生理 142
第二节 冠心病 144
第三节 心肌梗塞 147
第四节 心肌再灌注损伤 149
第五节 心肌梗塞后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 151
第六节 动脉粥样硬化 153
第七节 对冠脉事件的防治作用 156
第八节 室性心律失常 157
第九节 抗心肌缺血作用 158
第十节 相关的大系列实验 159
第十一节 对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影响 159
第十二节 评价与展望 160
第八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169
第一节 理论基础 169
第二节 防治早期心力衰竭 172
第三节 单一制剂治疗心力衰竭 173
第四节 合用利尿剂治疗心力衰竭 174
第五节 在联合疗法中的作用 177
第六节 舒张功能障碍 181
第七节 调节心力衰竭时的骨骼肌代谢 181
第八节 对比研究 182
第九节 成功、耐药与失败 183
第十节 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185
第十一节 大规模试验结果 188
第九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肾脏疾病 193
第一节 血管紧张素Ⅱ与肾脏生理学 193
第二节 肾小球囊内高压 196
第三节 肾动脉狭窄 200
第十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 205
第一节 糖尿病及其血管病变的基本概念 206
第二节 糖尿病微蛋白尿 207
第三节 糖尿病肾病 209
第四节 对糖尿病预后的作用 210
第五节 调整糖尿病脂代谢 212
第六节 糖尿病性血管肥厚 214
第七节 联合用药与疗效比较 215
第八节 治疗机制 218
第九节 药物选择及应用原则 221
第十一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中枢神经系统 225
第一节 自主神经系统 225
第二节 对脑血流的影响 226
第三节 与缺血性晕厥的关系 227
第四节 对情绪及其它高级功能的影响 229
第五节 中枢性抗高血压机制 230
第十二章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及其拮抗剂 233
第一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生物特性 233
第二节 受体激活机制及其与各系统间的关系 239
第三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248
第十三章 醛固酮与醛固酮拮抗剂 262
第一节 醛固酮的生化与病理生理 262
第二节 醛固酮拮抗剂——螺旋内酯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