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引言 12
第一章 早年 23
哥伦比亚大学 27
本科岁月 28
研究生岁月 34
第二章 学徒期 39
加州 48
宾州大学 54
求职探索 65
第三章 渥太华:成熟与独立 71
组织加拿大人类学研究 77
公共事务 84
博物馆人类学的艰辛 90
第四章 渥太华研究团队 96
萨丕尔的渥太华田野调查 106
易希:短暂的加州回访 112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117
第五章 对博厄斯范式的整合 122
语音学报告 123
时间视角 127
《语言论》:写给大众的书 132
第六章 美洲印第安语言的分类 147
分类热潮的发端 150
雷丁的惨败 160
六大语群分类法 164
印度-汉语假说 169
第七章 心理学转向 177
家庭和个人问题 178
与心理学的早期接触 183
克罗伯:精神分析与超机体现象 191
第八章 美学探索 200
音乐 201
图案美学实验 209
诗歌 210
渥太华的学术和社会生活 216
战争的影响 217
第九章 对博厄斯人类学的心理学化 223
鲁思·本尼迪克特 224
玛格丽特·米德 238
第十章 逃离渥太华 244
博厄斯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计谋 249
萨丕尔在芝加哥大学的任职 251
哥伦比亚大学持续的诱惑 258
第十一章 芝加哥大学:新的开始 260
芝加哥大学 269
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 272
萨丕尔与芝加哥社会学家 273
洛克菲勒基金会对芝加哥社会科学的资助 278
第十二章 芝加哥人类学 284
人类学的领地 286
在芝加哥大学的教学生涯 293
第十三章 对阿萨巴斯卡语言研究的投入 301
与贝拉尔·海尔神父的合作 306
西南人类学实验室 308
出版纳瓦霍语文本 313
印第安事务局 318
第十四章 语言学的专业化 330
美国语言学协会 331
语言学研讨班 333
伦纳德·布龙菲尔德 337
国际辅助语协会和英语语义学 342
美洲印第安语言委员会 348
第十五章 跨学科的社会科学 360
哈里·斯塔克·沙利文 361
哈罗德·拉斯韦尔 368
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 371
汉诺威会议 372
萨丕尔的美洲印第安涵化项目 376
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人格与文化分委会 380
第十六章 社会科学研究和培训的组织 384
第一次研讨会 384
第二次研讨会 388
国家研究委员会 396
国家研究委员会文化与人格会议 397
国家研究委员会培训奖金分委会 400
第十七章 “影响力”研讨课:耶鲁的召唤 405
哥伦比亚的召唤 408
弗兰克研讨会提案 410
约翰·多拉德 413
研究人员的选拔 414
研讨会计划 416
“影响力”研讨课的结果 422
第十八章 耶鲁大学的人类学学科 425
耶鲁的民族学学生 434
第十九章 耶鲁大学的语言学学科 441
萨丕尔回归印欧语研究 447
耶鲁第一个语言学流派 448
沃尔夫与语言相对论假说 460
第二十章 耶鲁人类关系研究所 470
与医学院的联系 479
多拉德与人类关系研究所的重新结盟 482
第二十一章 终结 487
萨丕尔与犹太教的关系 487
疾病与归隐 497
萨丕尔首次患病 500
萨丕尔—沙利文—拉斯韦尔研究所 504
最后的病况 507
萨丕尔离世的反响 508
本书引用文献 513
爱德华·萨丕尔全部著述清单 529
合作著述、基于萨丕尔材料的著述清单 544
索引 546
附录1 人名译词对照表 558
附录2 术语译词及缩略词对照表 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