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电势E-pH图简介 1
1.1 化学热力学简介 1
1.1.1 化学平衡基本公式 1
1.1.2 相律 4
1.2 电化学热力学 8
1.2.1 电化学平衡基本公式 8
1.2.2 电极电位的定义与确定 9
1.2.3 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可能性的判据 11
1.3 E-pH图及其类型 12
1.3.1 E-pH图 12
1.3.2 E-pH图的类型 13
1.4 E-pH图应用 16
1.4.1 铁的腐蚀过程 16
1.4.2 电化学法同时除去SO2/NOx的分析 17
参考文献 24
第2章 应用同时平衡原理绘制E-pH图 26
2.1 通常的E-pH图的主要特点 27
2.2 同时平衡原理SEP简介 28
2.3 综合平衡电位E-p H图的文献工作简介 30
参考文献 33
第3章 M-H2O系综合平衡电势E-pH图 35
3.1 S-H2O系综合电位E-pH图(25℃) 35
3.1.1 S(s)-溶液平衡 35
3.1.2 H2S(g)-溶液平衡 37
3.1.3 S(s)-H2S(g)-溶液平衡 38
3.1.4 计算结果 39
3.2 S-H2O系溶液态物质分布(25℃) 45
3.2.1 热力学计算原理 45
3.2.2 计算结果 48
3.3 80℃时S-H2O系热力学计算 50
3.3.1 基本原理 50
3.3.2 计算结果 52
3.4 简化的S-H2O系热力学计算 54
3.4.1 简化S-H2O系的综合电位-pH图 55
3.4.2 溶液态物质分布 58
3.4.3 与固相硫平衡的溶液态物质的浓度分布 58
3.5 Cu-H2O与Zn-H2O系的综合平衡电势E-p H图 62
3.5.1 热力学分析 62
3.5.2 计算结果 64
3.6 Cu-H2O,Cr-H2O与S-H2O系中溶液态物种的优势区域图 67
3.6.1 前言 67
3.6.2 热力学分析 68
3.6.3 计算结果 70
3.6.4 结论 74
附录:计算浓度CA的二分法子程序(True Basic语言) 74
参考文献 75
第4章 Cu-NH3-H2O系综合平衡电势E-pH图 77
4.1 前言 77
4.2 计算方法 77
4.2.1 Cu-NH3-H2O系在25℃时的综合平衡电势E-p H图 77
4.2.2 Cu-NH3-H2O系在25℃时各溶液态物质的优势区域图 79
4.3 计算结果 81
4.3.1 综合平衡电势E-pH图 81
4.3.2 溶液态物质的优势区域图 83
4.3.3 实例分析 84
4.4 结论 86
参考文献 87
第5章 M-S-H2O系综合平衡电势E-pH图 88
5.1 相律分析 88
5.2 Cu-S-H2O系E-p H图 89
5.2.1 Cu (s),Cu2O(s),CuO(s)和Cu2 O3 (s)稳定区的确定 89
5.2.2 固相硫稳定区的确定 91
5.2.3 CuS(s)和Cu2 S(s)稳定区的确定 91
5.3 Zn-S-H2O系电势E-p H图 92
5.4 对M-S- H2O系电势E-p H图的讨论 92
5.4.1 Cu-S-H2O系E-p H图 92
5.4.2 Zn-S-H2O系E-p H图 94
5.5 结论 96
参考文献 96
第6章 多相体系的综合平衡优势区域图 97
6.1 热力学分析 97
6.1.1 HgCl2 (s)和溶液的平衡 97
6.1.2 HgO(s)和溶液的平衡 98
6.1.3 HgCl2 (s)-HgO(s)和溶液的平衡 99
6.1.4 溶液态各物种的分布 100
6.2 讨论 102
参考文献 103
第7章 用虚拟物质绘制综合平衡电势E-pH图 104
7.1 热力学分析 104
7.1.1 虚拟物质概念与应用 104
7.1.2 稳定性判据 106
7.1.3 优势区域图 107
7.2 热力学原理应用 107
7.2.1 基本关系式 107
7.2.2 通用计算方程 108
7.2.3 二相线 109
7.2.4 三相线 109
7.3 计算过程与结果 110
7.3.1 综合平衡电势E-p H图 110
7.3.2 优势区域图 113
参考文献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