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简介 1
1.1 当前互联网存在的问题概述 1
1.1.1 互联网核心架构和演进模型已不再适用 2
1.1.2 互联网骨化状态 2
1.1.3 不受欢迎的流量浪涌,包括但不限于垃圾邮件 3
1.1.4 配置和管理的复杂性 3
1.1.5 隐私和可信度缺乏 4
1.1.6 对移动性和多宿主的支持不足 5
1.2 4WARD项目简介 5
1.3 4WARD项目在欧洲、欧盟项目和其他地区的地位 7
1.3.1 欧盟第七框架计划(FP7) 7
1.3.2 美国FIND(Future Internet Design)项目 7
1.3.3 美国GENI项目 8
1.3.4 日本的AKARI项目 8
1.4 本书内容 9
第2章 系统概览 12
2.1 背景与动因 12
2.2 4WARD系统模型 13
2.3 架构框架 15
2.3.1 分层(Strata)、Netlet和设计库(Design Repository) 15
2.3.2 设计过程 16
2.4 网内管理 18
2.5 网络虚拟化 19
2.6 通用路径 20
2.7 信息网络 21
2.8 结论和导读 22
参考文献 23
第3章 社会经济议题 24
3.1 简介设定背景 24
3.1.1 概论 24
3.1.2 应用与服务 25
3.1.3 社会经济问题 26
3.1.4 管理制度 27
3.2 非技术需求 28
3.3 重要推动力量评估的想定 30
3.3.1 想定概念 30
3.3.2 商业环境 31
3.4 业务应用案例 33
3.4.1 网络虚拟化 33
3.4.2 新的信息传递方式 40
3.4.3 物联网概览 43
3.4.4 面向社区的应用概览 44
3.5 结论 45
参考文献 47
第4章 网络设计 49
4.1 简介 49
4.2 网络架构及其基本概念 51
4.3 网络设计:层 53
4.4 节点设计:节点架构 55
4.5 组件设计:组件式架构 57
4.6 设计流程 58
4.7 设计流程的各个阶段 58
4.8 设计库 60
4.9 网络虚拟化概述 61
4.10 虚拟网络的生命周期 64
4.11 虚拟网络创建 66
4.12 虚拟网络实例化与管理 67
4.13 支持虚拟化的下层节点架构 68
4.14 虚拟链接 70
4.15 将终端用户与虚拟网络相连 71
4.16 结论 71
参考文献 73
第5章 命名与寻址——关于基础组网的几点评论 75
5.1 名称和地址的作用 75
5.2 基础观点:名称、地址和分隔间 76
5.2.1 什么是名称、什么是地址 76
5.2.2 名称的结构性方面 77
5.2.3 通信系统中的结构 78
5.2.4 名称、地址和结构 81
5.3 核心:名称解析 90
5.3.1 名称解析就是邻居发现 90
5.3.2 一个特例:发现所有邻居 91
5.3.3 名称解析与路由 91
5.3.4 配置名称解析 92
5.3.5 特例:晚解析 94
5.4 结论 95
参考文献 96
第6章 安全与原则 97
6.1 简介 97
6.2 商业模型和安全含义 99
6.2.1 数字世界中的一个概念:拥有 99
6.2.2 金鱼缸中的生活 101
6.2.3 管理安全与安全管理 103
6.3 与4WARD架构支柱相关的安全问题 103
6.3.1 物理基层的虚拟化 103
6.3.2 构建路径——4WARD通用路径 104
6.3.3 信息网络 105
6.3.4 网络内管理 107
6.4 结论 109
参考文献 110
第7章 域间的概念和服务质量——我们如何互联网络,以及如何管理服务质量(QoS) 113
7.1 简介 113
7.2 域的概念 114
7.3 互联模式 114
7.3.1 互联网中的互联 114
7.3.2 移动数据领域中的互联 116
7.3.3 服务泛在性 116
7.4 迈向新的互联模式 117
7.4.1 互联要求 117
7.4.2 新的对等互联模式 119
7.5 域间DoS 121
7.5.1 简介 121
7.5.2 供应商之间的QoS问题 122
7.5.3 未来网络中的QoS——新的挑战和工具 124
7.5.4 网络虚拟化环境中的QoS 125
7.6 结论 127
参考文献 127
第8章 网络管理 129
8.1 简介 129
8.1.1 现有方法的局限性 130
8.1.2 INM法 130
8.1.3 范围和贡献 131
8.2 INM框架 131
8.2.1 INM原则 132
8.2.2 INM过渡程度 132
8.2.3 INM框架架构 133
8.3 INM实时态势感知 136
8.3.1 实时监控的算法问题 136
8.3.2 分布式异常检测 138
8.3.3 避免网络崩溃 139
8.4 INM中的自适应 142
8.4.1 确保INM稳定性 142
8.4.2 基于行为的紧急拥塞控制 143
8.5 与其他4WARD技术的关系 145
8.6 结论 145
参考文献 146
第9章 如何建立和管理连接 148
9.1 简介 148
9.2 以路径为中心的网络架构组成部分 150
9.2.1 实体 150
9.2.2 分隔间 151
9.2.3 通用路径 151
9.2.4 插件接口 151
9.2.5 端点 151
9.2.6 选项:ForMuxer 152
9.2.7 选项:中介点 152
9.3 功能映射到架构构建模块 153
9.3.1 端点和实体——状态信息保留者 153
9.3.2 端点和实体——数据处理与控制 154
9.4 建立通用路径的先决条件机制 154
9.4.1 GP服务发现 155
9.4.2 资源描述框架 155
9.4.3 名称解析 157
9.5 建立连接 158
9.6 管理连接 161
9.7 合作和编码框架(CCFW) 162
9.7.1 CCFW构件 163
9.7.2 GP架构中的CCFW 163
9.8 管理移动性的三种方法 165
9.8.1 动态移动锚定 165
9.8.2 无锚点移动设计 167
9.8.3 多宿主的端到端移动 168
9.9 触发器和交接决定 169
9.10 结论 170
参考文献 171
第10章 如何管理和搜索/检索信息对象 173
10.1 简介 173
10.2 信息——一种用户观点 175
10.3 架构要求 176
10.4 螺母和螺栓(细节) 179
10.5 操作 185
10.6 演进 187
10.7 结论 190
10.8 相关工作 190
参考文献 191
第11章 应用案例——从商业想定到网络构架 194
11.1 背景 194
11.1.1 基于社区的网络 194
11.1.2 商业模式 195
11.2 临时社区业务想定 197
11.2.1 概述和细节 197
11.2.2 角色、参与者及业务关系 198
11.3 AdHC业务想定分析——派生与业务相关的要求 201
11.4 细化——派生技术要求 202
11.5 运用设计过程来界定一个合适的网络构架 203
11.5.1 简介 203
11.5.2 需求分析 203
11.5.3 抽象服务设计 206
11.5.4 组件设计 208
11.6 可部署的网络构架——组件和接口 209
11.7 结论 210
参考文献 210
第12章 原型实现 211
12.1 简介 211
12.2 网络架构的设计、运行和应用 212
12.2.1 设计——Netlet编辑器 212
12.2.2 运行——节点架构原型 213
12.2.3 虚拟网络管理环境原型 215
12.2.4 应用——虚拟网络 217
12.2.5 结论 219
12.3 网络虚拟化架构原型 219
12.3.1 基础设施和软件 220
12.3.2 原型概述 220
12.3.3 虚拟网络提供 221
12.3.4 管理访问 223
12.3.5 结论 223
12.4 紧急想定下的实时适应 224
12.4.1 原型要素 224
12.4.2 实现的想定 226
12.4.3 结论 228
12.5 通用路径与信息网络(NetInf)的集成 228
12.5.1 通用路径原型应用 229
12.5.2 NetInf原型实现 230
12.5.3 通用路径/NetInf原型结合 232
12.5.4 结论 232
12.6 通用路径使用的网络内管理跨层服务质量 233
12.6.1 简介 233
12.6.2 用于通用路径的基于跨层服务质量的试验平台 233
12.6.3 成果 235
12.6.4 试验结果 236
12.6.5 结论和未来的研究工作 237
12.7 结论 237
参考文献 237
第13章 结论 240
13.1 社会经济 240
13.2 技术成果 241
13.2.1 网络设计 242
13.2.2 命名和寻址 243
13.2.3 安全性 244
13.2.4 互联 244
13.2.5 网络管理 244
13.2.6 连接性 245
13.2.7 信息对象 245
13.2.8 原型 246
13.3 从研究到现实——未来网络的迁移路径 248
附件 251
术语表 254
译者后记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