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篇理论篇 7
第1章 我国水资源污染问题概述 7
1.1 我国水资源状况 7
1.1.1 水资源总量 7
1.1.2 降水量 8
1.1.3 地表水资源 9
1.1.4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10
1.2 水环境污染 11
1.2.1 水污染现状 11
1.2.2 水污染造成的危害 14
1.3 我国地下水资源及污染现状 16
1.3.1 我国地下水资源现状 16
1.3.2 地下水污染 17
1.4 水资源问题的环境、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 27
第2章 我国跨界水污染问题研究 31
2.1 什么是跨界水污染 31
2.1.1 七大流域 31
2.1.2 跨界水污染 32
2.2 我国跨界水污染形成原因分析 33
2.2.1 水资源特性分析 33
2.2.2 外部性分析 33
2.2.3 产权分析 35
2.2.4 产业结构分析 38
2.3 我国跨界水污染治理困境 39
2.3.1 我国传统水污染治理模式 39
2.3.2 我国传统水污染治理模式的缺点 39
2.4 我国跨界水污染治理的对策 40
2.4.1 加强规制主体合作 40
2.4.2 加强规制客体管理 44
2.4.3 构建流域水污染规制的理性公共行政体制 45
第3章 控制水污染 47
3.1 水污染控制面临的主要挑战 47
3.1.1 中央利益和地方利益冲突 47
3.1.2 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冲突 47
3.1.3 既得利益者的阻挠 48
3.2 国际经验 48
3.2.1 命令控制型政策 48
3.2.2 经济刺激手段 48
3.2.3 公众参与机制 51
3.3 我国水污染控制政策存在的一些问题 52
3.3.1 法律不健全 52
3.3.2 管理涣散 52
3.3.3 未发挥市场的力量 53
3.3.4 公众参与度低 53
3.4 政策建议 54
3.4.1 法律层面 54
3.4.2 管理层面 55
3.4.3 市场层面 55
3.4.4 公众参与层面 57
第4章 排污权交易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61
4.1 排污权交易理论 61
4.1.1 排污权交易的概念 61
4.1.2 排污权交易的理论基础 62
4.2 排污权交易的作用机制及效果 66
4.2.1 排污权交易的作用机制 66
4.2.2 排污权交易的效果 68
4.3 排污权交易制度实施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71
4.3.1 排污权的初始分配问题 71
4.3.2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问题 72
4.3.3 排污权交易的成本 73
4.3.4 排污权交易中的监督问题 74
4.4 排污权交易制度实施保障 74
4.4.1 构建完善的排污权交易法律体系 74
4.4.2 搭建有效的现代化排污权交易平台 75
4.4.3 加强政府职权范围的确定与权力约束 76
4.4.4 构建排污权交易监控管理体系 77
第5章 推进水资源污染防控产业化 79
5.1 水资源污染防控产业的定义和分类 79
5.1.1 水资源污染防控产业的定义 79
5.1.2 水资源污染防控产业的根本特征 80
5.1.3 水资源污染防控产业的分类 81
5.1.4 水资源防控产业的发展特征 83
5.2 水资源污染防控产业技术 85
5.2.1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 86
5.2.2 工业废水治理技术 86
5.2.3 废水与污水回收利用技术 87
5.2.4 膜材料与膜应用技术 87
5.2.5 海水及苦咸水的淡化技术 87
5.3 我国水资源污染防控产业的发展现状 88
5.3.1 我国水资源污染防控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88
5.3.2 我国水污染防控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88
5.4 如何推进我国水资源污染防控产业的发展 91
5.4.1 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 91
5.4.2 改善投融资渠道,建立完备的投融资机制 93
5.4.3 加大创新的力度,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94
5.4.4 改良技术准则,建立和国际接轨的产品标准体系 96
5.4.5 提升民众对于水资源污染防控的意识和参与积极性 96
第6章 水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97
6.1 水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的内涵 97
6.1.1 公众参与的内涵 97
6.1.2 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 98
6.2 公众参与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性 101
6.2.1 对公众环保权益的重要意义 101
6.2.2 对提升公众保护水资源意识的重要性 102
6.2.3 对提升政府治水效率的重要性 102
6.2.4 对推动环保事业有序进行的重要性 103
6.3 我国公众参与的现状及需要改进的领域 103
6.3.1 我国公众参与的现状 104
6.3.2 公众参与所面临的问题 106
6.4 国外提高公众参与度的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109
6.4.1 国外关于公众参与的立法经验 109
6.4.2 国外关于公众参与的管理经验 111
6.4.3 促进水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的对策 112
第二篇 案例篇 119
第7章 国内外跨界水污染治理的案例 119
7.1 泰晤士河的治理 119
7.1.1 “泰晤士河悲剧” 119
7.1.2 泰晤士河的治理过程 120
7.1.3 泰晤士河重现碧波 121
7.2 淮河流域的治理 122
7.2.1 淮河的自然地理特征概况 122
7.2.2 淮河水污染事件 122
7.2.3 淮河流域水污染的治理措施 123
7.2.4 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现状 123
7.3 国内外跨界水污染治理的比较与借鉴 124
第8章 国内外排污权交易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案例 127
8.1 美国水污染排污权交易实践 127
8.1.1 美国水污染排污权交易产生的理论基础 127
8.1.2 美国水污染排污权交易的推广 127
8.1.3 美国水污染排污权交易具体实例——以Dillion湖排污权交易实践为例 128
8.2 上海黄浦江水污染排污权交易实践 131
8.2.1 黄浦江流域水污染排污权实践产生的背景 131
8.2.2 黄浦江水污染排污权交易的具体实践 131
8.3 从国内外排污权交易制度中获得的启示 134
第9章 国内外公众参与水污染治理中的案例 137
9.1 日本琵琶湖治理的公众参与 137
9.1.1 日本琵琶湖的污染 137
9.1.2 琵琶湖的治理实践 138
9.2 昆明滇池治理的公众参与 140
9.2.1 昆明滇池水污染概况 140
9.2.2 滇池水污染的治理实践 141
9.2.3 公众参与问题的原因分析 142
9.2.4 滇池保护治理公众参与的对策及建议 143
9.3 小结 144
第10章 江西省乐安河水污染与防治对策 147
10.1 乐安河水环境现状 147
10.1.1 工业污染现状 148
10.1.2 城乡生活、农业和畜牧业水污染现状 148
10.2 乐安河水污染成因 149
10.2.1 工业企业污水排放 149
10.2.2 生活污水和农业畜牧业污水 150
10.2.3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可持续发展 150
10.2.4 治污成本过高,政府和企业无力承担 151
10.2.5 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和治理机制缺乏 151
10.3 乐安河水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152
10.3.1 加强对污染源的防治 152
10.3.2 健全乐安河水环境管理体制 154
10.3.3 利用市场机制的经济激励手段 155
10.3.4 优化乐安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投融资方式 159
10.3.5 强化公众参与乐安河水污染治理的互动机制 160
附录 政策法规 161
参考文献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