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篇 1
越剧在上海 3
会出现越剧第三代流派吗? 12
重塑越剧在上海的形象 16
大剧院的困境及面临的选择 28
附录《春城文化报》全文转载的编者按 32
戏剧必须向大众化回归 32
现代戏曲要在戏曲发展轨道上发展 36
上海越剧要从历史的反思中振作起来——在纪念上海越剧改革50周年研讨会上的发言 42
戏剧生态的最大危机是什么? 49
造就艺术明星的联想 52
走出象牙塔 确立市场观 55
要用大作力作说话——创上海一流文化大讨论的发言 57
当代越剧渴望沪浙“联姻” 60
越剧品格及变革规律辩 63
论经济变革与戏剧振兴 68
黄梅戏艺术发展高度及今后走向——在《全国黄梅戏艺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74
要发挥上海越剧的三大优势——在1996年越剧批评会上的发言 81
戏剧要直面人生向观众回归 86
不随人作计 要适时应变——浙江“南戏新编”观感 94
越剧是不断更新的青春艺术 98
越剧发祥史断想 106
演文化的演剧艺术——读《菊坛大净写春秋·尚长荣》 113
越剧后百年的前途和命运 117
流派述评 123
试论“尹桂芳现象” 125
尹桂芳和尹派艺术世界——祝芳华越剧团50大寿 132
华彩神韵自天成——尹桂芳演艺的美感和魅力 139
尹大姐风范永存——追思人民艺术家尹桂芳 148
尹桂芳演唱何文秀“访妻算命”——为上海戏剧学院规划建设教材而作 152
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傅全香表演艺术发展轨迹 156
解读傅全香和傅派艺术——在《同济大学傅派沙龙周年庆》作专题讲座 162
傅全香与《人比黄花瘦》 171
徐玉兰及其徐派艺术——从电视片《徐玉兰艺术集锦》谈起 175
用现代观念解读越剧徐玉兰艺术——《徐玉兰与宁波越剧革新60周年研讨会》发言 183
难得的越史珍品——《兰韵集》重印序 191
怎样解读吕瑞英? 196
吕瑞英主演《打金枝》 202
吕瑞英的“活红娘” 209
吕瑞英的“野姑娘”和萧皇后 233
吕瑞英舞台艺术给我们的启示 244
古今契合情 无戏不趋新——再谈吕瑞英的流派艺术 250
陆锦花和陆派小生艺术 254
陆锦花与王文娟的奇缘巧合 263
张云霞的机遇与功夫 268
金派宗师“黄金”搭档——记越剧名家金采风 274
尹派艺术 萧雅风格 293
要争“春风桃李花开日”——话说越剧明星方亚芬 298
演艺贵在自出机杼——赏析单仰萍在越剧《家》中演绎的梅表妹 307
看戏随笔 317
要重视生活细节的描写——越剧《主奴联姻》观感 319
难得的传奇越剧《蝶海情僧》 322
不可多得 非得不可——观2008版上海越剧院《西厢记》 326
看新编越剧《魂断铜雀台》 330
戏曲电视剧艺术美及其文化价值——昆曲电视剧《牡丹亭》观感 335
见地独到 处理特殊——沪剧《母亲的情怀》观感 338
借题发挥 生面别开——京剧电视剧《狸猫换太子》观感 340
难得的越剧《早春二月》 343
看似寻常最奇崛——晋剧《打金枝》观感 346
奇妙的晋剧《富贵图》 350
难忘的《留守小孩》 354
创作漫谈 359
戏曲变革时期编剧的地位和作用 361
从剧目创作谈戏曲振兴——全国戏曲名家大型研讨会发言 364
要重视剧本创作中存在的问题——1987年河南省剧本创作研讨会上讲话 370
谈谈戏剧小品的创作——上海市浦东新区文化馆戏剧小品创作专题讲座 378
剧作篇 385
原创越剧《状元未了情》 387
无场次越剧《何文秀传奇》——根据陈曼改编本《何文秀》改编 422
民俗传奇越剧《玉镯奇案》 470
后记 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