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人口流动问题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洪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208080416
  • 页数:24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当代中国人口流动问题研究。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人口流动的概念 1

一、内涵与外延 1

二、对人口流动的分类界定 4

三、研究人口流动问题的意义 8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框架 10

一、人口流动的主要理论和管理模式 10

二、人口流动的历史回顾和比较 10

三、中国人口流动现状的分析 11

四、中国人口流动趋势的预测 12

五、针对中国人口流动问题的对策 13

第三节 研究方法 13

一、基本方法 13

二、东方管理学说的运用 14

三、具体方法 15

第二章 人口流动的经济理论和管理模式 17

第一节 人口流动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7

第二节 各种经济理论简评 18

一、人口流动规律的学说 18

二、人口流动动因的分析 20

三、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23

四、人口流动延续延伸的理论 27

第三节 人口流动的管理模式 29

一、劳工型 29

二、智能型 29

三、投资型 30

四、政策型 30

第三章 中外人口流动的历史回顾和比较 33

第一节 国际人口流动 33

一、历史回顾及特点 33

二、当代国际人口流动发展的新趋势 34

第二节 当代发达国家的人口流动 37

一、区域选择性增强 38

二、高流动率且以都市间的流动为主 39

三、郊区化与“再城市化”现象并存 41

四、逆城市化(Decentralization)趋势十分明显 42

第三节 1949年以前中国的人口流动 43

一、历史概览 44

二、流民潮的形成及其社会影响 47

三、十九世纪中期中国与美国人口流动的比较 49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流动 53

一、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 54

二、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59

三、走向理性自主之路 61

第四章 当代中国人口流动的效应 74

第一节 人口流动的正面效应 74

一、流入地和流出地经济共同发展 76

二、劳动力市场分层和有效就业 85

三、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104

四、城镇化进程加快 107

第二节 人口流动的负面效应 110

一、社会综合治理压力加大 110

二、计划生育出现新课题 111

三、城乡基本建设的问题 112

第三节 人口流动与人口现代化的关系 113

一、人口系统的耗散结构 113

二、人口素质的现代化 115

三、良性的人口循环机制 116

第五章 我国新时期人口流动的成因 119

第一节 宏观层面的分析 120

一、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 120

二、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 123

三、政策的松动、放宽和趋向完善 128

第二节 人口流动的收益和成本 133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133

二、预期收入水平差异 141

三、人口流动成本构成 142

第三节 微观层面的分析 143

一、流动个体的决策 143

二、收益成本决策模型 144

第四节 特定的条件和动力 148

一、改革的深化和开放的扩大 148

二、传统劳动力配置格局的解体 156

三、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区发展差距 158

第六章 趋势预测和管理方式 160

第一节 预测分析的框架 162

第二节 我国未来人口流动趋势分析 164

一、方向、规模和速度 164

二、管理方式的演变 167

第三节 人口流动的“极化”和“非极化”  172

一、地区发展的差距与平衡 173

二、经济发展对“极化”的作用 174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阶段的转变 176

第七章 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178

第一节 完善劳动要素市场 179

一、改革户籍制度 180

二、摒弃“地方保护主义” 188

三、信息、组织网络的建设和监管 191

第二节 小城镇—城镇化—城市化 198

一、优惠小城镇政策 198

二、增加小城镇建设投入 202

三、扩散大城市的功能 204

第三节 加快中西部的开发和发展 209

一、合理的人口与地区发展分布 209

二、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结构 216

三、协调发展的国民经济体系 217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218

一、齐抓共管,服务有效 218

二、求真务实,认识深化 221

三、与时俱进,改进制度设置 225

四、以人为本,完善社会保障 228

第五节 简要的小结 235

后记 237

参考文献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