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渠县是个小地方 1
第一节 渠江江滨的一个小地方 1
第二节 小地方有着曾经的辉煌 9
第三节 小地方大蕴藏 13
第四节 小地方大人物 17
第二章 杨门血脉 25
第一节 杨家湾的寻常百姓人家 25
第二节 杨家人的黄帝血脉 30
第三节 杨家传颂最多的是杨家将故事 33
第四节 乱世的萧条家境 38
第三章 川地赤子 41
第一节 悲怆的童年 41
第二节 陋习的拷问 45
第三节 母爱无价 48
第四节 读懂生活这本大书 55
第五节 断断续续的三年求学路 57
第六节 最值得感恩的老师 61
第四章 悲壮从军行 66
第一节 神圣的选择 66
第二节 万民挥泪为志士壮行 69
第三节 “志在必得”的从军愿 71
第四节 难忘的鸳鸯桥军训 73
第五节 “年轻”付出的代价 77
第六节 初识良师益友熊芝山 81
第五章 穿梭在缅印深山丛林中 87
第一节 拉开了对日地面反击战序幕 87
第二节 当兵的样子 92
第三节 在密支那的日子 96
第四节 在孟拱河畔“整补” 99
第五节 南都银矿渡河之战 104
第六节 西堡城夜战 107
第六章 军旅一书生 111
第一节 “从戎”不“投笔” 111
第二节 军中的“活字典” 114
第三节 脚踏实地的“小先生” 117
第四节 学做人做事的道理 121
第五节 回归途中的胜利喜讯 125
第七章 同室操戈 129
第一节 “要回家不要内战”的远征军战士 129
第二节 一波三折东北路 133
第三节 “四大皆不空”的部队 136
第四节 透过民谣看民心 141
第五节 被国军“精简”后的读书自慰法 143
第六节 直面数十万国军的灰飞烟灭 148
第七节 弄张“解放证”潜逃 151
第八章 流亡在解放区 153
第一节 一枚金戒指的故事 153
第二节 长城脚下的奇遇 156
第三节 解放军为难民安排食宿 158
第四节 行乞上海滩 161
第九章 廿载将军梦 164
第一节 被认为有“将军相”的人 164
第二节 受训于陆军官校 167
第三节 “做个好军人不容易” 171
第四节 初试“一招赚钱术” 174
第五节 在心灵的“炼狱”中挣扎 178
第六节 “将军梦”渐行渐远 182
第十章 被牵进了“孙立人案” 187
第一节 孙立人其人其事 187
第二节 我行我素的陆军总司令 193
第三节 “孙立人案” 197
第四节 杨义富被牵进了“孙案” 199
第五节 被列入“○一四”专案黑名单 202
第六节 在“洗脑换血”的风暴中 205
第七节 一场违心之战 208
第八节 终于拿到了一纸退伍证书 211
第十一章 逼上“梁山”的创业之初 215
第一节 在小女孩“逐客令”下创业 215
第二节 “借势开路”要有韧劲 218
第三节 “借势创业”要有信用 222
第四节 “开头难难在人际” 225
第五节 远离“偏执”方能成事 228
第六节 “规范”要因地制宜 230
第七节 质量起于“细节” 232
第八节 “真金不怕火炼” 234
第九节 “殷鉴”中寻觅出路 237
第十节 “天机泄漏”给有心人 239
第十二章 富川公司的“扬帆”之旅 242
第一节 “塞翁失马”算是付学费 242
第二节 巧遇友人寻商机 246
第三节 “合格不合格在于心正” 247
第四节 坦诚相见得商机 249
第五节 “未雨绸缪”为商道 250
第六节 取“他山之石”完善企业 252
第七节 “见钱眼开”难成事业 254
第八节 “天道酬勤”意在善抓机遇 256
第九节 “闷声不响”大发财 262
第十三章 独特的经营手法 265
第一节 “干”的四字经 265
第二节 “舍得”是门大学问 269
第三节 做生意就是一种“关系学” 270
第四节 “付出”就是很好的收获 275
第五节 乡情无价 278
第六节 “商海”中的情感世界 281
第七节 画中天地宽 286
第八节 “吃大亏”得道义 288
第十四章 奉行商道为人道 292
第一节 “朋友多了路好走” 292
第二节 “忠实伙伴多多益善” 296
第三节 善待朋友大家乐 298
第四节 贵人相助更上层楼 300
第五节 切忌“独食自肥” 303
第六节 不计前嫌谋合作 306
第七节 “义利相较义为重” 308
第八节 “戒心”和“警觉” 311
第九节 自尊、自立和自强 319
第十五章 恪守“诚信”之圣道 340
第一节 “信誉”为创业法宝 340
第二节 “诚信”正是企业力量 342
第三节 “诚信”比金钱贵千万倍 345
第四节 “信誉”为最大的资本 349
第五节 “宽厚”才生财 352
第六节 “积善之人有福分” 354
第七节 “水到渠成”赖真诚 356
第十六章 依照“兵法”式的谋略 359
第一节 向圣人借得“艳阳天” 359
第二节 “以迂为直”财源广 362
第三节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370
第四节 “不争”为企业经营谋略 373
第五节 “厚道”更是赚钱之道 378
第六节 与“兵战”一样神速 380
第七节 捷足先登抓机遇 382
第八节 “无为”之中获厚利 388
第九节 成功秘诀在于“预” 390
第十节 富川“铁票”显神威 392
第十七章 高雄四川同乡会 394
第一节 创建高雄四川同乡会 394
第二节 凝聚人心的同乡会成立大会 399
第三节 奖掖川籍子女成才 402
第四节 同乡会成了“八管部” 406
第五节 杨义富对同乡会的贡献 408
第十八章 回家的路 412
第一节 回归故土之梦 413
第二节 两岸三地传音信 415
第三节 愿当返乡探亲的吹鼓手 418
第四节 牢记旅台川人的嘱托 420
第五节 回家的路终于走到了尽头 421
第十九章 造福桑梓 429
第一节 捐资电灌站 430
第二节 让家家户户大放光明 433
第三节 若要富,先筑路 437
第四节 向古人“借”智慧 440
第五节 “抱着金砖讨饭吃” 444
第六节 创业不可凭空想 448
第二十章 慈善为怀 452
第一节 一个悲剧故事给人的启示 452
第二节 在养老院,在孤儿院,在难民子弟学校 455
第三节 汶川大地震:全球华人捐赠第一人 460
第四节 为大洪灾慷慨解囊 463
第五节 一个节俭自律的人 466
第六节 大陆首创:把宴会余肴打包带回家去 467
第二十一章 希望工程 470
第一节 一本书引发的一段遐想 471
第二节 让校舍“现代”起来 472
第三节 “杨森华奖学金” 475
第四节 盘活奖学基金 478
第五节 帮助有志向的学子走出去 480
第六节 善于“相马”的当代伯乐 484
第七节 将古稀寿金移作奖学金 487
第八节 中国希望工程的先驱 491
第二十二章 毋忘国之奇耻大辱 497
第一节 发起抗议日本篡改历史的万人签名运动 498
第二节 一种刻骨铭心的血泪记忆 503
第三节 当年平顶山头留下的骨骸 504
第四节 漫步在中国科技圣地 506
第二十三章 为了祖国统一那一天 509
第一节 浓浓乡情爱国心 510
第二节 关键在于遏制“台独”之风 512
第三节 统一不是“速食面” 515
第四节 相信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 517
第五节 “惊鸟再难归” 520
第六节 “养鸟莫如种树” 522
第七节 天下第一隧道的美梦 525
第八节 化共识为行动 529
第二十四章 四川轿夫 534
第一节 幸福的家庭 535
第二节 充实的人生 540
第三节 “我是一介轿夫!” 544
后记 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