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史理论问题十二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佳木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09791356
  • 页数:30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研究的理论与现实角度,对国史理论做系统梳理,选取最受关注的十二个问题汇集成十二讲,为学界和有关管理工作者解疑释惑提供了一份难得的文献。具体内容包括:什么是当代中国史及其研究?如何看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如何看待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提前过渡? 如何看待计划经济的历史作用?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如何看待“三农”问题的形成?如何总结当代中国的历史经验?什么是改革开放基本经验的核心?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性?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性及其前进方向?为什么必须批判当代中国史领域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为什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以上这十二个问题既涉及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如第二讲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必然性问题、第十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问题,等等,也包括一些正本清源、廓清耳目的重大理论分析,如第五讲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问题,第十一讲为什么必须批判当代中国史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问题,等等。这些分析皆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战斗力”。

第一讲 什么是当代中国史及其研究? 1

一 关于中国现代史与当代中国史的关系 2

二 关于当代中国史研究与国史研究的关系 3

三 关于当代中国史研究与中共党史研究的关系 5

四 关于当代中国史的分期 9

五 关于当代中国史的主线 15

六 关于当代中国史的主流 19

七 关于当代中国史编研的特点 29

第二讲 如何看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37

一 中国近代以来面临的独立和工业化两大任务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的肩上 38

二 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有解决民族独立和工业化这两大问题的能力 55

第三讲 如何看待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提前过渡? 75

一 提前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 75

二 确定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什么要提前向社会主义过渡 92

三 提前向社会主义过渡为什么又被提前完成 97

四 我们今天应当如何评价向社会主义的提前过渡 100

第四讲 如何看待计划经济的历史作用? 108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选择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并非单纯从某种理论出发和照搬别国模式的结果,而主要是为着较快实现工业化、建立独立完整工业体系的需要 110

二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并非只是造成经济活力不足等问题的根源,它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112

三 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过程中并非只有凭主观意志办事的教训,同时也积累了大量按照客观经济规律指导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 115

第五讲 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119

一 改革开放后与改革开放前既有重大区别又有本质上的一致性 121

二 改革开放前为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5

三 回答两个问题 129

第六讲 如何看待“三农”问题的形成? 134

一 关于农业合作化 135

二 关于粮棉油的统购统销 147

三 关于城乡二元结构 155

第七讲 如何总结当代中国的历史经验? 161

一 既要总结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经验,又要把各个历史时期的经验联系起来总结 163

二 既要总结新中国各个领域的历史经验,又要从宏观层面对历史经验进行综合总结 168

三 既要总结当代中国历史中的成功经验,又要注意对失误和挫折的教训进行总结 176

四 既要用今天的眼光总结当代中国历史的经验,又要把经验放到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总结 184

第八讲 什么是改革开放基本经验的核心? 188

一 坚持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核心内容 189

二 坚持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相结合是党中央对改革开放历次经验总结中的主要结论 195

三 坚持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相结合是我国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较的最大优势所在 197

四 坚持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结合是国内外敌对势力攻击的焦点 198

五 苏共下台、苏联解体的教训从反面说明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相结合对社会主义的关键性作用 201

第九讲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性? 205

一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或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的必然产物 206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是对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特征的正确反映 211

三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性质与和平和发展成为国际突出问题的时代特征共同构成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依据 216

第十讲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性及其前进方向? 229

一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长期性的认识过程 229

二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期性的根据 234

三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 243

四 关于我们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对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关系的把握 253

第十一讲 为什么必须批判当代中国史领域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261

一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主要表现 262

二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性质与危害 266

三 揭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主要方法 270

四 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斗争的意义和前景 280

第十二讲 为什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284

一 有中国共产党能代表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288

二 只有中国共产党能把中华民族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出来集中起来 293

三 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引领中华民族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96

作者简介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