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本体到心性本体 唯识学种子说在中国佛学中的转向》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沈庭著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307179011
  • 页数:279 页
图书介绍:唯识学种子说通过在微分、刹那层面探讨深层心识的构造活动和存在的本质,论证了佛教缘起性空的非本体立场,属于一种“非本体”的本体诠释。但是,由于受到中国固有思维的影响,中国佛学不再侧重强调法性即空性的“非本体”立场,而是把法性和心性主体结合起来,倾向于设立一种“实体化”的本体,形成了“心性本体论”。由非本体的本体诠释逐渐转向心性本体的本体诠释是印度唯识学在心识哲学层面中国化的基本趋势。

引言 1

一、基本概念界说:“本体论”、“非本体”和“心性本体” 1

二、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14

三、学界研究现状 24

四、本论文的研究方法、重点难点 36

第一章 “种子说”的重要概念、思想渊源及其“非本体”立场 39

第一节 种子的含义及分类 40

一、种子的含义 40

二、种子的异名 46

三、种子的基本分类 53

第二节 “种子说”的理论渊源 58

一、烦恼的潜存 60

二、业力的存续 62

三、过未无体与非本体的本体论 63

四、经部的种子说与唯识化 65

五、本体的魅影 68

第三节 种子说的“非本体”立场 71

一、影像的唯识说:唯识学之根基 72

二、分别自性缘起——种子说非本体的本体诠释 76

三、分析名相始,排遣名相终——种子说的诠释特色 81

第二章 “种子说”的第一次中国化转向 87

第一节 真谛的“一种七现”理论 88

一、魏晋南北朝佛学转向之大势 88

二、真谛“一种七现”论的内容 93

三、笼统与体用——“一种七现”的诠释特色 98

第二节 《成唯识论》的种子说 104

一、《成唯识论》“十门分别”的种子说 105

二、识转变与非本体——“八识现行”论的种子说 114

第三节 隋唐时期种子说的衰落与心性本体论的兴起 120

一、《大乘起信论》的心性本体论 120

二、从种子说到心性本体论的转变 124

第三章 对中国化佛学的反动——作为批判哲学的内学院“种子说” 131

第一节 中国佛学“第二次思想革命”的开启 132

一、表现:近代唯识学的复兴 133

二、原因:传统世界图景及自我感知的改变 139

三、本质:意义体系的重建 144

第二节 内学院的“种子说”及其批判性意义 148

一、“用”义:欧阳竟无对种子的界定 149

二、种现缘起说:欧阳竟无的非本体论 154

三、体用简别与体用笼统:欧阳竟无对传统佛学心性论的批判 158

四、吕澂的种子论及其对“性觉”说的批判——以熊吕争辩为中心的考察 161

五、真实佛教之真实性:对内学院批判性种子说之检讨 169

第四章 寺僧佛学在心性论上的融贯路线及理性化趋势——以种子说为中心的考察 176

第一节 从太虚的“种子说”看其佛学思想的内在张力 176

一、太虚唯识学的本质主义特征 178

二、太虚唯识学的时代主义特征 186

第二节 印顺对“种子说”的理性研究 190

一、种子说探源 190

二、唯识学种子说及其与如来藏之关系 194

三、印顺心性论研究的理性化特征 201

第三节 “人间佛教”对心性问题的系统整合与现代佛学的开展 204

一、太虚、印顺对心性问题的系统整合 204

二、从佛性到人性:“人间佛教”心性论的现代转向 210

第五章 佛学心性本体论的现代回归——近代学者“种子说”的新趋向 216

第一节 章太炎的种子论与本体追求 216

一、种子与认识的基本结构 218

二、非本体与真如本体:章太炎哲学“自己爆炸”的内在张力 226

第二节 现代新儒家对“种子说”的批判及其对心性本体论的扬弃——以熊十力为中心的考察 236

一、熊十力对种子说的批判 237

二、熊十力的本心本体论及其与种子说的矛盾 243

三、牟宗三、唐君毅对种子说的研究及批判 254

结语 260

参考文献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