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1
一 相关概念辨析与研究意义 4
(一)道德认识论 4
(二)道德认识 10
(三)研究意义 14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26
(一)国内专著研究 28
(二)国内专题研究 31
(三)国外研究 34
三 研究方法 37
(一)文本诠释方法 37
(二)比较方法 38
(三)历史分析的方法 39
四 研究目的 40
第二章 知之始 46
一 天人之分 47
(一)荀子之“天”与“人”概念 48
(二)不求知天 51
(三)制天命而用之 54
二 心物之分 56
(一)“心”之概念 57
(二)心与物 63
(三)心与性 66
三 性伪之分 71
(一)“恶”之由来 71
(二)“伪”之必要性 73
(三)化性起伪 76
四 小结 79
第三章 知之方 81
一 分类 82
(一)物类 82
(二)礼义之类 85
(三)伦类 87
二 推类 90
(一)荀子之“推类” 90
(二)推类而不悖 93
(三)类不可必推 95
三 统类 97
(一)从其类 98
(二)从其道 101
(三)礼义之统 104
四 小结 107
第四章 知之径 112
一 礼 113
(一)荀子之“礼” 114
(二)“礼”之由来 117
(三)“礼”之社会功能 120
二 学 122
(一)“学”之本义 123
(二)“学”之方法 125
(三)“学”之德性 128
三 圣人 132
(一)荀子之“圣人” 132
(二)“圣人”与“礼” 135
(三)“圣人”与“道” 138
四 小结 140
第五章 知之验 141
一 “道德”之合 142
(一)荀子之“道” 142
(二)“德”之含义 145
(三)合“道”与“德” 148
二 天人之合 151
(一)心物合 151
(二)性伪合 154
(三)天地人之参 157
三 知行之合 160
(一)荀子之“知” 160
(二)荀子之“行” 162
(三)比中而行 165
四 小结 168
第六章 知之成 169
一 人以“群”分 170
(一)“群”之社会性 171
(二)“群”之逻辑性 173
(三)“群”之道德性 175
二 明“分”使“群” 178
(一)“群”与“分” 179
(二)“群”与“义” 182
(三)礼乐和“群” 185
三 “群居合一”的圣王之道 188
(一)“圣王”说 188
(二)圣王之“神明” 190
(三)圣王之治 194
四 小结 197
余论 荀子的道德认识论与中国当代社会 198
一 荀子的道德认识论与当代道德实践 198
(一)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198
(二)对现代个体道德修养论的启示 201
(三)对现实道德生活的指导意义 203
二 荀子的道德认识论与中国现时代 208
(一)“圣人”道德榜样的构想 208
(二)应对多元主义道德文化的价值 210
(三)对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 213
参考文献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