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文本与方法 3
一“白日梦”中的自尊与自怜——《春阳》中婵阿姨情感心态剖析 3
二 论施蛰存小说中的反讽 7
三 故乡的失落与交流的阻隔——鲁迅《风筝》主题意蕴新探 12
四 文言白话之争下的文化隐喻——关于《孔乙己》创作主题另一解 16
五《社戏》在当代中国的传播与接受——以中学语文教材对《社戏》的主题解读为中心 25
六 论新感觉派小说的叙事语链 33
七 叙事传统的颠覆和诗骚传统的回归——从叙事角度看“新感觉派”小说 37
八 新感觉派小说叙事艺术论 43
九 论晚清小说的叙事艺术 53
十 风俗美学:历史文化的民俗还原 61
十一 是控诉,还是忏悔?——论乔叶小说《认罪书》的叙述策略与道德救赎主题 68
十二 乡村的发现与乡土空间的建构——从文学地理学视角观照20年代乡土文学 78
第二部分 史料与问题 93
一 跨学科研究的史料问题——关于寻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新的生长点的思考 93
二 问题与视野——关于“语言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思考 102
三 徘徊于史实与虚构之间——中国现代历史小说观念探寻 106
四《无望村的馆主》的版本问题——从“福建本”增加的“跋”谈起 115
五1917—1927: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资源的引进 124
六1917—1927:中国现代诗学理论的崛起 132
七1917—1927:现代文学批评范式的初步确立 140
八 在研究方法的更新中拓展与深化——京派小说研究述评 147
九 京派小说诗学研究论纲 169
十 阿左林作品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178
十一 中国现代文学的源流与特征——中国现代文学史绪论 192
第三部分 学人与学术 207
一 从文学史研究到学术史创构——黄修己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贡献 207
二 从史料的发掘整理到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的建立——略论刘增杰的史料研究 226
三 从文本阐释到理论建构——论吴秀明的历史文学研究及其学术史意义 235
四 中国现代小说语言历史的总结与现代小说语言美学的宏伟建构——论刘恪的小说理论及其学术贡献 247
五 历史,该如何叙述?——从《中国当代新诗编年史(1966—1976)》说开去 259
六 为学科奠基发掘史料——评刘福春《中国新诗书刊总目》 265
七 文本阐释的有效性及其限度——近年来《野草》研究的偏至 268
八 新文学建构中民间资源的探寻——高有鹏的《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史论》 276
九 贯通古今的宏阔视野与民间文学思想体系的宏大建构——高有鹏的《中国民间文学通史》 282
十 史料的发掘与学术空间的拓展——秦方奇编校《徐玉诺诗文辑存》的学科史意义 289
十一 扎实的文献功夫与明确的问题意识——评胡全章《清末民初白话报刊研究》 293
十二 文学报刊研究与文学史阐释空间的开创——武新军的《意识形态结构与中国当代文学<文艺报>(1949—1989)研究》 299
十三 问题意识与考辨功夫的融会——评高恒文对周作人及其弟子的研究 307
附 录 师门求学琐记 315
后记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