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三世界何时落后 1
1.1 1960年的世界经济秩序 1
1.2 大分化是何时发生的? 3
1.3 贸易与分化有关吗? 6
1.4 我们如何定义“开放”经济体? 8
1.5 《贸易与贫穷——第三世界何时落后》内容概览 9
第2章 直到1913年的第一个全球化世纪 10
2.1 什么造就了第一个全球化世纪? 10
2.2 西欧开放:实施自由的促进贸易的政策 11
2.3 世界运输革命 13
2.4 中心国家的增长奇迹和世界贸易的蓬勃发展 20
2.5 哪个因素作用最大? 21
第3章 第三世界贸易条件有史以来的最大改善? 23
3.1 全球化与大分化 23
3.2 有史以来最大的贸易条件冲击?1782—1913年的贫穷外围国家 27
3.3 小结 41
第4章 第三世界增长引擎和荷兰病的经济学分析 42
4.1 分析步骤 42
4.2 贸易利得和增长引擎 43
4.3 去工业化、寻租和价格波动的负面影响 46
4.4 去工业化的新李嘉图模型分析 50
4.5 展望 54
第5章 衡量第三世界的去工业化和荷兰病 55
5.1 导论 55
5.2 用纺织制造业来衡量第三世界的去工业化 57
5.3 一个比较的定量分析 57
5.4 一个比较的定性分析 62
5.5 外围国家的去工业化与荷兰病 69
第6章 亚洲国家去工业化的一个案例:印度悖论 70
6.1 一个去工业化悖论? 70
6.2 印度的去工业化:三种假说和一种补偿 73
6.3 衡量印度的去工业化 80
6.4 新李嘉图模型的去工业化经济学再分析 83
6.5 相对价格和制造业工资,1750—1913年 84
6.6 有关印度去工业化的新观点 91
第7章 中东国家去工业化的一个案例:奥斯曼问题 93
7.1 奥斯曼问题 93
7.2 地中海东部变化的贸易壁垒:前期准备 94
7.3 关于地中海东部的去工业化争论 96
7.4 衡量奥斯曼的去工业化 97
7.5 奥斯曼的外部贸易条件 102
7.6 奥斯曼情形的新李嘉图经济学分析 104
7.7 奥斯曼帝国去工业化的原因评估 106
7.8 地中海东部与其他外围国家的比较 110
第8章 拉丁美洲国家去工业化的一个案例:墨西哥特例 111
8.1 拉丁美洲国家的镜像:墨西哥 111
8.2 波费里奥时代(Porfiriato)之前的过渡时期墨西哥的去工业化 113
8.3 年轻的墨西哥共和国的去工业化和工业化 115
8.4 运用新李嘉图模型来分析墨西哥的去工业化 122
8.5 1750—1877年墨西哥贸易条件的变化趋势 123
8.6 墨西哥的工资竞争力 125
8.7 为什么墨西哥制造业不能更有效地竞争? 129
8.8 关税和其他支持工业化的政策 131
8.9 比较之镜中的墨西哥 134
第9章 贸易繁荣时期第三世界不平等加剧,这很重要吗? 135
9.1 为什么要关注不平等 135
9.2 前工业化和前全球化时期不平等的常态 136
9.3 全球化引致的贫穷外围国家对其前全球化常态的偏离 147
9.4 殖民地财富流失和前工业化标准 154
9.5 这很重要吗? 155
第10章 出口价格波动:第三世界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阻碍? 157
10.1 商品价格和贸易条件的波动:一个难题 157
10.2 商品价格的波动:现代经济学文献 159
10.3 1700—1939年大宗商品价格和贸易条件的波动 162
10.4 走向最终的清算 170
第11章 联结:全球化与大分化的联系 171
11.1 等待陪审团的评判 171
11.2 1870—1939年Singer-Prebisch阶段的贸易—分化效应 175
11.3 1870年前统计缺失时期的贸易—分化效应 185
11.4 1970年后的现代贸易—分化效应 187
11.5 一切皆取决于世界环境 188
第12章 晚发展好于不发展:工业化扩展到贫穷外围国家 189
12.1 工业革命何时开始渗透到外围贫穷地区? 189
12.2 拉丁美洲工业腾飞的测度 190
12.3 拉丁美洲工业腾飞的可能解释 194
12.4 拉丁美洲不再有荷兰病了吗? 196
12.5 收入贸易条件和拉丁美洲的出口导向型增长 197
12.6 产业竞争力:限制拉丁美洲的工资水平? 198
12.7 实际货币贬值提高了拉丁美洲制造业的利润率吗? 200
12.8 其他贫穷外围国家的情况如何? 201
12.9 贫穷外围国家工业腾飞的来源分解 203
第13章 政策反应:它们做了什么?它们本该如何做? 206
13.1 关于贫穷外围地区应对之策的思考 206
13.2 贫穷外围地区的关税水平如何? 207
13.3 解释贫穷外围地区的关税政策 211
13.4 关税的政治经济学:审视证据 216
13.5 它们本该如何做? 219
第14章 故事的寓意 221
注释 225
参考文献 242
译后记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