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1
第一篇 总类 24
第一章 行政区划 24
第一节 位置面积 24
第二节 行政隶属 24
第三节 人口民族 25
第二章 建置沿革 25
第一节 建置前历史 25
第二节 建置后沿革 25
第三章 自然环境 26
第一节 地质 26
第二节 地貌 27
第三节 气候 28
第四节 河流 29
第四章 自然资源 31
第一节 土地资源 31
第二节 水资源、水能资源 31
第三节 竹木资源 32
第四节 野生动植物资源 33
第五节 矿产资源 33
第六节 旅游资源 34
第二篇 中国共产党雅安市委员会 35
第一章 党员代表大会、市委常委会 35
第一节 党员代表大会 35
第二节 市委常委会 36
第二章 组织工作 37
第一节 基层组织建设 37
第二节 党员队伍建设 38
第三节 干部管理体制 39
第四节 领导班子建设 40
第五节 干部培训教育 41
第六节 知识分子工作 41
第三章 宣传工作 42
第一节 宣传队伍 42
第二节 群众宣传 42
第三节 宣传报道 44
第四节 理论教育 44
第五节 精神文明建设 45
第四章 统战工作 46
第一节 统战组织领导 46
第二节 落实政策 46
第三节 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工作 47
第四节 对党外民主人士安排 48
第五节 对台工作 48
第五章 政法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49
第一节 建立健全“综治”机构 49
第二节 层层落实“综治”任务 49
第三节 实行“综治”保证金制度 50
第六章 纪检监察 50
第一节 纪检组织领导 50
第二节 宣传教育 51
第三节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 51
第四节 查处违纪案件 52
第五节 纠正不正之风 52
第六节 接待群众来信来访 53
第三篇 民主党派 群众团体 54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雅安市委员会 54
第一节 组织建设 54
第二节 参政议政 54
第三节 支农支边 55
第四节 培训人才 55
第五节 对台工作 56
第二章 中国民主同盟雅安市委员会 56
第一节 组织建设 56
第二节 思想建设 57
第三节 参政议政 58
第四节 调查研究 58
第五节 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59
第三章 中国民主建国会雅安市委员会 60
第一节 组织工作 60
第二节 参政议政活动 60
第三节 参与建设活动 60
第四章 雅安市工商业联合会 61
第一节 调整、转换职能 61
第二节 组织机构 61
第三节 会员代表大会 62
第四节 业务工作 62
第五章 雅安市总工会 63
第一节 工会代表大会 63
第二节 工会组织建设 63
第三节 维护职工权益 64
第四节 关心职工生产生活 64
第五节 职工宣传教育 65
第六章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65
第一节 组织建设 65
第二节 主要工作 66
第七章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雅安市委员会 67
第一节 组织建设 67
第二节 宣传教育工作 68
第三节 社会公益活动 68
第四节 少先队工作 69
第八章 雅安市妇女联合会 69
第一节 妇女组织 69
第二节 宣传教育 70
第三节 妇女竞赛活动 70
第四节 少年儿童工作 71
第五节 “维权”工作 71
第四篇 政权 政协 73
第一章 雅安市人民代表大会 73
第一节 第九至十二届市人民代表大会 73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 74
第三节 决定重大事项 75
第四节 行使人事任免权 75
第五节 执法检查 76
第六节 发挥代表作用 77
第二章 雅安市人民政府 78
第一节 政府组成人员 78
第二节 职能办事机构 79
第三节 基层政权组织 79
第四节 主要政事 80
第三章 政协雅安市委员会 85
第一节 纪检组织领导 50
第二节 宣传教育 51
第三节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 51
第四节 查处违纪案件 52
第五节 纠正不正之风 52
第六节 接待群众来信来访 53
第三篇 民主党派 群众团体 54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雅安市委员会 54
第一节 组织建设 54
第二节 参政议政 54
第三节 支农支边 55
第四节 培训人才 55
第五节 对台工作 56
第二章 中国民主同盟雅安市委员会 56
第一节 组织建设 56
第二节 思想建设 57
第三节 参政议政 58
第四节 调查研究 58
第五节 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59
第三章 中国民主建国会雅安市委员会 60
第一节 组织工作 60
第二节 参政议政活动 60
第三节 参与建设活动 60
第四章 雅安市工商业联合会 61
第一节 调整、转换职能 61
第二节 组织机构 61
第三节 会员代表大会 62
第四节 业务工作 62
第五章 雅安市总工会 63
第一节 工会代表大会 63
第二节 工会组织建设 63
第一节 全体委员会议 85
第二节 组织机构 89
第三节 主要工作 90
第五篇 政法 军事 93
第一章 公安 93
第一节 治安管理 93
第二节 打击犯罪 96
第三节 消防管理 97
第四节 交通管理 99
第五节 单位内部治安保卫 100
第六节 拘押管理 101
第七节 公安队伍建设 102
第二章 检察 102
第一节 刑事检察 103
第二节 反贪污贿赂工作 104
第三节 法纪检察 104
第四节 监所检察 105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105
第六节 民事行政检察 106
第三章 审判 106
第一节 刑事审判 106
第二节 经济审判 107
第三节 民事审判 108
第四节 行政审判 109
第五节 告诉申诉审判监督 109
第六节 执行工作 110
第七节 法警、法医 110
第四章 司法行政 111
第一节 律师工作 111
第二节 公证工作 112
第三节 人民调解工作 113
第四节 普法教育 114
第五节 基层法律服务 115
第五章 军事 116
第一节 地方武装机构 116
第二节 民兵工作 116
第三节 兵役工作 118
第四节 驻军 119
第五节 拥政爱民、参治、参建 120
第六篇 民政 121
第一章 行政区划及地名管理 121
第一节 行政区划变化 121
第二节 地名管理 125
第三节 勘界工作 126
第二章 拥军优属 127
第一节 “双拥”工作 127
第二节 优抚工作 128
第三节 安置工作 128
第三章 救济工作 130
第一节 社会救济 130
第二节 灾害救济 130
第三节 扶贫救济 131
第四章 社会福利 132
第一节 残疾人事业 132
第二节 弃婴收养工作 133
第三节 麻疯病防治工作 133
第四节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133
第五节 支持社会福利企业 134
第五章 婚姻、殡葬、社团管理 134
第一节 婚姻登记管理 134
第二节 殡葬改革 135
第三节 社团管理 136
第七篇 人事 劳动 137
第一章 人事制度 137
第一节 干部管理权限 137
第二节 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 137
第二章 干部队伍 138
第一节 干部结构 138
第二节 干部分布 139
第三章 干部管理 139
第一节 录用、选拔 139
第二节 考核、培训 140
第三节 科技干部和离退休干部管理 140
第四章 干部工资 141
第一节 工资制度 141
第二节 工资调整 142
第五章 机构篇制管理 142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42
第二节 人员篇制 143
第六章 劳动就业 143
第一节 劳动制度改革 143
第二节 劳动就业渠道 144
第七章 劳动工资 144
第一节 工资制度改革 144
第二节 企业工资管理 145
第八章 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 145
第一节 劳动保护 146
第二节 安全生产 146
第九章 劳动保险 148
第一节 失业保险 148
第二节 医疗保险 149
第三节 工伤保险 149
第四节 生育保险 149
第五节 养老保险 150
第十章 劳动仲裁、老龄工作 151
第一节 劳动仲裁 151
第二节 老龄工作 151
第八篇 国土 152
第一章 土地资源 152
第一节 土地面积 152
第二节 土地资源特征 153
第三节 土壤 153
第四节 土地资源利用 154
第二章 土地使用制度与改革 155
第一节 土地使用制度 155
第二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156
第三章 土地经济 158
第一节 土地税 158
第二节 土地规费 158
第三节 土地地价 160
第四章 土地规划与开发 163
第一节 土地规划 163
第二节 土地开发 164
第五章 地籍管理 165
第一节 土地登记 165
第二节 土地统计 166
第三节 日常地籍管理 167
第六章 建设用地管理 168
第一节 用地计划管理 168
第二节 用地审批权限 169
第三节 用地补偿、安置 170
第四节 建设用地管理实绩 172
第七章 土地执法监察 173
第一节 队伍建设和制定行政性规定 173
第二节 清理非农建设用地 173
第三节 查处土地案件 175
第八章 调处权属纠纷,开展“三无”乡(镇)活动 177
第一节 调处土地权属纠纷 177
第二节 开展“三无”乡(镇)活动 178
第九篇 人口与计划生育 179
第一章 人口发展与变动 179
第一节 人口数量 179
第二节 自然变动 180
第三节 机械变动 180
第二章 人口分布 181
第一节 城乡分布 181
第二节 地带分布 182
第三章 人口结构 183
第一节 民族构成 183
第二节 性别构成 184
第三节 年龄构成 184
第四节 文化构成 185
第五节 职业构成 185
第六节 婚姻家庭 186
第四章 计划生育组织领导 187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187
第二节 宣传、技术、服务机构 187
第三节 计划生育群众组织 188
第五章 计生法规贯彻实施 188
第一节 增强法制意识 188
第二节 规范执法行为 189
第三节 强化执法力度 189
第六章 计生宣传教育 190
第一节 计生社会宣传教育 190
第二节 计生婚姻家庭学校 190
第三节 计生队伍培训 191
第七章 计生技术服务 191
第一节 技术服务措施 191
第二节 技术服务水平 192
第三节 生殖保健服务 192
第八章 计划生育管理 192
第一节 目标管理责任制 192
第二节 计生服务协议 193
第三节 计生“三结合”管理 193
第四节 流动人口计生管理 194
第五节 计划外生育费管理 195
第六节 人口统计管理 195
第九章 计生工作成效及奖励 196
第一节 “七五”计划期间奖励 196
第二节 “八五”计划期间奖励 197
第三节 “九五”计划期间奖励 197
第十篇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198
第一章 城建、环保机构 198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198
第二节 执法监督机构 198
第三节 公用事业机构 198
第二章 城市建设规划 199
第一节 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199
第二节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200
第三节 专项建设规划 200
第四节 规划管理 200
第三章 城市建设 201
第一节 街道建设 201
第二节 房屋建设 204
第三节 供水排水 206
第四节 天然气工程建设 207
第五节 照明设施 207
第四章 城市绿化与环境卫生 208
第一节 城市绿化 208
第二节 环境卫生 209
第五章 乡镇建设 211
第一节 乡镇建设规划 211
第二节 村镇建设实施 212
第六章 建筑业 213
第一节 管理体制 213
第二节 建筑队伍 213
第三节 建筑工程 214
第四节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 214
第七章 房屋管理 215
第一节 住房制度改革 215
第二节 产权登记 215
第三节 公房管理 216
第八章 环境保护 217
第一节 环境污染 217
第二节 环境监测 218
第三节 环保监督管理 218
第四节 污染排放治理 220
第十一篇 旅游 222
第一章 旅游资源 222
第一节 旅游资源分布 222
第二节 自然景观资源 223
第三节 人文景观资源 225
第四节 特异自然景观资源 228
第二章 旅游线路 229
第一节 市内旅游线路 229
第二节 与周边旅游景区线路 229
第三章 旅游开发 230
第一节 旅游景区开发 230
第二节 旅游基础设施 232
第四章 旅游营销 233
第一节 游客接待 233
第二节 旅游商品经营 234
第三节 旅游宣传 235
第四节 旅游服务组织(旅行社) 236
第五章 旅游管理 236
第一节 旅游组织领导 236
第二节 旅游管理机构 237
第三节 旅游管理制度 237
第六章 旅游规划 238
第一节 总体规划篇制 238
第二节 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238
第三节 总体规划特点 240
第十二篇 经济综述 241
第一章 经济发展 241
第一节 阶段变化 241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242
第三节 工农业生产总值 243
第四节 商品零售总额 245
第二章 经济结构 246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246
第二节 产业结构 247
第三章 经济体制改革 250
第一节 农业体制改革 250
第二节 工业企业改革 251
第三节 流通体制改革 252
第四节 配套改革 253
第四章 人民生活 254
第一节 城市居民生活 254
第二节 农村居民生活 255
第十三篇 农业 256
第一章 农业生产体制改革 256
第一节 改变生产队组织形式…健全农业合作社 256
第二节 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57
第三节 签定第二轮土地承包合同 257
第四节 实行“双层”经营承包责任制 257
第五节 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 258
第二章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258
第一节 农林牧渔业 259
第二节 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 259
第三节 工商业与农业 260
第三章 农业生产水平 260
第一节 粮食作物 260
第二节 经济作物 261
第四章 农业生产技术 263
第一节 种籽 263
第二节 肥料 263
第三节 耕作制度 264
第四节 栽培技术 264
第五节 植物保护 265
第六节 农具、农机 266
第五章 农业社会化服务 266
第一节 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266
第二节 普及农业技术知识 267
第三节 推行农业综合服务 267
第六章 农业生产保障 268
第一节 资金扶持 268
第二节 种籽供应 268
第三节 化肥供应 269
第七章 农业生产分配 269
第一节 粮食分配 269
第二节 收人分配 270
第三节 农民生活 270
第八章 农业生产组织领导 271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271
第二节 稳定农村政策 271
第三节 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272
第十四篇 林业 273
第一章 森林资源 273
第一节 森林资源调查 273
第二节 林地资源 273
第三节 林木资源 274
第二章 植树造林 276
第一节 世界银行贷款造林 276
第二节 大面积营造针叶林 277
第三节 发展竹类资源 278
第四节 全民义务植树造林 278
第五节 采种育苗 279
第三章 森林保护 281
第一节 宣传贯彻森林资源保护法律法规 281
第二节 护林防火 281
第三节 退耕还林 282
第四节 封山育林 283
第五节 防治林木病虫害 283
第四章 珍稀树木和野生动物保护 284
第一节 珍稀树木保护 284
第二节 野生动物保护 284
第五章 林政管理 285
第一节 林业执法监督机构 285
第二节 维护林地权属 285
第三节 查处乱砍滥伐 286
第四节 监证木材运输 286
第六章 林产品经营 287
第一节 木材采伐 287
第二节 木材经营 288
第三节 竹材运销 288
第四节 竹木加工 289
第七章 森林资源开发建设 289
第一节 筹资还贷…转让项目 289
第二节 林区公路建设 290
第三节 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90
第四节 创建造林示范点 291
第十五篇 水利电力 292
第一章 水利工程建设 292
第一节 蓄水工程整修配套 293
第二节 引水工程整修配套 295
第三节 提灌工程更新改造 296
第四节 综合性微型水利工程建设 296
第五节 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 297
第二章 水利工程管理 298
第一节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298
第二节 水利工程管理制度 299
第三章 防洪、抗旱 300
第一节 防洪 300
第二节 抗旱 302
第四章 水土保持 303
第一节 水土流失治理 303
第二节 山地灾害防治 304
第五章 水政管理 305
第一节 《水法》宣传教育 305
第二节 水政管理监察机构 305
第三节 执法监督 306
第六章 水电建设 306
第一节 水电资源开发 306
第二节 水电建设工程 307
第三节 地方电网建设 309
第四节 农村初级电气化建设 310
第五节 电力管理 311
第七章 渔业 312
第一节 养殖品种 312
第二节 鱼苗繁殖 312
第三节 成鱼养殖 313
第四节 鱼病防治 314
第五节 江河鱼类 314
第六节 渔政管理 315
第十六篇 畜牧 316
第一章 畜牧饲料资源 316
第一节 野生饲草 316
第二节 种植饲草 316
第三节 农作物秸秆利用 317
第四节 配合饲料 317
第二章 畜牧业体制、结构 317
第一节 畜牧生产经营体制 317
第二节 畜牧产业结构 318
第三章 畜牧引资开发项目 319
第一节 国际援赠项目 319
第二节 国际贷款项目 319
第三节 国内引资项目 320
第四章 畜禽饲养 320
第一节 牲畜饲养 320
第二节 家禽饲养 323
第五章 良种繁育 324
第一节 猪 324
第二节 牛 324
第三节 羊 325
第四节 鸡、鸭 325
第六章 畜禽疫病防治 326
第一节 疫病防治机构 326
第二节 疫病防治工作 326
第三节 畜禽疫病普查 328
第十七篇 乡镇企业 330
第一章 经营机制 330
第一节 体制结构 330
第二节 经营管理 331
第三节 乡镇企业改革 331
第二章 产业结构 332
第一节 产业门类 332
第二节 主要工业产品 334
第三章 发展速度 336
第一节 生产规模 336
第二节 固定资产投资 338
第三节 经济效益 339
第四章 企业管理 340
第一节 生产管理 340
第二节 财务管理 341
第三节 安全管理 341
第十八篇 工业 343
第一章 管理体制、结构 343
第一节 辖区内工业企业 343
第二节 市属企业隶属关系 344
第二章 市属工业企业 344
第一节 国有工业企业 344
第二节 集体工业企业 345
第三节 私营、个体工业企业 345
第四节 其他形式工业企业 346
第三章 工业生产 347
第一节 煤炭、电力 347
第二节 冶金、机械 348
第三节 建材 349
第四节 轻工、化工 349
第五节 食品加工 352
第四章 工业管理与体制改革 354
第一节 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354
第二节 强化企业内部改革 354
第三节 实施企业体制改革 355
第十九篇 交通 356
第一章 公路 356
第一节 公路建设 356
第二节 国道公路 357
第三节 省道公路 357
第四节 市乡道公路 358
第五节 村道公路 359
第二章 公路管理 359
第一节 公路养护 359
第二节 路政管理 360
第三章 公路运输 361
第一节 运输体制 361
第二节 运输车辆 362
第三节 客货运输 362
第四节 公路运输设施 364
第四章 公路运输管理 36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65
第二节 车辆监理 365
第三节 车辆管理 366
第四节 汽车维修行业管理 366
第五节 渡船管理 367
第五章 规费征收 367
第一节 车管费征收 367
第二节 集资贷款公路收费 368
第二十篇 邮电 370
第一章 邮电机构 370
第一节 邮电合署 370
第二节 邮电分设 370
第三节 电信多元 371
第二章 邮政 371
第一节 邮政业务成套设施建设 371
第二节 邮政运输 372
第三节 邮政业务 373
第三章 电信 376
第一节 电信建设 376
第二节 有线电信 377
第三节 移动通信 377
第四节 无线寻呼 378
第二十一篇 商贸 粮食 379
第一章 国有商业 379
第一节 体制改革 379
第二节 商品经营 381
第三节 饮食服务业 383
第二章 供销合作商业 385
第一节 供销商业体制 385
第二节 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386
第三节 商品经营 388
第三章 集体、个体、私营商业 392
第一节 集体商业 392
第二节 个体私营商业 393
第四章 粮油贸易 394
第一节 粮食体制改革 394
第二节 粮食收购 396
第三节 粮食销售 397
第四节 粮食储备 398
第五节 粮食调运 399
第六节 油料购销 400
第七节 粮油市场管理 401
第二十二篇 财政 税务 402
第一章 财政体制 402
第一节 市财政体制 402
第二节 乡(镇)财政体制 403
第二章 财政收支 404
第一节 财政收人 405
第二节 财政支出 408
第三章 财政管理 412
第一节 财政预算管理 412
第二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412
第三节 国有资产管理 413
第四节 会计管理 413
第五节 财政监察 414
第四章 税务 415
第一节 税制改革 415
第二节 国家税收 416
第三节 地方税收 418
第四节 税务监察 420
第二十三篇 金融 421
第一章 金融机构 421
第一节 银行 421
第二节 非银行金融机构 424
第二章 存款 425
第一节 财政性存款 425
第二节 企事业单位存款 425
第三章 储蓄存款 426
第一节 储蓄存款种类 426
第二节 储蓄存款改革 428
第四章 贷款 429
第一节 贷款对象、范围 429
第二节 融资、拆借 434
第五章 金融管理 434
第一节 金融市场管理 434
第二节 整顿金融秩序 435
第三节 货币管理 435
第四节 外汇管理 436
第五节 金融业务管理 436
第六章 金融机构内部管理 437
第一节 管理体制 437
第二节 财务管理 438
第三节 信贷管理 438
第四节 内部稽核 439
第五节 电脑管理 439
第七章 保险 440
第一节 财产保险 440
第二节 人寿保险 441
第三节 理赔 442
第二十四篇 经济管理 444
第一章 计划管理 444
第一节 计划管理体系 444
第二节 计划体制改革 444
第三节 计划职能转变 446
第四节 计划制订 446
第五节 计划实施管理 447
第二章 统计管理 448
第一节 统计队伍 448
第二节 统计报表 448
第三节 统计调查 449
第四节 经济、社会普查 450
第五节 统计监督检查 451
第六节 统计服务 451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452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52
第二节 贸易市场建设 453
第三节 市场监督管理 455
第四节 工商企业登记 457
第五节 合同、商标、广告管理 458
第六节 对私营个体企业管理 460
第四章 物价管理 461
第一节 价格管理体制改革 461
第二节 价格调整 461
第三节 市场价格变化 462
第四节 价格管理 463
第五节 物价监督检查 463
第六节 物价服务工作 465
第五章 质量技术监督管理 466
第一节 质量技术监督机构 466
第二节 计量器具检定…管理 466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468
第四节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 469
第六章 审计监督 470
第一节 审计监督机构 470
第二节 财政审计 471
第三节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 472
第四节 国有工商企业财务审计 472
第五节 金融机构财务审计 473
第六节 利用外资审计监督 473
第七节 审计事务所承办审计 474
第二十五篇 教育 475
第一章 教育行政 475
第一节 组织机构 475
第二节 管理体制 475
第三节 学校管理 477
第二章 学前教育 479
第一节 幼儿园 479
第二节 学前班 479
第三章 普通教育 480
第一节 中小学校 480
第二节 学制、课程 483
第三节 教学改革 484
第四节 德育、校风建设 485
第五节 体育、卫生 486
第六节 教研、教科、电教 486
第四章 职业教育 488
第一节 职业中学 488
第二节 技工学校 488
第三节 农技学校 489
第五章 成人教育 489
第一节 扫盲教育 489
第二节 农民教育 490
第三节 职工教育 490
第四节 电视大学教育 490
第五节 自学考试 491
第六章 教师 491
第一节 教师队伍 491
第二节 教师进修培训 492
第三节 教师待遇 493
第四节 专业技术职称评定 494
第五节 表彰奖励 494
第七章 招生工作 494
第一节 小学招生 494
第二节 中学招生 495
第三节 大、中专招生 495
第四节 成人教育招生 495
第八章 教育经费 496
第一节 经费来源 496
第二节 经费管理 497
第九章 教学设施、校办企业 498
第一节 教学设施 498
第二节 校办企业 500
第十章 驻雅地区以上学校 501
第一节 驻雅大专院校 501
第二节 驻雅中专院校 502
第三节 驻雅普通中学 503
第二十六篇 科技 504
第一章 科技组织 504
第一节 科技管理机构 504
第二节 科技研究开发组织 505
第三节 科技群众团体 506
第二章 科技队伍 506
第一节 科技人员结构、分布 506
第二节 专业技术职称评聘 507
第三章 科技开发 508
第一节 山区综合技术开发 508
第二节 实施“千亿工程” 510
第三节 创建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 510
第四节 应用技术研究 511
第四章 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512
第一节 种植业 512
第二节 养殖业 513
第五章 科普宣传与科技服务 514
第一节 科普宣传 514
第二节 科技服务 515
第六章 科技管理 516
第一节 制定“科技管理法规”实施办法 516
第二节 科研课题管理 517
第三节 科研成果鉴定评审 517
第四节 科研专项经费管理 517
第二十七 篇文化 体育 519
第一章 群众文化 519
第一节 文化馆、站 519
第二节 图书馆 521
第三节 图书发行 521
第二章 文学艺术 522
第一节 文学 522
第二节 艺术 522
第三章 文物 525
第一节 地面文物 525
第二节 地下文物 525
第三节 文物普查 525
第四节 高颐网维修 527
第四章 广播、电视、电影 527
第一节 广播 527
第二节 电视 528
第三节 电影 529
第五章 体育 530
第一节 社会体育 530
第二节 学校体育 531
第三节 竞技体育 532
第六章 文化市场管理 53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34
第二节 文化市场 535
第三节 执法稽查 535
第七章 档案、篇志 536
第一节 档案工作 536
第二节 篇纂市志工作 537
第二十八篇 卫生 医药 539
第一章 医疗 539
第一节 市级医院 539
第二节 农村卫生院(所) 541
第三节 个体办医 542
第二章 卫生防疫 542
第一节 计划免疫 543
第二节 传染病管理 543
第三节 慢性病防治 544
第四节 地方病防治 545
第五节 卫生监督监测 547
第三章 妇幼保健 548
第一节 妇幼保健组织 548
第二节 妇幼保健 549
第三节 儿童保健 550
第四节 妇幼保健人员培训考核 551
第四章 爱国卫生工作 551
第一节 参与全省“创卫”竞赛活动 551
第二节 爱国卫生宣传教育 552
第三节 灭鼠、灭蚊、灭蝇 552
第四节 环卫综合治理 552
第五章 医药卫生管理 553
第一节 医疗管理 553
第二节 药品管理 555
第三节 卫生执法监督 556
第二十九篇 社会风土 557
第一章 风俗 557
第一节 婚姻 557
第二节 家庭 558
第三节 丧葬 559
第二章 生活习惯 560
第一节 服饰 560
第二节 饮食 561
第三节 居住 562
第四节 行路 563
第五节 用具 563
第三章 风尚 564
第一节 民风 564
第二节 礼尚 564
第三节 邻里互助 565
第四节 助残助学 566
第五节 见义勇为 567
第四章 信仰 568
第一节 宗教信仰 568
第二节 偶像崇拜 569
第五章 颓风陋习 570
第一节 迷信活动 570
第二节 贩黄售黄 570
第三节 丑恶现象 570
第三十篇 乡镇概况 572
第一章 建制镇 572
第一节 姚桥镇 572
第二节 多营镇 573
第三节 草坝镇 575
第四节 大兴镇 576
第五节 合江镇 577
第六节 对岩镇 578
第七节 中里镇 580
第八节 上里镇 581
第九节 沙坪镇 581
第十节 严桥镇 582
第十一节 晏场镇 584
第二章 建制乡 585
第一节 北郊乡 585
第二节 陇西乡 586
第三节 凤鸣乡 587
第四节 香花乡 588
第五节 和龙乡 589
第六节 南郊乡 589
第七节 八步乡 591
第八节 观化乡 591
第九节 下里乡 592
第十节 李坝乡 593
第十一节 孔坪乡 594
第十二节 周河乡 595
第十三节 望鱼乡 596
第三章 街道办事处 597
第一节 东城街道办事处 597
第二节 西城街道办事处 598
第三节 河北街道办事处 599
第四节 青江街道办事处 600
文存附录 602
中共雅安市委、雅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摘要) 602
中共雅安市委、雅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近期带头做好廉洁奉公几件事的决定(摘要) 604
中共雅安市委、雅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振兴雅安经济的决定(摘要) 605
雅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意见(摘要) 608
中共雅安市委、雅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雅安市企业改革的决定(摘要) 610
中共雅安市委、关于依法治市的决定(摘要) 612
中共雅安市委、雅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摘要) 613
中共雅安市委关于开展干部“形象工程”建设活动的决定 616
中共雅安市委、雅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摘要) 617
中共雅安市委、雅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的实施办法(摘要) 618
中共雅安市委、雅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意见 621
关于我市周河乡雅鱼等濒危珍稀鱼类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 631
对我区文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建议 63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高生态旅游城建质量 637
人民心中的好书记—忆原雅安县县委书记樊正师同志 643
雅安八景探源 645
篇后记 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