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自然与社会环境概况 11
第一章 自然环境 11
第一节 气候 11
第二节 地质与地貌 16
第三节 水文 18
第四节 生物 21
第五节 土壤 23
第二章 社会经济环境 27
第一节 概况 27
第二节 社会经济 27
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 30
第四节 交通运输 34
第五节 旅游业 34
第二篇 水资源生态状况与利用保护对策研究 37
第三章 水资源生态状况评价 37
第一节 地表水资源生态状况评价 37
第二节 地下水资源生态状况评价 52
第三节 水资源生态状况综合评价 60
第四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69
第一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69
第二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71
第五章 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74
第一节 水资源合理配置总体思路 74
第二节 需水预测 74
第三节 可供水量分析 79
第四节 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80
第六章 水资源循环转化关系与途径研究 90
第一节 区域水循环模型构建 90
第二节 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 101
第三节 四水转化关系研究 102
第七章 水资源利用保护对策 105
第一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总体思路 105
第二节 优化水资源利用工程布局 105
第三节 加强灌排工程体系建设 112
第四节 健全水资源调配机制,建立现代水利管理保障体系 117
第三篇 土壤资源生态状况与利用保护对策研究 123
第八章 土壤形成、类型与特性 123
第一节 土壤形成环境条件 123
第二节 土壤资源类型与特性 126
第九章 土壤肥力 144
第一节 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 144
第二节 土壤类型肥力状况 144
第三节 各类土壤氮、磷、钾供肥强度 178
第十章 土壤化学性质 181
第一节 土壤重金属元素 181
第二节 土壤交换量 187
第三节 pH值、水溶盐分 188
第十一章 土壤资源生态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土壤利用改良分区 195
第一节 土壤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195
第二节 土壤利用改良分区 198
第十二章 土壤资源生态利用与保护 203
第一节 强化保护意识 落实公共管理责任 203
第二节 改土培肥提高土壤肥力 204
第三节 实施科学的耕作与轮作休闲制 205
第四节 改善生态环境 206
第五节 防治土壤盐碱 207
第六节 测土配方施肥 207
第七节 松嫩平原土壤线性膨胀系数的研究 213
第八节 盐碱土苏打中Na主要来自深层地下水 215
第九节 针阔混交林也可形成黑土类 215
第四篇 无公害、绿色及有机食品安全生产研究 219
第十三章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安全生产概述 219
第一节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标准 219
第二节 发展无公害、绿色及有机食品安全生产研究的意义 223
第三节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安全生产现状 225
第十四章 无公害、绿色与有机食品质量安全研究 227
第一节 玉米、大豆、大米的品质检测与评价研究 227
第二节 玉米、大豆与水稻(大米)质量安全评价 228
第十五章 产地环境检验检测与评价 231
第一节 环境检验检测(监测)研究 231
第二节 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研究 236
第三节 研究区代表县(市)水稻与蔬菜土壤、水质监测研究与评价研究结论 266
第十六章 三大作物与产地土壤化学性质 267
第一节 21世纪以来三大作物与产地土壤化学性质 267
第二节 2015年10月三大作物品质与产地土壤化学性质 269
第十七章 发展思路与对策 274
第一节 无公害、绿色与有机食品安全生产发展思路 274
第二节 发展无公害、绿色与有机食品安全生产对策 275
第五篇 松嫩平原水土资源生态建设研究 281
第十八章 松嫩平原水土资源存在的生态问题 281
第十九章 松嫩平原土壤水土流失及治理措施的研究 284
第一节 水土流失现状 284
第二节 水土流失治理与治理措施现状 286
第三节 典型区——拜泉县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298
第二十章 水旱灾害与治理措施的研究 301
第一节 水旱灾害 301
第二节 松嫩平原洪水 303
第三节 松嫩平原涝渍 310
第四节 松嫩平原的干旱 312
第五节 松嫩平原水旱灾害重现期的研究 315
第二十一章 防治土壤盐碱措施的研究 320
第一节 盐碱化土壤资源与具有盐碱威胁的土壤 320
第二节 引嫩工程扩建对土壤水盐动态影响的研究 321
第三节 防治土壤盐碱化的措施研究 324
第四节 盐碱地改良典型 326
第二十二章 湿地的利用与保护措施研究 328
第一节 湿地的类型 328
第二节 湿地自然保护区 329
第三节 湿地的利用与保护对策 330
第六篇 结论与建议 335
第二十三章 结论 335
第二十四章 建议 340
参考文献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