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5
三、相关理论 17
四、研究思路、方法 20
第一章 非正式制度及运行机制 25
第一节 非正式制度 25
一、非正式制度的内涵与外延 25
二、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关系 30
第二节 非正式制度的运行机制 35
一、微观分析:个体价值偏好与个体自律 35
二、中观分析:共同体的共识与社会实施 38
三、宏观分析:文化及其传承与创新 42
第三节 中国乡村社会中的非正式制度 45
一、非正式制度是中国乡村社会的重要制度规范 45
二、当前中国乡村社会的非正式制度要素 48
第二章 乡村治理的发展及其失衡 59
第一节 “乡政—村治”治理模式及其历史变迁 59
一、乡村治理的内在张力与结构性失衡 59
二、当代乡村治理基本进程 62
三、当代乡村治理的逻辑进路 66
第二节 乡村治理的问题与困境 69
一、内在张力与结构性失衡 70
二、村民自治组织职能的异化 71
三、村民自治主体的精英化 74
第三节 乡村治理的制度失衡 76
一、乡村治理中的制度失衡 76
二、非正式制度与乡村治理挑战 85
第三章 传统观念、互惠网络与乡村精英合法化 91
第一节 村委会民主选举制度的演进与发展 91
一、村委会民主选举 91
二、村委会民主选举的创新与发展 92
三、村委会民主选举存在的问题 94
第二节 传统观念、互惠网络对乡村民主选举的影响 96
一、乡村民主选举个案 97
二、传统观念对村民民主选举意识的影响 98
三、特殊社会关系网络互惠机制对村委会民主选举的影响 99
第三节 互惠网络与乡村精英合法化 103
一、民主选举与乡村精英合法化 103
二、互惠机制与乡村精英认同 104
三、互惠网络的构建与乡村精英合法化建设 107
第四章 精英情结、互信合作与共识的达成 115
第一节 乡村民主决策制度的演进与发展 115
一、民主决策 115
二、民主决策制度的发展与创新 117
三、民主决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120
第二节 非正式制度对乡村民主决策的影响 123
一、村级民主决策实践中的非正式制度 123
二、传统观念对民主决策主体的影响 124
三、非正式制度对民主决策机制的影响 126
第三节 公共精神、合作关系与共识的达成 130
一、提高主体意识与公共意识:共识形成基础 130
二、培育民主参与意识:共识形成条件 132
三、构建协商合作机制与共识的达成 135
第五章 习俗惯例、村规民约与制度认同 141
第一节 乡村民主管理制度的演进与发展 141
一、民主管理 141
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与创新 143
三、民主管理存在的问题 145
第二节 非正式制度对乡村民主管理影响 147
一、民主管理中非正式制度对正式制度的补充 148
二、特殊社会关系网络及其非正式制度对民主管理的影响 148
三、非正式制度对民主管理主体之间合作关系的影响 152
四、非正式制度对民主管理主体意识的影响 154
第三节 非正式制度与制度认同 156
一、制度认同 156
二、非正式制度与制度认同 157
三、加强村规民约的建设 163
第六章 人情观念、信息网络与组织化制衡 171
第一节 乡村民主监督制度 171
一、民主监督内涵、特点 171
二、民主监督制度基本形式 172
三、民主监督制度的运行情况 173
第二节 非正式制度对乡村民主监督运行的影响 177
一、民主监督运行逻辑 177
二、非正式制度对民主监督的消极影响 179
三、民主监督中非正式制度要素的积极作用 181
第三节 非正式制度与乡村民主监督创新 182
一、浙江村级民主监督制度的创新 182
二、民主监督创新逻辑: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融合 187
三、构建与民主监督正式制度相融合的非正式制度 192
结语 196
一、非正式制度与乡村治理展望 196
二、乡村治理的制度建设目标: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融合 203
三、非正式制度与互惠、信任、合作关系网络的塑造 207
四、积极促进与“善治”理念不相适应的非正式制度变迁 211
参考文献 218
索引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