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走进上古文明 1
第一节 上古有多远? 2
第二节 黄帝生活在什么年代? 6
第三节 《黄帝内经》是一部什么书?这部书是何时问世的? 10
第四节 《黄帝内经》背景时期的上古文明奇迹 14
一、史前文明 15
二、亚特兰蒂斯文明 17
三、玛雅文明 19
四、三星堆文明 22
五、埃及金字塔 25
六、巴比伦的空中花园 27
七、秦始皇陵寝 28
八、马王堆汉墓 29
第五节 黄帝眼中的“上古文明社会” 31
第六节 经典的魅力 34
第二章 阴阳太极图——第一美图 40
第一节 “阴阳”与我们的生活 41
第二节 汉字文化圈中的阴阳文化 43
一、韩国的阴阳文化 43
二、日本的阴阳文化——阴阳师 44
三、朝鲜的阴阳五行文化 45
第三节 阴阳太极图赏析 45
第四节 阴阳原理与现代科技 48
一、阴阳原理与计算机 48
二、阴阳八卦与基因理论 50
三、阴阳原理与磁场理论 52
第五节 《黄帝内经》阴阳大论名篇赏析 54
第六节 阴阳取象思维 66
第七节 中医临床阴阳辨证方法论 71
第八节 学术陷阱——历史上的东垣派与丹溪派的阴阳之争 76
第九节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 79
第十节 对中医教材中阴阳理论体系的一些反思 80
一、《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的阴阳理论 80
二、《中医诊断学》教材中的阴阳理论 89
三、《中医内科学》教材中的阴阳理论 90
第三章 五行原理——人体平衡码表 93
第一节 数字“五”的魅力 94
第二节 《黄帝内经》五行大论赏析 96
第三节 “五行取象”原则 101
第四节 基于五行原理的脏腑辨证方法论 110
第五节 阴阳与五行——生命的方向盘与平衡码表 117
第六节 对中医教材中的五行学说理论体系的一些反思 123
一、《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的五行学说 123
二、《中医诊断学》教材中的五行理论 139
三、《中医内科学》教材中的五行理论 140
第四章 经络——人体内的生命河流 142
第一节 经络——人体内的生命河流 143
一、经络的发现 144
二、经络主干有多少? 145
三、经络实质的现代研究 149
四、腧穴是什么? 153
五、腧穴的主治功效是如何被发现的? 156
六、四肢腧穴为何可以治脏腑病? 158
第二节 五体——人体的生命河床 159
第三节 为何说“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 161
第四节 为何说针灸是国宝? 163
第五节 应如何看待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资源之争? 165
第六节 对现代中医教材中针灸理论的一些反思 166
一、“经别”误识 166
二、“特定穴”命题的是与非 168
三、“十二井”穴在哪里? 170
四、“上关”穴的定位 173
五、“百会”穴简便定位的误区 175
六、“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是何意? 177
七、“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如何理解? 179
八、缪刺与“交叉取穴刺络法” 181
九、“一夫”为三寸? 182
第五章 “治未病”的境界 186
第一节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想境界与生存智慧 187
第二节 “病为本,工为标”的理想社会医学服务模式 195
第三节 “尝贵后贱”人生哲理中的养生意义 199
第四节 “恬淡虚无”的精神境界和“虚中求寿”的养生方法 204
第五节 “以母为基,以父为楯”优生优育理念 209
第六节 对当前推广“治未病”现状的一些反思 214
第六章 用黄帝的眼睛看世界 222
第一节 观象——人类认识世界的本能 223
第二节 远古的“铸鼎象物” 228
第三节 中国的象形文字 230
第四节 《内经》取象思维 238
第五节 《本草纲目》中的象思维 254
第六节 立象以尽意,得意而忘象 258
一、《周易》“立象以尽意” 258
二、老、庄论“象”(大象无形) 262
三、王弼“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 264
第七节 意象思维方法论 266
第八节 精确与模糊的辨证统一 272
第九节 诺贝尔奖与中医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