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峦,刘宗燕编著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61829226
  • 页数:44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资产证券化的相关知识、汇集作者有关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机制、产品结构、定价机制、运行风险、制度建设、住房贷款证券化等。

第1章 导论 1

1.1 资产证券化的内涵 1

1.1.1 资产证券化的定义 1

1.1.2 资产证券化的特点 4

1.2 资产证券化的效应 6

1.2.1 资产证券化的微观效应 7

1.2.2 资产证券化的宏观效应 9

1.3 资产证券化原理 11

1.3.1 核心原理 11

1.3.2 资产重组原理 13

1.3.3 风险隔离原理 14

1.3.4 信用增级原理 15

1.4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16

1.4.1 资产证券化的动因与发展历程 16

1.4.2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22

参考文献 30

第2章 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机制 31

2.1 资产证券化的主体结构 31

2.1.1 原始债务人 31

2.1.2 资产出售者/发起人 32

2.1.3 证券投资者 34

2.2 资产证券化的中介机构 37

2.2.1 特殊目的机构 37

2.2.2 信用担保机构 42

2.2.3 信用评级机构 47

2.2.4 证券承销商/融资顾问 50

2.2.5 其他中介机构 51

2.3 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流程 52

2.3.1 确定基础资产并组建资产池 52

2.3.2 发起人向特殊目的机构(SPV)出售资产 56

2.3.3 证券化安排 57

2.3.4 完善交易结构并进行内部信用初评 57

2.3.5 信用增级 58

2.3.6 发行评级和证券发售 58

2.3.7 资产支持证券进入二级市场上市交易 59

2.3.8 专业服务商管理资产池 59

参考文献 61

第3章 资产证券化产品结构 62

3.1 抵押转递债券 62

3.1.1 抵押转递债券的含义 63

3.1.2 抵押转递债券的特点 63

3.1.3 抵押转递债券的种类 64

3.1.4 提前偿付现金流的计算 65

3.2 剥离式抵押贷款债券 72

3.2.1 剥离债券的含义 72

3.2.2 剥离债券的类型 73

3.3 担保抵押债券 73

3.3.1 担保抵押债券的含义 73

3.3.2 CMO的种类 74

3.3.3 CMO的信用风险与信用增级 92

3.3.4 CMO的评价 93

3.4 资产支持证券 94

3.4.1 资产支持证券及其发展 94

3.4.2 资产支持证券的特点 95

3.4.3 资产支持证券的种类 98

3.4.4 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与交易 102

参考文献 104

第4章 资产证券化的定价机制 105

4.1 资产证券化定价的理论依据 105

4.1.1 资产证券化定价的理论基础 105

4.1.2 资产证券化定价理论的建立 106

4.1.3 资产证券化定价理论的发展 108

4.2 影响资产证券化定价的因素分析 110

4.2.1 利率变化 110

4.2.2 偿还期 111

4.2.3 提前赎回 112

4.2.4 拖欠的可能性 113

4.2.5 资本市场的运行状况 114

4.3 资产证券化定价的模型分析 115

4.3.1 资产证券化定价的常用模型 115

4.3.2 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定价 127

参考文献 131

第5章 资产证券化运行的风险及收益分析 132

5.1 基础资产风险 132

5.1.1 基础资产风险含义 132

5.1.2 影响基础资产信用风险的因素 134

5.1.3 基础资产的风险管理 136

5.2 提前偿付风险 143

5.2.1 提前偿付风险产生的原因 143

5.2.2 影响提前偿付的因素 144

5.2.3 提前偿付指标 146

5.3 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风险 147

5.3.1 承销商和专业服务商的风险 148

5.3.2 担保机构风险 148

5.3.3 失效风险和法律风险 149

5.3.4 独立专家风险 150

5.3.5 金融工程风险 150

5.3.6 财产意外事故风险 152

5.3.7 证券的降级风险 152

5.4 资产证券化风险的控制 153

5.4.1 陈述书、保证书和赔偿协议 153

5.4.2 尽职调查 154

5.4.3 法律意见书 154

5.4.4 会计师、律师的无保留意见书和证书 154

5.4.5 信用增级 155

5.5 资产证券化收益分析 155

5.5.1 资产证券化收益的经济学分析 155

5.5.2 资产证券化收益的分配 157

参考文献 160

第6章 资产证券化的制度建设 161

6.1 资产证券化中的会计问题 161

6.1.1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会计问题 161

6.1.2 资产证券化中的会计确认 162

6.1.3 资产证券化中的会计报表合并 167

6.2 资产证券化的税收问题 168

6.2.1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税收问题 168

6.2.2 资产证券化的税收种类 168

6.2.3 西方国家资产证券化的税种安排 169

6.2.4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税收现状 170

6.3 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问题 173

6.3.1 资产证券化法律保障的域外经验及启示 173

6.3.2 我国实行资产证券化的现行法律障碍 177

6.3.3 对“真实销售”行为的立法建议 183

6.3.4 信用增级与评级的法律构建 184

6.4 资产证券化的监管问题 187

6.4.1 资产证券化监管动因的一般分析 187

6.4.3 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原则 190

6.4.4 资产证券化监管的内容 192

6.4.5 巴塞尔资本协议中资产证券化监管及启示 194

6.4.6 我国资产证券化监管的内容 200

参考文献 202

第7章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204

7.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及其发展 204

7.1.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含义 204

7.1.2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分类 205

7.1.3 主要国家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动因与发展状况 207

7.1.4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状况 210

7.2 主要国家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与借鉴 212

7.2.1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及其特点 213

7.2.2 加拿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及其特点 215

7.2.3 香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及其特点 217

7.2.4 欧洲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及其特点 219

7.2.5 主要国家和地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模式对我国的借鉴 220

7.3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分析 222

7.3.1 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多赢效应 222

7.3.2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225

7.3.3 发展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对策 232

参考文献 236

第8章 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37

8.1 次贷与次贷危机 237

8.1.1 次贷的定义 237

8.1.2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迅速增长的原因 238

8.1.3 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过程 240

8.2 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 244

8.2.1 流动性过剩下商业银行过度竞争 244

8.2.2 房地产市场持续降温 245

8.2.3 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品种设计不合理 246

8.2.4 监管缺位 247

8.2.5 次贷支持证券信用评级偏高 248

8.2.6 资产证券化过度滥用 249

8.3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借鉴 249

8.3.1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50

8.3.2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252

参考文献 257

第9章 汽车贷款证券化研究 258

9.1 汽车贷款证券化及其国际发展趋势 259

9.1.1 汽车贷款与汽车贷款证券化 259

9.1.2 汽车贷款证券化的兴起 262

9.1.3 汽车贷款支持证券的品种 263

9.2 汽车贷款证券化的交易构架 264

9.2.1 汽车贷款证券化的基本流程 264

9.2.2 汽车贷款证券化的资产池 265

9.2.3 汽车贷款证券化中SPV、受托人、服务商 267

9.2.4 汽车贷款证券化的风险分析 268

9.2.5 汽车贷款的信用增级和信用评级 269

9.2.6 汽车贷款证券的偿还 272

9.3 我国汽车贷款证券化的实践 273

9.3.1 我国汽车贷款证券化的发展情况 273

9.3.2 中国实施汽车贷款证券化面临的问题 275

9.3.3 发展我国汽车贷款证券化的思路 277

参考文献 283

第10章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研究 284

10.1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含义、特点及其基本流程 285

10.1.1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 285

10.1.2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 286

10.1.3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特点 287

10.1.4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流程 289

10.2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289

10.2.1 主要国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289

10.2.2 美国、韩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实践考查 292

10.2.3 美国、韩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299

10.3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与问题 301

10.3.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问题的提出 301

10.3.2 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305

10.3.3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不良贷款证券化的必要性 308

10.4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运行现状 311

10.4.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概况 311

10.4.2 “东元2006—1重整资产证券化项目”案例分析 313

10.5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317

10.5.1 未实现真正意义的“真实出售”与“风险隔离” 317

10.5.2 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流动性不足 319

10.5.3 政府“隐形担保”造成“需求旺盛”假象 320

10.5.4 信用评级机构不规范 320

10.6 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对策 321

10.6.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方案设计 321

10.6.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模式选择的依据 323

10.6.3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的改进设计 327

参考文献 338

第11章 应收账款证券化 341

11.1 贸易和服务应收账款证券化 341

11.1.1 贸易和服务应收账款的特点 341

11.1.2 贸易和服务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发展情况 344

11.1.3 应收账款证券化成本分析 345

11.1.4 贸易和服务应收账款证券化效应分析 346

11.1.5 循环期、摊还期和提前摊还 347

11.1.6 我国贸易和服务应收账款证券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348

11.2 信用卡应收款证券化 349

11.2.1 信用卡应收款证券化的产生及特点 349

11.2.2 信用卡应收款证券化流程的几个问题 352

11.2.3 国外信用卡应收账款的发展情况 353

11.2.4 信用卡应收账款证券化的效应分析 354

11.2.5 我国开展信用卡应收款证券化的问题 355

11.3 发展应收款证券化的对策 358

11.3.1 加快信用制度建设,改善信用环境 358

11.3.2 发展资本市场,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359

参考文献 360

第12章 基础设施收费证券化 361

12.1 基础设施证券化的特点与优势分析 361

12.1.1 基础设施证券化的特点 361

12.1.2 基础设施收费证券化的优势分析 363

12.2 基础设施收费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 365

12.2.1 基础设施收费证券化的必要性 365

12.2.2 我国实施基础设施证券收费证券化的现实性 366

12.3 基础设施证券化运作应注意的问题 368

12.3.1 解决现金流不稳定问题 368

12.3.2 SPV的组建问题 369

12.2.3 工程建设和经营中的风险规避问题 370

12.3.4 税收政策问题 370

12.3.5 汇率风险问题 370

12.3.6 其他问题 371

参考文献 371

第13章 其他资产证券化研究 372

13.1 助学贷款证券化 372

13.1.1 助学贷款证券化的运作特点 373

13.1.2 助学贷款证券化风险分析 380

13.1.3 助学贷款证券化在各国的发展 383

13.1.4 我国助学贷款证券化的构想 386

13.2 保险风险证券化 392

13.2.1 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含义 392

13.2.2 国外保险证券化产生的原因分析 393

13.2.3 主要国家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发展概况 397

13.2.4 保险证券化的一般做法 399

13.2.5 保险风险证券化的产品种类 401

13.2.6 保险风险证券化产品的风险分析 405

13.2.7 我国发展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406

13.3 跨国资产证券化 412

13.3.1 跨国资产证券化产生的背景 413

13.3.2 跨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415

13.3.3 跨国资产证券化的特点 416

13.3.4 跨国资产证券化运作流程 420

13.3.5 法律权利的执行问题 423

13.3.6 跨国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规避 423

13.3.7 我国跨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及成功案例 429

13.3.8 我国进一步推进跨国资产证券化的问题与对策 433

13.4 国有资产证券化 437

13.4.1 国有资产证券化问题的提出 437

13.4.2 国有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 442

13.4.3 实施国有资产证券化的构想 444

参考文献 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