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行政法论丛 行政规划法治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莫于川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7511889948
  • 页数:325 页
图书介绍:本书由中国人民大学莫于川教授主编,系司法部重点课题“行政规划法律制度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作者试图通过“概念界定与基本问题——历史溯源与比较研究——法治主义与多维透视——法律规制与救济途径——样本研究与实证追踪”的研究路径,以理论建构为研究基础,以法律规制、权利救济为研究重点,以法治实践分析为最终归宿,努力逐层深入、点面结合探讨一系列行政规划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绪论 积极发挥行政规划作用,推动行政规划法治化 1

一、行政规划的兴盛与行政法治新课题 1

二、行政规划法治化的迫切现实需求 2

三、我国行政规划相对薄弱与滞后的理论研究现状 3

四、行政规划法治化的研究路径 5

第一章 行政规划的理论基础 7

第一节 行政规划的概念 7

一、行政规划的概念 7

二、行政规划的相关概念 12

第二节 行政规划的分类与形态 21

一、行政规划的分类 21

二、行政规划的形态 24

第三节 行政规划的性质和功能 26

一、行政规划的性质 26

二、行政规划的功能 29

第四节 行政规划的权力来源与配置 31

一、行政规划的权力来源 31

二、行政规划的权力配置 33

第五节 行政规划的立法模式与法律体系 34

一、行政规划的立法模式 34

二、行政规划的法律体系 35

第二章 行政规划的历史发展 37

第一节 行政规划的历史发展背景与脉络概览 37

一、行政规划外部法律效果确立的历史背景 37

二、自由法治国时期行政规划的萎缩 41

三、社会法治国时期行政规划的勃兴与规划行政的时代 42

第二节 我国计划体制的变迁与规划(计划)的演进 48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的异化 48

二、计划体制改革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规划 50

第三节 我国行政法学界关于行政规划的研究现状分析 51

一、行政规划理论研究的现状与不足 51

二、行政规划理论研究滞后的原因分析 54

第三章 行政规划法律制度的域外考察 59

第一节 德国的行政规划 59

一、行政规划的概念 59

二、计划确定程序和计划确定决定 62

三、区域规划 64

第二节 英国的行政规划 69

一、体系完整的行政规划得到广泛运用 69

二、行政规划的目标定位 74

三、行政规划的编制、实施与权力监督 76

第三节 美国的行政规划 82

一、美国行政规划的基本样态 83

二、美国战略规划分析 84

三、美国城市规划分析 87

四、美国专项规划分析——以《应急反应规划》为样本 91

五、影响美国行政规划的主要因素 92

六、美国行政规划对中国的启示 93

第四节 日本的行政规划 95

一、日本行政计划的概念与分类 96

二、日本行政计划与程序规制 97

三、日本行政计划与司法审查 100

四、日本行政计划的价值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101

第四章 行政规划的法治基础 105

第一节 行政规划法律关系及行政法的调整现状 105

一、行政规划法律关系的要素 106

二、行政法调整行政规划法律关系的现状 107

第二节 行政规划法治实现的完善路径 109

一、行政规划法律保留的实现及其完善空间 109

二、规划裁量界限的法律规制 112

第五章 行政规划的多维透视 118

第一节 行政规划的法哲学研究 119

一、行政规划的本体论研究 119

二、行政规划的法价值研究 126

第二节 行政规划的法政治学研究 136

一、对行政规划进行法政治学分析的必要性 136

二、行政规划中的政治要素分析 137

三、行政规划对政治的回应 139

第三节 行政规划的法社会学研究 141

一、对行政规划进行“结构—功能”研究的意义 142

二、行政规划的结构研究 143

三、行政规划的功能研究 145

第六章 行政规划的主体 149

第一节 行政规划主体的范围 149

第二节 行政规划制定主体 150

一、行政规划编制主体 150

二、行政规划确定主体 154

三、行政规划的调整和变更主体 157

第三节 行政规划实施主体 158

一、行政命令主体 158

二、行政许可主体 158

三、行政奖励主体 159

四、行政合同主体 159

五、行政处罚主体 159

六、行政强制执行主体 160

七、行政检查主体 160

第四节 行政规划参与主体 162

一、利害关系人 162

二、一般社会公众 166

三、专家 166

四、相关行政机关 167

第五节 行政规划监督主体 167

一、权力性监督主体 168

二、非权力性监督主体 177

第七章 行政规划的程序 179

第一节 德国《行政程序法》中的计划确定程序 179

一、德国计划确定程序中的主要步骤和手续 179

二、计划确定裁决的法律效果 182

第二节 行政规划程序规制的原则 184

一、程序法定原则 185

二、参与原则 185

三、程序公开原则 193

四、效率原则 194

五、信赖保护原则 195

六、司法监督原则 195

第三节 我国行政规划程序的不足与立法完善 196

一、我国行政规划程序的现状与不足 196

二、我国行政规划程序的立法完善 201

第八章 行政规划的纠纷解决与法律救济 206

第一节 行政规划的纠纷类型与冲突解决 206

一、行政规划的纠纷类型 206

二、行政规划的冲突解决 207

第二节 行政规划的法律救济原理 210

一、行政规划救济的基本含义 210

二、行政规划救济的原则和功能 213

第三节 行政规划的权力机关救济 215

一、权力机关救济的含义 215

二、权力机关救济的内容 215

三、权力机关救济的主要方式 216

第四节 行政规划的行政机关救济 218

一、行政规划的行政机关救济含义 218

二、行政规划之行政复议和行政内部监督制度 219

第五节 行政规划的司法救济 221

一、行政规划司法救济的含义 221

二、行政规划的可诉性 221

三、完善行政规划的司法救济 222

第六节 行政规划的特别救济 223

一、信访救济 223

二、政治监督 225

三、其他特别救济 226

第七节 行政规划的社会救济 230

一、行政规划的社会救济的基本含义 230

二、行政规划的社会救济的主要类型 231

第八节 行政规划司法审查与救济制度的深入讨论 232

一、规划程序权利是否应给予司法审查 232

二、行政规划是否具有诉之利益 234

三、行政规划司法救济利益范围的界说 239

第九章 我国行政规划法治化路径选择 243

第一节 行政规划法制发展的现实课题 243

一、行政规划的法治化是行政法治实践面临的现实问题 243

二、正确认识其法律性质是规范行政规划的理论基础 244

第二节 行政规划的法治化需要完备的制定程序 246

一、通过完备的程序控制行政规划行为是各国和地区的通行做法 246

二、我国行政规划的制定程序需要在两大环节予以完善 246

第三节 完善的实施制度是实现行政规划法治的最终保障 249

一、实施制度保障行政规划内容的有效实现 249

二、我国行政规划实施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250

第四节 行政规划法治化的相关制度推进与体系完善 251

一、行政规划的法治化可以解决目前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的问题 251

二、行政规划的法治化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相关行政法律制度 252

第十章 行政规划研究样本之一:城市发展规划 254

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概念与分类 254

一、城市规划的概念 254

二、城市规划的分类 255

第二节 城市规划的功能与界限 256

一、城市规划的功能 256

二、城市规划的界限 259

第三节 城市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261

一、城市规划的制定 261

二、城市规划的实施 268

第四节 城市规划与财产权的限制和保护 275

一、城市规划与财产权的限制和保护 276

二、城市规划对财产权的救济 279

第十一章 行政规划研究样本之二:科技发展规划 284

一、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85

二、规划制定过程: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 287

三、规划执行机制:目标责任制的软约束力 292

四、总结讨论与政策建议 295

附录 城市发展规划样本 297

样本一 2001~2020年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297

一、规划期限与城市规划区范围 298

二、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298

三、市域城镇体系 298

四、城市规模与布局结构 299

五、城市主要用地布局 301

六、城市综合交通 304

七、城市主要基础设施 306

八、远景展望 306

样本二 苏州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简介 308

一、总体原则 308

二、注重保护、重新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08

三、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的综合评定 308

四、用地的保护与更新模式 309

五、历史文化地区保护 309

六、在内容上突出体现古城保护与更新的双重要求,延续历史的脉络 309

七、制定分地块图则,将规划控制指标与城市设计引导落实到各个地块中 309

八、制定“苏州古城土地使用及建筑规划管理通则” 310

样本三 衡山县城总体规划简介 312

一、规划构思 312

二、空间布局 313

三、创新与特色 313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13

参考文献 315

后记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