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知识产权密集型市场上的竞争政策 1
一、反垄断法采用“普通法”进路的竞争政策 1
二、反垄断政策、市场结构与创新 8
三、反垄断法在促进创新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12
四、结论 17
第二章 互补关系和网络关系 18
一、搭售的多重脸孔 18
二、价格歧视 22
三、传导效应、封锁效应及专利“垄断” 27
四、抵消力量及双边垄断 30
五、双重边际化和“反向”传导效应 33
六、结论 37
第三章 损害概念的重要意义 38
一、知识产权法及反垄断法上的损害 38
二、反垄断法改革 40
三、知识产权法改革的目标 45
四、反垄断法和知识产权法的条文结构 50
(一)缺省状况 51
(二)缺乏理论强健性 52
五、反垄断法损害 55
六、“知识产权法损害”与源自创新的剩余 58
七、结论:知识产权侵权中的损害和损害赔偿 64
第四章 创新、竞争与专利制度 69
一、专利法的危机 69
二、专利审查流程 71
三、创新以及专利的时间维度 77
(一)书面说明、“掌握”以及后生技术 79
(二)通告与专利救济的关系 88
四、以反垄断法或专利滥用法则限制专利膨胀 94
(一)区分授权前的行为和授权后的行为 95
(二)不当提起侵权之诉 97
(三)对于知识产权和解的司法尊让 103
五、结论 110
第五章 提升专利的社会价值 111
一、市场和专利价值 111
二、专利价值与专利质量 117
三、显而易见的专利 119
四、客体的可专利性 126
五、商业方法专利与竞争性市场的常规功能 129
六、专利抽象属于竞争问题 139
七、结论:合理的专利通告制度,独立发明权 145
第六章 版权的监管俘获问题及其影响 151
一、《版权法》是一部特殊利益集团立法 151
二、版权法监管俘获问题造成的危害 157
(一)损害创造性作品使用方面的自由和对抗 157
(二)损害言论自由 162
三、结论 181
第七章 一个版权损害理论 182
一、增设损害要件在版权法方面的理由 182
(一)版权损害与联邦最高法院 184
二、增设损害要件在宪法第一修正案方面的理由 190
(一)版权法与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直接审查 194
(二)版权的“传统轮廓” 195
三、迈向一个版权损害理论:损害的界定和测度难题 199
(一)若干基本原则和建议 204
(二)转化使用及商业性 204
(三)证明责任 205
(四)互补作品及损益相抵 206
(五)损害与救济 208
四、市场损害和非市场损害 209
(一)市场损害与作为“言论自由之引擎”的版权 210
(二)非市场损害:名誉损害和思想市场 211
(三)非市场损害:强制使用及沉默权 217
(四)非市场损害:隐私 222
五、结论:版权改革 223
第八章 重塑版权:违宪审查与制定法解释 225
一、版权蕴含的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 225
(一)版权保护期 226
(二)复制权和演绎作品权 228
(三)《数字千禧年版权法》规定的数字权利 231
(四)思想—表达二分法 232
(五)合理使用法则 235
二、以违宪审查约束版权法具有局限性 236
三、以制定法解释方法对抗特殊利益集团的俘获 241
四、《版权法》的解释(一):演绎作品及合理使用 248
五、《版权法》的解释(二):《数字千禧年版权法》 252
(一)宪法第一修正案及国会制定《千禧年法》的权限 253
(二)《数字千禧年版权法》、思想—表达二分法及合理使用 254
(三)竞争政策,以及《千禧年法》违法行为与版权侵权行为之间的联系 261
(四)《千禧年法》删除通知涉及的善意和合理使用问题 264
六、结论 265
第九章 限制创新行为 267
一、限制创新行为的社会成本 267
二、反垄断法与限制创新行为 275
(一)共谋型的限制创新行为 280
(二)以反垄断法打击限制创新行为存在的障碍:因果关系和损害要件 281
三、结论:查处与救济有害的限制创新行为 285
第十章 知识产权滥用 289
一、一个还在寻找理论根据的法官创制的法则 289
二、滥用法则的源头 292
三、知识产权滥用的现代范围 297
(一)以实体反垄断原则界定知识产权滥用 298
(二)以反垄断法定义知识产权滥用是错误的做法 300
(三)获取法定授权“范围之外”的权利 302
四、完善滥用法则的理论根据 304
(一)搭售及准搭售诉讼请求 306
(二)搭售的竞争封锁效应 308
(三)搭售的创新封锁效应和接近公有领域封锁效应 309
(四)知识产权打包许可 310
(五)限制使用或开发新技术或新产品的许可 314
五、许可费扩张 316
(一)获取下游价值:穿透式许可费及相关做法 318
(二)限制接近公有领域信息的许可 322
六、结论 323
第十一章 创新和排斥效应 325
一、知识产权排斥和市场支配地位企业 325
二、排斥竞争的知识产权购买行为 328
(一)以非排他许可作为救济 328
(二)取得排他权并弃之不用:纸袋案 330
三、拒绝交易 335
(一)单纯的拒绝许可知识产权 336
(二)柯达案“例外”:封闭型维修网络及售后市场 340
(三)受支配协作型网络中发生的拒绝交易 342
(四)以反垄断法确保遵守互联互通义务 352
四、排斥竞争的创新 359
五、结论 364
第十二章 创新公地 365
一、公地与生产组织形式 365
二、公地与企业 367
三、公地资源的类型 375
四、知识产权公地的功能 378
五、利用公地依约绕开过度或错位的财产权 383
(一)知识产权规则过于抽象的问题 383
(二)私人共同利益社区的实例 384
六、知识产权公地的多样性 386
(一)开源和知识共享 387
(二)一揽子许可:应对边界清晰但交易成本高昂的情形 387
(三)专利池:降低个体边界的执行成本或者提升互联互通性 389
七、竞争政策与知识产权公地 391
(一)专利池 395
(二)标准制定 400
八、结论 407
第十三章 售后限制 409
一、纵向限制规制政策的法律渊源 409
二、早期分销限制及首次销售法则 415
三、首次销售法则的几个短暂例外 418
四、转售价格维持和搭售,1908~1917年 422
五、首次销售法则和现代竞争政策 424
(一)多重许可费和传导效应 425
(二)双重边际化 426
(三)交易成本、劫持和通告 427
(四)中间技术的转让以及方法专利 430
(五)马林克罗案与耐用品问题 435
(六)价格歧视 437
六、结论 440
后记 442
索引 452
译后记 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