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1
上编 帛书《易传》新释 3
第一章 帛书《易传》六篇新释 3
第一节 《二三子问》新释 8
第二节 《系辞》新释 61
第三节 《衷》新释 143
第四节 《要》新释 235
第五节 《缪和》新释 266
第六节 《昭力》新释 364
下编 孔子易学思想研究 389
第二章 从帛书《要》篇看孔子新易学的建立 389
第一节 转型期的社会环境 391
第二节 社会思潮的人文理性转向 401
第三节 卜筮传统的松动 404
第四节 义理解《易》的兴起 409
第五节 孔子新易学的建立 413
第三章 从诠释学角度看孔子释《易》 442
第一节 诠释对象——《易》文本的具体性与抽象性 443
第二节 诠释主体——孔子思想的导向性和选择性 447
第三节 孔子与《易》——诠释主体与对象的直接面向 452
第四节 孔子诠释方法的一贯性 456
第四章 从帛书《易传》看孔子易学观的基本框架 459
第一节 《易》的内容 459
第二节 《易》的功用 461
第三节 学《易》境界 463
第四节 学《易》目的 468
第五章 从帛书《易传》看孔子易学象数思想 472
第一节 “覆卦”说 472
第二节 “八卦卦气”说 475
第三节 与《损》、《益》有关的古“卦气”说 476
第四节 “得中”说 479
第五节 “爻变”说 482
第六节 “乾离同居、坤坎一体”说 485
第六章 从《缪和》、《昭力》看孔子易学政治思想 488
第一节 《缪和》、《昭力》中“子”应为孔子 489
第二节 从《缪和》看孔子政治思想 495
第三节 从《昭力》看孔子政治思想 500
第七章 孔子易学思想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503
第一节 孔子易学思想的特点 503
第二节 孔子易学思想的历史地位 508
参考文献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