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家课》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仲愚传授,赵文整理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36444176
  • 页数:35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传统医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1

一 传统医学的前提和根本真理 1

二 人体是如何形成的 4

三 中医的预防思想 8

四 躯体、孔窍与内脏的关系 11

第二章 六经病变 14

一 太阳之上,寒气主之,中见少阴 14

二 阳明之上,燥气主之,中见太阴 15

三 少阳之上,火气主之,中见厥阴 17

四 太阴之上,湿气主之,中见阳明 17

五 少阴之上,热气主之,中见太阳 18

六 厥阴之上,风气主之,中见少阳 18

第三章 人体相关部位疾病 20

一 头部 20

1.脱发 20

2.白发 21

3.头皮屑 21

4.偏头痛 22

二 面部 22

三 眼睛 23

(一)外障病 23

1.胬肉攀睛 23

2.角膜“癔子” 24

3.斜视 24

4.近视眼 24

(二)内障病 25

1.暴盲 26

2.头风贯目 26

3.眼底出血 26

4.眼障 27

5.青光眼 27

6.夜盲症 28

四 鼻部 28

1.鼻塞 29

2.鼻粘膜炎 29

3.鼻血 30

4.鼻息肉 30

5.酒糟鼻 31

五 耳朵 32

1.耳鸣与耳聋 33

2.中耳炎 34

3.耳乳突炎 34

六 口腔 34

(一)牙齿 34

(二)舌 35

(三)咽喉 36

(四)口腔 37

七 淋巴结肿大和腮腺炎 38

八 肩背和四肢疾病 40

九 痿症 43

1.皮痿 43

2.肌痿 44

3.筋痿 44

4.脉痿 44

5.骨痿 44

十 居无定处的病症 45

1.红斑狼疮 45

2.不明原因的发烧 46

3.高血脂 47

4.高血压和低血压 48

5.糖尿病 48

6.帕金氏综合症 49

7.植物神经紊乱 50

8.植物人 51

第四章 人体内脏疾病 52

一 肺 52

1.呼吸道传染 54

2.齁、咳、哮、喘、短气 55

3.肺痈 58

4.肺痨 59

二 心 60

1.心神经官能症 60

2.冠心病 60

三 横膈 62

四 肝与胆 63

1.肝胆结石 63

2.胆炎 64

3.肝炎 64

4.胆道蛔虫 65

5.肝脓疡 66

6.脂肪肝 67

7.胰腺炎 67

五 肠胃 68

1.急性胃炎 68

2.急性肠胃炎 69

3.霍乱 71

4.痢疾 71

5.痔疮出血 72

六 肾与膀胱 73

1.五迟 74

2.尿频、遗尿、小便失禁 74

3.疝气 75

4.肾炎 76

第五章 六气与六淫病 78

一 风 79

(一)伤风 79

(二)抽风 80

(三)痫风 82

(四)癫风 83

(五)中风 85

(六)风疹 87

(七)风丹 87

(八)小儿麻痹症 88

(九)周围神经炎 89

(十)风湿麻木 90

(十一)风湿痹痛 90

(十二)鹤膝风 92

(十三)类风湿关节炎 93

二 寒 94

(一)肌表感寒 94

(二)内脏中寒 95

(三)寒厥 96

三 暑 97

(一)中暑 97

1.暑厥 97

2.暑温 97

(二)伏暑 99

1.暑泻 99

2.暑风霍乱 99

3.暑痢 100

4.暑疟 100

四 湿 101

(一)外湿 101

(二)内湿 102

五 燥 104

(一)外燥 104

(二)内燥 105

六 火 106

(一)虚火 106

1.心火过旺 106

2.胃中虚火 106

3.肝经虚火 107

(二)实火 107

1.上焦实火 107

2.中焦实火 107

3.下焦实火 107

第六章 癌症与结石 109

一 癌症 109

(一)癌症概况 109

(二)癌症病因 110

1.精神因素 110

2.职业因素 111

3.环境因素 111

(三)中医对癌症的预防 112

1.心志调养 112

2.回避自然界不正之气 112

3.饮食和生活规律的调养 114

(四)中医治疗癌症的原则 115

(五)常见癌症病的治疗 115

1.脑癌 115

2.肝癌 118

3.肺癌 119

4.消化道癌症 119

5.淋巴结肿大和淋巴癌 120

6.血白病 120

(六)一些在临床中发现能抗癌的药 121

(七)总结 123

(八)癌症的康复 123

1.气功锻炼 124

2.食物疗法 124

二 结石 124

(一)肝胆结石 125

(二)肾、尿路和膀胱结石 126

(三)针灸对治结石 127

(四)李氏大艾灸 128

第七章 证治八法 129

一 仲景八法 129

(一)汗法 129

(二)吐法 131

(三)下法 132

(四)和法 132

(五)温法 133

(六)清法 135

(七)消法 136

(八)补法 136

二 景岳八法与仲景八法之不共法 138

(一)固法 138

(二)因法 138

三 兼法举例 139

(一)汗法中的兼法 139

(二)和法中的兼法 140

第八章 治疗综述 142

一 中医治疗疾病的原理 142

二 中医治疗疾病的病位 144

三 中医治疗疾病的病性 145

1.表热里寒 145

2.表寒里热 146

3.表寒里寒 146

4.表热里热 146

5.单纯表热 147

6.单纯表寒 147

7.表里俱实 148

8.表里俱虚 148

四 中医治疗精神疾病的五行生克原理 149

1.五行生克原理及其他 149

2.五德的相生相克及其他 150

3.七情的相生相克及其他 153

五 中医的理、法、方、药 154

六 三焦、六经与脏腑 158

第九章 病机十九条 161

一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162

二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163

三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163

四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164

五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164

六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165

七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165

八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166

九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166

十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167

十一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167

十二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168

十三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168

十四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168

十五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169

十六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169

十七 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 170

十八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170

十九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170

二十 皮毛焦枯,咽干便秘,皆属于燥 171

第十章 中医诊断 172

一 望诊 172

(一)看苗窍 173

1.眉与眼 173

2.脸 174

3.鼻 175

4.口 175

5.耳 175

(二)观面容 175

(三)望舌 176

1.舌苔 176

2.舌质 177

3.舌色 177

4.舌形 179

(四)其他 179

二 闻诊 179

三 问诊 180

1.一问寒热二问汗 181

2.三问头身四问便 182

3.五问饮食六问胸 183

4.七聋八渴俱当辨 184

5.九问旧病十问因 185

6.再问服药参机辨 186

四 切诊 186

(一)八纲脉 187

(二)奇怪脉 190

(三)脉诊心法 190

第十一章 中医妇科 192

一 经 192

1.月经不调 192

2.腹中包块 194

3.血崩 195

二 带 196

三 胎 197

1.不孕 197

2.受孕及受孕的确诊 197

3.妊娠反应 197

4.流产与预防 198

5.安胎 199

6.孕期带症 200

四 产 200

1.产后出血和子宫作痛 200

2.初生婴儿破伤风 201

3.产后乳痛、乳腺炎 201

4.乳癌 201

5.下乳 202

6.产后血崩 202

五 女子痹症 203

六 产后头风 204

七 产后荨麻疹 204

八 阴部出汗 204

第十二章 中医儿科 206

一 儿科的诊断 206

(一)望诊 206

1.舌 206

2.眼睛 207

3.口唇 207

4.鼻 207

5.二阴 207

(二)脉诊 207

1.看指纹 207

2.切脉 208

二 儿科的主要疾病 208

(一)痘(俗称“天花”) 208

(二)麻 209

(三)猩红热 210

(四)小儿惊风 211

1.急惊风 211

2.慢脾风 212

3.慢惊风 212

(五)小儿疳结 212

(六)小儿地瓜疮 214

(七)小儿流涎 214

(八)消化不良的吐奶及腹泻 215

(九)小儿误吞异物的简单处理 215

第十三章 外科与伤科 216

一 外科 216

(一)痈 216

(二)疽 217

(三)疔 217

(四)疖 217

(五)瘰疬 218

(六)疥 218

(七)癣 218

(八)手癣和脚气 219

1.手癣 219

2.脚气 219

(九)漆疮及过敏 219

1.漆疮 219

2.皮肤过敏 220

二 伤科及其他 220

(一)外伤 221

(二)骨伤 222

(三)骨结核 223

(四)疼痛治疗 224

1.疼痛概说 224

2.中医治疗疼痛 224

3.坐骨神经痛 225

4.椎间盘突出 225

(五)破伤风 225

第十四章 指针、杵针和针灸 227

一 指针 227

(一)指针操作的基本手法 228

1.点 228

2.叩 228

3.分 228

4.理 228

5.推 228

6.拿 229

7.运转 229

8.开阖 229

(二)指针的应用 230

1.天谷八阵 230

2.河车路 230

3.天元八阵 230

4.人元八阵 231

5.地元八阵 231

(三)指针所用的一些特别穴位 231

二 杵针 232

(一)杵针所用的特殊穴位——八阵穴 232

1.天谷八阵 233

2.大椎八阵 233

3.身柱八阵 234

4.神道八阵 234

5.至阳八阵 234

6.筋缩八阵 235

7.命门八阵 235

8.阳关八阵 235

9.河车路 236

(二)杵针的特点 237

1.杵针的布阵 237

2.选穴精简 238

(三)杵针工具 239

三 针灸 239

(一)经络概况 240

(二)经络的治疗范围 240

(三)经穴的治疗作用 241

1.发散表邪 241

2.消炎抗菌 242

3.透疹止痒 242

4.疗瘫起痹 242

5.兴奋强心 243

6.镇静安神 244

7.熄风解痉 244

8.镇痛缓疾 245

9.治衄止血 245

10.清肠通便 245

11.温中止泻 246

12.疗瘿消瘰 246

13.降逆止呕 246

14.健脾和胃 247

15.镇咳祛痰 247

16.调经活血 247

17.固胎保产 248

18.活血化瘀 248

19.利水消肿 248

20.强身健体 249

(四)针之迎随 249

(五)针灸缪刺法 250

1.病上取下 251

2.病下取上 251

3.病中旁取 252

4.病旁中取 252

(六)几组重要的穴位 252

1.千金十要穴 252

2.八脉交汇穴 253

3.马丹阳十二穴 253

4.十鬼崇穴 255

第十五章 常用中药与方剂举例 258

一 中药概说 259

二 常用中药举例 261

(一)麻黄与麻黄根 261

(二)桂枝 263

(三)羌活与独活 264

(四)荆芥与薄荷 264

(五)藁木 265

(六)川芎 265

(七)白芷 266

(八)升麻 266

(九)细辛 266

(十)防风 267

(十一)紫苏与藿香 267

(十二)防己 267

(十三)苍术 268

(十四)白术 269

(十五)黄芪 270

(十六)茯苓 270

(十七)人参 271

(十八)巴戟 272

(十九)续断 272

(二十)杜仲 273

(二十一)淮药 273

(二十二)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楮实子、五味子 273

(二十三)葛根 275

(二十四)益智仁 276

(二十五)首乌 276

(二十六)女贞 277

(二十七)黄精 277

(二十八)鹿茸 278

(二十九)松脂 278

(三十)枣皮 279

(三十一)大枣 279

(三十二)蜂乳与蜂蜜 279

(三十三)红糖 280

(三十四)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葶历子和丑牛子 280

三 常用方剂举例 281

(一)麻黄剂 281

1.麻黄汤 281

2.麻杏石甘汤 282

3.三拗汤 283

4.大青龙汤 283

5.小青龙汤 283

6.麻附薏甘汤 283

7.麻黄附子甘草汤 284

8.麻辛附子汤 284

9.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284

(二)桂枝剂 285

1.桂枝汤 285

2.桂枝加芍药汤 285

3.桂枝加大黄汤 286

4.小健中汤 286

5.苓桂术甘汤 286

6.桂枝五味甘草汤 286

7.桂枝加术附汤 286

8.桂枝加黄芪汤 287

9.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287

10.枳实薤白桂枝汤 287

(三)柴胡剂 287

1.小柴胡汤 287

2.补中益气汤 289

3.逍遥散 290

4.柴胡四逆汤 290

(四)干姜剂 291

1.理中汤 291

2.苓甘五味姜辛汤 292

3.甘草干姜汤 292

4.干姜黄苓黄连人参汤 292

5.半夏泻心汤 292

(五)附子剂 293

1.附子理中汤 293

2.四逆汤 293

3.乌梅丸 294

(六)大黄剂 295

1.黄草汤 295

2.调味承气汤 295

3.小承气汤 296

4.大承气汤 296

5.桃仁承气汤 296

6.栀子金花汤 296

7.凉膈散 297

8.大黄牡丹皮汤 297

9.大黄黄连泻心汤 297

(七)桂附剂 298

附录:李仲愚先生论文一篇《从灸至阴穴转胞胎谈对经络及俞穴之体会》 299

后记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