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腧穴概述 1
一、腧穴的发展 1
(一)数量的增加 1
(二)主治的扩展 2
(三)性能的归类 3
(四)奇穴的应用 4
二、腧穴的概念 4
三、腧穴的命名 5
(一)根据所在部位命名 6
(二)根据治疗作用命名 6
(三)利用天体地貌命名 6
(四)参照动植物命名 6
(五)借助建筑物命名 6
(六)结合中医学理论命名 7
四、腧穴的分类 7
(一)十四经穴 7
(二)奇穴 7
(三)阿是穴 8
五、腧穴的治疗作用 8
(一)近治作用 8
(二)远治作用 8
(三)特殊作用 9
六、腧穴的主治规律 9
第二章 腧穴的定位方法 12
一、骨度分寸法 12
二、解剖标志法 15
(一)固定的标志 15
(二)活动的标志 15
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17
(一)中指同身寸 17
(二)拇指同身寸 18
(三)横指同身寸 18
四、简便取穴方法 18
第三章 十四经穴 19
一、手太阴肺经腧穴 19
(一)循行 19
(二)适用病症 19
(三)经穴 20
1.中府 20
2.云门 20
3.天府 22
4.侠白 22
5.尺泽 22
6.孔最 24
7.列缺 24
8.经渠 24
9.太渊 26
10.鱼际 26
11.少商 26
二、手阳明大肠经腧穴 28
(一)循行 28
(二)适用病症 28
(三)经穴 28
1.商阳 28
2.二间 30
3.三间 30
4.合谷 30
5.阳溪 32
6.偏历 32
7.温溜 32
8.下廉 32
9.上廉 34
10.手三里 34
11.曲池 34
12.肘髎 36
13.手五里 36
14.臂臑 36
15.肩髃 38
16.巨骨 38
17.天鼎 40
18.扶突 40
19.口禾髎 40
20.迎香 40
三、足阳明胃经腧穴 42
(一)循行 42
(二)适用病症 42
(三)经穴 43
1.承泣 43
2.四白 44
3.巨髎 44
4.地仓 44
5.大迎 44
6.颊车 46
7.下关 46
8.头维 46
9.人迎 46
10.水突 48
11.气舍 48
12.缺盆 48
13.气户 48
14.库房 50
15.屋翳 50
16.膺窗 50
17.乳中 50
18.乳根 51
19.不容 52
20.承满 52
21.梁门 52
22.关门 52
23.太乙 53
24.滑肉门 54
25.天枢 54
26.外陵 54
27.大巨 54
28.水道 56
29.归来 56
30.气冲 56
31.髀关 58
32.伏兔 58
33.阴市 58
34.梁丘 58
35.犊鼻 60
36.足三里 60
37.上巨虚 60
38.条口 60
39.下巨虚 62
40.丰隆 62
41.解溪 62
42.冲阳 62
43.陷谷 64
44.内庭 64
45.厉兑 64
四、足太阴脾经腧穴 66
(一)循行 66
(二)适用病症 66
(三)经穴 66
1.隐白 66
2.大都 68
3.太白 68
4.公孙 68
5.商丘 68
6.三阴交 70
7.漏谷 70
8.地机 70
9.阴陵泉 72
10.血海 72
11.箕门 72
12.冲门 74
13.府舍 74
14.腹结 74
15.大横 74
16.腹哀 74
17.食窦 76
18.天溪 76
19.胸乡 76
20.周荣 76
21.大包 77
五、手少阴心经腧穴 78
(一)循行 78
(二)适用病症 78
(三)经穴 78
1.极泉 78
2.青灵 80
3.少海 80
4.灵道 80
5.通里 82
6.阴郄 82
7.神门 82
8.少府 84
9.少冲 84
六、手太阳小肠经腧穴 86
(一)循行 86
(二)适用病症 86
(三)经穴 86
1.少泽 86
2.前谷 88
3.后溪 88
4.腕骨 88
5.阳谷 88
6.养老 90
7.支正 90
8.小海 90
9.肩贞 90
10.臑俞 92
11.天宗 92
12.秉风 92
13.曲垣 92
14.肩外俞 94
15.肩中俞 94
16.天窗 96
17.天容 96
18.颧髎 96
19.听宫 96
七、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97
(一)循行 97
(二)适用病症 98
(三)经穴 98
1.睛明 98
2.攒竹 99
3.眉冲 100
4.曲差 100
5.五处 100
6.承光 100
7.通天 102
8.络却 102
9.玉枕 102
10.天柱 104
11.大杼 104
12.风门 104
13.肺俞 104
14.厥阴俞 106
15.心俞 106
16.督俞 106
17.膈俞 106
18.肝俞 108
19.胆俞 108
20.脾俞 108
21.胃俞 108
22.三焦俞 110
23.肾俞 110
24.气海俞 110
25.大肠俞 110
26.关元俞 112
27.小肠俞 112
28.膀胱俞 112
29.中膂俞 114
30.白环俞 114
31.上髎 114
32.次髎 114
33.中髎 116
34.下髎 116
35.会阳 118
36.承扶 118
37.殷门 118
38.浮郄 118
39.委阳 120
40.委中 120
41.附分 122
42.魄户 122
43.膏肓俞 122
44.神堂 122
45.譩譆 123
46.膈关 124
47.魂门 124
48.阳纲 124
49.意舍 124
50.胃仓 125
51.肓门 126
52.志室 126
53.胞肓 126
54.秩边 126
55.合阳 128
56.承筋 128
57.承山 128
58.飞扬 128
59.跗阳 129
60.昆仑 130
61.仆参 130
62.申脉 130
63.金门 130
64.京骨 132
65.束骨 132
66.足通谷 132
67.至阴 132
八、足少阴肾经腧穴 134
(一)循行 134
(二)适用病症 134
(三)经穴 134
1.涌泉 134
2.然谷 136
3.太溪 136
4.大钟 136
5.水泉 138
6.照海 138
7.复溜 138
8.交信 140
9.筑宾 140
10.阴谷 140
11.横骨 142
12.大赫 142
13.气穴 142
14.四满 144
15.中注 144
16.肓俞 144
17.商曲 146
18.石关 146
19.阴都 146
20.腹通谷 148
21.幽门 148
22.步廊 148
23.神封 150
24.灵墟 150
25.神藏 150
26.彧中 152
27.俞府 152
九、手厥阴心包经腧穴 154
(一)循行 154
(二)适用病症 154
(三)经穴 154
1.天池 154
2.天泉 156
3.曲泽 156
4.郄门 156
5.间使 158
6.内关 158
7.大陵 158
8.劳宫 160
9.中冲 160
十、手少阳三焦经腧穴 162
(一)循行 162
(二)适用病症 162
(三)经穴 162
1.关冲 162
2.液门 164
3.中渚 164
4.阳池 164
5.外关 166
6.支沟 166
7.会宗 166
8.三阳络 168
9.四渎 168
10.天井 168
11.清泠渊 170
12.消泺 170
13.臑会 170
14.肩髎 170
15.天髎 172
16.天牖 172
17.翳风 172
18.瘈脉 174
19.颅息 174
20.角孙 174
21.耳门 176
22.耳和髎 176
23.丝竹空 176
十一、足少阳胆经腧穴 177
(一)循行 177
(二)适用病症 178
(三)经穴 178
1.瞳子髎 178
2.听会 180
3.上关 180
4.颔厌 180
5.悬颅 182
6.悬厘 182
7.曲鬓 182
8.率谷 182
9.天冲 184
10.浮白 184
11.头窍阴 184
12.完骨 186
13.本神 186
14.阳白 186
15.头临泣 188
16.目窗 188
17.正营 188
18.承灵 190
19.脑空 190
20.风池 190
21.肩井 192
22.渊腋 192
23.辄筋 192
24.日月 194
25.京门 194
26.带脉 194
27.五枢 196
28.维道 196
29.居髎 196
30.环跳 198
31.风市 198
32.中渎 198
33.膝阳关 200
34.阳陵泉 200
35.阳交 200
36.外丘 202
37.光明 202
38.阳辅 202
39.悬钟 204
40.丘墟 204
41.足临泣 204
42.地五会 206
43.侠溪 206
44.足窍阴 206
十二、足厥阴肝经腧穴 208
(一)循行 208
(二)适用病症 208
(三)经穴 208
1.大敦 208
2.行间 210
3.太冲 210
4.中封 210
5.蠡沟 212
6.中都 212
7.膝关 212
8.曲泉 214
9.阴包 214
10.足五里 216
11.阴廉 216
12.急脉 218
13.章门 218
14.期门 218
十三、任脉腧穴 220
(一)循行 220
(二)适用病症 220
(三)经穴 220
1.会阴 220
2.曲骨 222
3.中极 222
4.关元 224
5.石门 224
6.气海 226
7.阴交 226
8.神阙 228
9.水分 228
10.下脘 228
11.建里 230
12.中脘 230
13.上脘 232
14.巨阙 232
15.鸠尾 232
16.中庭 234
17.膻中 234
18.玉堂 234
19.紫宫 236
20.华盖 236
21.璇玑 236
22.天突 238
23.廉泉 238
24.承浆 238
十四、督脉腧穴 240
(一)循行 240
(二)适用病症 240
(三)经穴 240
1.长强 240
2.腰俞 242
3.腰阳关 242
4.命门 242
5.悬枢 244
6.脊中 244
7.中枢 244
8.筋缩 246
9.至阳 246
10.灵台 246
11.神道 248
12.身柱 248
13.陶道 248
14.大椎 250
15.哑门 252
16.风府 252
17.脑户 254
18.强间 254
19.后顶 254
20.百会 255
21.前顶 256
22.囟会 256
23.上星 258
24.神庭 258
25.素髎 260
26.水沟 260
27.兑端 260
28.龈交 262
第四章 特定穴 263
一、五输穴 263
(一)定义 263
(二)主治 263
二、原穴 265
(一)定义 265
(二)主治 265
三、络穴 267
(一)定义 267
(二)主治 267
四、郄穴 268
(一)定义 268
(二)主治 269
五、背俞穴 270
(一)定义 270
(二)主治 270
六、募穴 271
(一)定义 271
(二)主治 272
七、八会穴 272
(一)定义 272
(二)主治 272
八、八脉交会穴 273
(一)定义 273
(二)主治 274
九、下合穴 274
(一)定义 274
(二)主治 275
十、交会穴 276
(一)定义 276
(二)主治 276
第五章 经外奇穴 277
一、头颈部穴 277
1.四神聪 277
2.鱼腰 278
3.球后 278
4.上迎香 278
5.太阳 280
6.耳尖 280
7.翳明 280
8.内迎香 282
9.金津、玉液 283
二、胸腹部穴 284
子宫 284
三、背部穴 286
1.定喘 286
2.夹脊 286
3.胃脘下俞 288
4.腰眼 288
5.十七椎 288
6.腰奇 288
四、上肢部穴 290
1.肘尖 290
2.二白 291
3.中魁 292
4.腰痛点 292
5.外劳宫 292
6.八邪 293
7.四缝 294
8.十宣 295
五、下肢部穴 296
1.百虫窝 296
2.鹤顶 298
3.膝眼 298
4.阑尾 298
5.胆囊 300
6.外踝尖 300
7.内踝尖 302
8.八风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