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课程 高等技术(职业)教育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程宜康,吴倩著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302453383
  • 页数:29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上篇是技术与教育篇,以技术学研究的方式,介绍技术的历史,展开对技术本质的技术哲学讨论,特别是在对技术认识、技术能力、技术素养等问题的讨论基础上,提出对于高等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问题——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技术素养及其养成。下篇是关于高等技术教育的课程篇,主要是以课程论研究的方式,介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问题,高等技术教育课程概论,高等技术教育课程逻辑以及课程体系,技术课程的教与学。

第一章 技术概论 1

第一节 技术的界定与历史 1

一、技术的界定 1

二、技术的历史 3

第二节 技术文化 6

一、技术文化认识 7

二、技术与劳动方式 10

三、技术与劳动质量 12

四、技术与艺术 13

五、技术创新 14

第三节 技术的分类 16

一、狭义的技术 16

二、广义的技术 17

三、技术与科学 19

第四节 技术的本质 21

一、技术——解蔽的方式 21

二、技术——形而上学的认识 22

三、技术——基于工程分析的认识 25

第五节 技术的存在方式及其实践 28

一、技术的存在方式 28

二、技术实践 32

第二章 技术认识、认知、能力 34

第一节 智能理论 34

一、吉尔福特三维智力结构理论 34

二、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和成功智力理论 35

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36

第二节 技术认识——关于认识论的讨论 36

一、技术认识 37

二、技术认识模式 38

三、技术认识论对技术教育的启示 41

第三节 技术认知——关于心理学的讨论 43

一、认知与认知主义 43

二、技术认知的信息加工模型 44

三、认知心理学对技术学习的启示 47

第四节 技术能力——基于教育学的讨论 48

一、能力与能力观 48

二、技术能力分类 50

三、能力与技能的发展 51

第三章 技术素养 53

第一节 技术素养概述 53

一、技术素养的基本认识 53

二、技术素养性态 58

三、对技术素养维度的解释性认识 60

第二节 技术素养——技术教育的本质之思 69

一、技术思维——技术素养的核心要素 69

二、技术文化——技术素养养成的沃土 75

三、技术素养对于技术教育的意义 79

第三节 企业和院校对技术素养的看法 82

一、企业和院校对技术素养的基本认识 82

二、技术素养要素的关联性问题 85

第四章 技术与教育 90

第一节 技术与职业教育 90

一、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概念 90

二、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91

三、对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基本认识 93

第二节 高等技术(职业)教育 95

一、近现代高等技术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95

二、高等技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97

第三节 高等技术(职业)教育的人本位 100

一、教育的本位性问题 100

二、高等技术(职业)教育的人本位——技术素养导向 102

三、技术素养导向的能力、知识、态度统一性 103

第四节 高等技术(职业)教育的标准化 104

一、教育标准化 104

二、高等技术(职业)教育标准化的意义与作用 106

三、CDIO标准对高等技术(职业)教育的启示 108

四、高等技术(职业)教育标准化体系构建 111

第五节 技术与职业教育的贯一性 114

一、技术能力和技术素养成长的贯一性 114

二、技术与职业教育课程的贯一性 115

三、技术与职业教育体系的贯一性 117

第五章 技术素养导向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 120

第一节 技术应用型人才 120

一、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概念 120

二、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工作——基于IET的认识 123

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认识逻辑 125

第二节 技术素养导向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 127

一、基本认识 127

二、主要关系 131

三、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基于国际资格框架和专业认证的认识 133

第三节 技术素养导向的人才培养质量认识 140

一、《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技术与职业教育认识 140

二、技术素养——技术技能人才质量的核心目标 142

三、基于企业质量文化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 144

第六章 高等技术(职业)教育课专业课程论概论 146

第一节 课程论——发展与现状 146

一、历史 146

二、学科性质与地位 147

三、学科基础与研究对象 148

四、学科体系 148

五、高等教育课程研究 149

第二节 对高等技术(职业)教育课程论学科的认识 150

一、高等技术(职业)教育课程论的学科体系——运用还是重构 150

二、高等技术(职业)教育课程论研究的逻辑起点——职业还是专业 151

三、高等技术(职业)教育课程论学科价值——理论还是实践 152

四、高等技术(职业)教育课程论研究——多元还是一元 153

五、高等技术(职业)教育课程论的独立性 153

第三节 高等技术(职业)教育课程论研究的专业思维 154

一、专业的职业思维——确立“专业课程论”的职业属性 154

二、专业的技术思维——确立高等技术(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论”研究范式 155

三、专业的建设思维——确立“专业课程论”的课程工程对象 156

四、专业的多样性思维——实现课程论的分类指导性 156

五、专业的融合思维——化解课程问题的二元对立 157

六、专业课程论——课程论研究的本土化 158

七、学校本位高等技术(职业)教育下的职业、专业与课程的关系 158

第四节 高等技术(职业)教育课程论学科体系构建 161

一、高等技术(职业)教育课程论的学科问题 161

二、高等技术(职业)教育课程论的逻辑架构——专业课程论 164

第七章 高等技术(职业)教育课程逻辑 166

第一节 核心概念、基本假设与主要关系 166

一、核心概念 166

二、基本假设 168

三、主要关系 169

第二节 高等技术(职业)教育的课程思维 172

一、复杂思维——学校本位的技术与职业教育考量 172

二、关系思维——拒绝课程思维的二元对立 173

三、系统思维——专业教育的工作与生涯发展考量 174

第三节 高等技术(职业)教育的课程逻辑 175

一、技术与职业教育的课程逻辑认识 175

二、高等技术(职业)教育课程的双元逻辑 177

三、课程逻辑的关系与特征 179

四、技术与文化——课程逻辑的张力 181

五、后现代课程观视阈下的课程逻辑认识 183

第八章 高等技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186

第一节 课程决策 186

一、决策论与课程决策 186

二、专业课程决策的技术学考量 189

三、技术与职业教育课程的决策维度 191

四、课程利益相关者 193

第二节 课程体系设计 196

一、课程体系设计的三个层面 196

二、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范式 197

三、课程体系设计的结构化原理 199

四、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开发的依据 201

五、课程体系构建的多元非线性问题 203

第三节 课程模式 205

一、课程模式的概念及基本要素 205

二、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式构建 207

第四节 基于“产品、流程、系统”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 210

一、“产品、流程、系统”的概念及意义 211

二、基于“产品、流程、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12

三、体系构建的原则 215

四、主要实践模式 216

第九章 技术课程的教与学 219

第一节 技术课程的教与学概述 219

一、课程的教与学——教学模式 219

二、学习中的技术思维训练 222

三、有效行动学习 225

四、技术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及其评价 227

第二节 基于隐性工作过程的技术素养养成 230

一、显性工作过程与隐性工作过程 230

二、显性工作过程与隐性工作过程的关系 233

三、学习策略——基于“隐性工作过程”的技术素养养成 234

第三节 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 236

一、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236

二、项目—建构教学模式 237

三、情境—互动教学模式 239

四、认知—思辨教学模式 241

五、研究性课程的教与学 243

第十章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问题 246

第一节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研究及问题 246

一、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的基本现状 246

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的基本问题 248

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的主要成就 254

四、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研究存在的问题 255

第二节 课程问题的二元对立与消解 257

一、二元对立及其意义 258

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问题的二元对立现象 258

三、基于后现代课程观的二元对立的消解 266

附录 关于技术素养的调研报告 268

参考文献 287

后记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