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在中国思考法律与文学 4
现状和回顾 4
意义 16
难题 20
论域 28
意义再探讨 32
材料、进路和方法 34
本书结构 40
第1编 历史变迁 47
第1章 复仇与法律——以《赵氏孤儿大报仇》为例 47
问题、学术背景与材料 47
报复和复仇 52
从报复到复仇,文明的发展 56
残酷性的升级,群体问题 60
制度化的复仇,一种精制的文化 66
复仇制度的弱点和衰落 73
复仇的消亡? 80
复仇与刑法 83
附录:赵氏孤儿 89
第2章 制度变迁中的行动者——从梁祝的悲剧说起 97
悲剧何在? 97
梁祝二人的年龄 101
早婚与包办婚姻 105
包办婚姻中的财富问题 110
悲剧因素之一:自然与社会 114
悲剧因素之二:常规与例外 117
悲剧因素之三:何时改变制度? 121
结语 123
第2编「司法」制度 130
第3章 窦娥的悲剧 130
悲剧是如何发生的? 130
谁的话更可信? 137
证据问题 141
证据问题的背后 151
超自然证据和鬼魂的意义 160
小结 165
第4章 制度角色和制度能力 172
裁判者的双重制度角色 172
司法独立的论证 182
制度角色:官员和胥吏的能力 188
审判作为专门的技术知识 195
「官人清似水,外郎白如面」 203
第5章 清官与司法的人治模式 210
两种清官 210
智慧的限度 218
勤政的限度 227
「司法」的人治模式 233
严格责任制的有效性——一个理论分析 238
小结 245
附录:《元曲选》中另外九出包公戏梗概 247
第3编 法律「文化」 255
第6章 德主刑辅的政法制度 255
道德的世界 255
意识形态作为治理制度 262
「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 266
例证:道德对戏剧素材的重塑 275
道德主义进路的批判 286
附录:中、西法学语境中的「法律道德性」 291
第7章 戏剧空间与正义观之塑造 300
中国戏剧的叙事 300
传统戏剧的艺术空间之构建 311
想起了《哈姆雷特》 320
另一种《窦娥冤》 326
小结 329
第4编 方法问题 333
第8章 这是一篇史学论文?——有关《梁祝》一文的反思 333
问题 333
文学与历史 338
想像、理论与历史 344
诗史互证? 349
第9章 自然法、家庭伦理和女权主义?——《安提戈涅》重新解读及其方法论意义 358
三种解读 358
什么样的自然?——情境化的解读 363
最高的伦理?——历史变迁的解读 372
为什么「女性」?——社会分工的解读 381
「中国的」解读? 388
儒家的思路及其原生意义 395
结语 399
附录 409
附录1秋菊的困惑和山杠爷的悲剧 409
附录2从文学艺术作品来研究法律与社会? 423
附录3孪生兄弟的不同命运——波斯纳《法律与文学》代译序 427
参考书目 441
索引 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