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总论 3
第一章 概论 3
一、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和范围 3
二、中医内科学疾病的分类和命名 3
三、中医内科学学术理论的规律性 4
四、中医内科学的发展简史 7
第二章 中医内科学辨证论治要点 10
一、诊断与辨证 10
二、治则与方药 11
三、预防与调护 12
第三章 中医内科学的学习与展望 14
一、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内容和安排 14
二、学习中医内科学的要求和方法 14
三、展望 15
下篇 各论 19
第四章 肺系疾病 19
第一节 感冒 19
第二节 咳嗽 24
第三节 哮病 31
第四节 喘证 37
第五节 肺痈 44
第六节 肺胀 50
第七节 肺痨 55
第八节 肺痿 59
第五章 心脑系疾病 64
第一节 心悸 65
第二节 胸痹 72
附 真心痛 79
第三节 不寐 81
附 多寐 87
第四节 癫狂 88
第五节 痫病 94
第六节 痴呆 100
第七节 健忘 105
第八节 厥证 109
第九节 头痛 115
第十节 眩晕 121
第十一节 中风 126
第六章 脾胃系疾病 135
第一节 胃痛 135
第二节 痞满 143
第三节 呕吐 150
第四节 噎膈 157
附 反胃 161
第五节 呃逆 162
第六节 腹痛 167
第七节 泄泻 173
第八节 痢疾 179
第九节 便秘 185
第七章 肝胆系疾病 192
第一节 胁痛 192
第二节 黄疸 197
第三节 积聚 203
第四节 鼓胀 209
第五节 瘿病 215
第六节 疟疾 220
第八章 肾系疾病 226
第一节 水肿 226
第二节 淋证 233
附 尿浊 239
第三节 癃闭 240
附 关格 246
第四节 阳痿 247
第五节 遗精 252
附 早泄 257
第六节 耳鸣、耳聋 258
第九章 气血津液疾病 264
第一节 郁证 264
第二节 血证 271
第三节 痰饮 283
第四节 消渴 290
第五节 汗证 297
第六节 内伤发热 302
第七节 虚劳 309
第八节 肥胖 317
第九节 癌病 323
第十章 肢体经络疾病 336
第一节 痹证 336
第二节 痉证 343
第三节 痿证 348
第四节 颤证 354
第五节 腰痛 359
附录 365
一、方剂索引 365
二、中医内科疾病病名中英文对照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