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编 民风习俗太姥文化的特色传承 515
第一章 族群融合与太姥文化区的习俗变迁 517
第一节 从“越风”到“汉俗” 517
第二节 汉民俗主体地位的确立与多元整合 520
第二章 习染成俗与太姥文化区的地域观照 526
第一节 岁时习俗 526
第二节 人生礼俗 543
第三节 生产生活习俗 553
第三章 礼俗兼行与太姥文化区的多维民俗形态 562
第一节 儒家礼制的推行与乡俗规范的塑造 562
第二节 小传统与地域习俗的乡土积淀 566
第三节 礼俗相交与习俗结构的多维形态 567
第九编 宗教信仰太姥文化的神圣内涵 571
第一章 太姥传奇与太姥文化区的上古宗教 573
第一节 太姥传奇与太姥娘娘的多重身份 573
第二节 太姥信仰的形成与流播 579
第二章 五教共存与太姥文化区的多元神灵体系 584
第一节 儒释道三教的分立与共融 584
第二节 华化基督教与摩尼教的不同历史走向 602
第三章 行仁普济与太姥文化区的圣地塑造 616
第一节 太姥文化区多元宗教的行仁普济与殊途同归 616
第二节 多元宗教文化与太姥文化区的圣地塑造 628
第十编 遗产物语太姥文化的情感象征 639
第一章 精神家园与太姥文化区的遗产观照 641
第一节 太姥文化区的边界整合和文化空间 641
第二节 太姥文化区的地域塑造和遗产传承 648
第三节 太姥文化区的民间信仰和主体意识 657
第二章 物语解读与太姥文化区的审美意境 662
第一节 太姥文化区的美学意境和艺术表达 662
第二节 太姥文化区的审美价值和民族认同 669
第三章 主体意识和太姥文化区的遗产体系维护 679
第一节 太姥文化区的日常实践和地方视角 679
第二节 太姥文化区的传统技艺和现代意义 684
第三节 太姥文化区的遗产保护和政府角色 691
第十一编 佳茗流芳太姥文化的自然造化 699
第一章 民间传说与太姥文化区的古茶起源 701
第一节 蓝姑传说与白茶的上古故事 701
第二节 “白牡丹”与儒家文化 705
第三节 “绿雪芽”与地方精英 707
第四节 绿雪芽传说中的“原生态”意涵 711
第二章 北岭茶事与太姥文化区的鼎盛茶路 716
第一节 海上茶叶之路与太姥文化区历史渊源 716
第二节 北岭茶事:一段传奇 723
第三节 万国博览会与“名茶”象征资本 729
第三章 传统文化与太姥文化区的茶产业新生 734
第一节 国学的兴起与儒茶的创制 734
第二节 禅与茶:资国禅茶文化 743
第三节 民族元素与符号资本:大沁畲茶的建构过程 751
第十二编 营造风雅太姥文化的凝固符号 757
第一章 传统民居与太姥文化区的人文风貌 759
第一节 太姥文化区的地理资源与文化景观 759
第二节 传统民居的建筑类型及特点 766
第三节 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调适与情怀 774
第二章 堂构相承与太姥文化区的建筑代表 785
第一节 四宅一脉承——福、柘两地的吴家建筑网络 786
第二节 海之屏障——堡寨建筑中的凝聚力 794
第三节 精神与象征——礼制建筑的空间构建 802
第三章 匠心独运与太姥文化区的和谐空间 814
第一节 祖德流馨:宗祠空间与礼制秩序 814
第二节 圆觉晓钟:宫庙意象与三位一体 827
第三节 潋城烟雨:堡寨聚落与和谐文化 838
第十三编 石刻文书太姥文化的历史记忆 851
第一章 太姥文化区的石刻文书概况综述 853
第二章 太姥文化区的石刻文书与地方社会 859
第一节 宗教信仰与石刻文书 859
第二节 士大夫与石刻文书 869
第三节 宗族与石刻文书 878
第三章 以石为魂:太姥文化区的记忆镌刻 889
第一节 图堡四至:石刻文书中的空间记忆 889
第二节 金石为盟:石刻文书中的时间记忆 897
第十四编 塑造圣域太姥文化的地景意境 903
第一章 太姥山图景与太姥文化区的神圣意境 905
第一节 太姥山自然图景的古今表述 906
第二节 太姥山“山水画式”的人文意境 912
第三节 太姥山的神圣意境 925
第二章 空间符号和太姥文化区的景观认同 930
第一节 林泉高致——太姥山作为文人化的空间符号 931
第二节 惟祭山川——太姥山的政治宇宙观面向 939
第三节 有仙则灵——太姥山的多元信仰认同 951
第三章 太姥朝圣与太姥文化区的家园遗产 960
第一节 作为山川圣地的太姥山 960
第二节 太姥朝圣与社会记忆 966
第三节 太姥文化与家园遗产 971
参考文献 977
后记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