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
1.1 转型中的乡村景观 1
1.1.1 现象与问题 1
1.1.2 反思 3
1.2 乡村景观研究理论视野 4
1.2.1 建筑、规划、景观学科的研究动态 4
1.2.2 其他学科的研究动态 7
1.2.3 代表性乡村建设实践 8
1.2.4 基于整体视角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9
1.3 世界各国及地区的乡村更新经验 10
1.4 关于景观整体营建方法的研究 11
1.5 本章小结 13
2 乡村景观营建方法的解读与诠释 15
2.1 乡村景观的内涵及其营建方法界定 15
2.1.1 景观的内涵 15
2.1.2 乡村景观的内涵 16
2.1.3 乡村景观营建方法的诠释 18
2.2 传统乡村景观的特征与营建方法 19
2.2.1 传统乡村景观的特征 20
2.2.2 传统乡村景观的营建方法 21
2.3 当下乡村景观的特征与营建方法 23
2.3.1 当下乡村景观的特征 24
2.3.2 “自下而上”:村民的自发营建 28
2.3.3 “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营建 31
2.4 乡村景观营建方法的转型 33
2.5 本章小结 34
3 乡村景观整体营建方法的理论基础 35
3.1 理论基础 35
3.1.1 系统论原理 35
3.1.2 控制论原理 37
3.1.3 景观生态学原理 38
3.1.4 共生原理 41
3.2 关于乡村景观的整体营建方法 45
3.3 本章小结 46
4 乡村景观营建内容的系统性 47
4.1 营建内容的系统性 47
4.1.1 系统要素的关联性 47
4.1.2 系统层级的整体性 48
4.1.3 系统演进的动态性 49
4.2 系统视野下的乡村景观营建要素 49
4.2.1 村域层级 50
4.2.2 村落层级 51
4.2.3 宅院层级 52
4.3 体现内容系统性的技术方法 53
4.3.1 基于系统优化的乡村景观营建目标与原则 53
4.3.2 乡村产业转型与拓展的途径与方法 54
4.4 技术方法的实践应用 57
4.4.1 整体优化案例:黄岗村村庄规划实践 57
4.4.2 局部优化案例:砚瓦山村“石头公园”规划实践 59
4.5 本章小结 61
5 乡村景观营建过程的控制性 62
5.1 乡村景观整体营建的价值目标 62
5.1.1 乡村景观价值评价 62
5.1.2 乡村景观的价值目标体系 63
5.1.3 乡村景观价值目标的影响机理 65
5.2 整体视野下的营建过程解析 67
5.2.1 传统营建过程的案例解读 68
5.2.2 传统营建过程存在的问题 70
5.2.3 整体视野下的营建过程转型 71
5.3 整体营建过程的控制体系建构 75
5.3.1 环节一:信息采集 75
5.3.2 环节二:信息的处理与分析 77
5.3.3 环节三:目标确定 78
5.3.4 环节四:多方案的提出 78
5.3.5 环节五:信息反馈 80
5.3.6 环节六:成果输出 80
5.4 本章小结 81
6 乡村景观营建格局的生态性 82
6.1 乡村景观生态营建的基本原则 82
6.1.1 景观结构的保护与优化 82
6.1.2 景观功能的补充与完善 83
6.1.3 景观动态的平衡与协调 84
6.2 村域层级的景观生态营建模式 84
6.2.1 山地丘陵型乡村的适宜模式 86
6.2.2 平原水网型乡村的适宜模式 88
6.3 村落层级的景观生态营建途径 90
6.3.1 景观节点的激活 90
6.3.2 街巷网络的提升 92
6.3.3 河道护岸的整治 96
6.3.4 水体资源的再生 98
6.4 宅院层级的景观生态营建策略 101
6.4.1 因地制宜的山地建筑布局 102
6.4.2 宅院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103
6.5 本章小结 105
7 乡村景观营建利益的共生性 106
7.1 乡村景观利益的共生系统 106
7.1.1 利益主体的概念与范围 106
7.1.2 利益主体视角下的共生单元 107
7.1.3 利益主体视角下的共生环境 109
7.1.4 共生关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110
7.2 村民与旅游企业的共生 112
7.2.1 乡村商业设施的特征分析 112
7.2.2 乡村商业设施的规模控制 113
7.2.3 乡村商业设施的差异性打造 114
7.3 村民与游客的共生 114
7.3.1 公共设施的协同建设 114
7.3.2 宅院单元的产住平衡 117
7.4 村民与管理者的共生 118
7.4.1 乡村景观整治的三种演进模式 119
7.4.2 “导控+地方自治”的营建方法 121
7.5 本章小结 130
8 结语:走向整体的乡村景观营建方法 132
参考文献 136
图注 144
表注 148
致谢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