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土地利用平衡研究 1
1.1.1 土地利用平衡研究的背景 1
1.1.2 土地利用平衡研究的意义 2
1.2 国外土地利用平衡研究进展 4
1.2.1 土地利用平衡的困境 7
1.2.2 土地利用平衡的途径 15
1.2.3 土地利用平衡的保障 23
1.3 研究区概况 27
1.3.1 自然条件 27
1.3.2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0
1.3.3 土地利用及耕地资源现状 31
第2章 与土地利用平衡相关的基础理论 33
2.1 系统理论 33
2.1.1 系统理论基本概述 33
2.1.2 系统理论与土地利用平衡 36
2.2 产权理论 38
2.2.1 产权理论基本概述 38
2.2.2 产权理论与土地利用平衡 43
2.3 区位理论 45
2.3.1 区位理论基本概述 45
2.3.2 区位理论与土地利用平衡 50
2.4 地域分异理论 51
2.4.1 地域分异理论基本概述 51
2.4.2 地域分异理论与土地利用平衡 53
2.5 地租地价理论 54
2.5.1 地租地价理论基本概述 54
2.5.2 地租地价理论与土地利用平衡 59
2.6 规模经济理论 60
2.6.1 规模经济基本概念 60
2.6.2 规模经济理论与土地利用平衡 62
2.7 可持续发展理论 64
2.7.1 可持续发展理论基本概述 64
2.7.2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土地利用平衡 67
第3章 重庆市土地利用平衡现状分析 69
3.1 研究思路和方法 70
3.1.1 研究思路 70
3.1.2 研究方法 71
3.2 结果与分析 79
3.2.1 重庆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79
3.2.2 重庆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 86
3.2.3 重庆市土地利用供求预测 91
3.3 结论 107
第4章 土地利用平衡困境识别 109
4.1 研究思路与数据来源 110
4.1.1 研究思路 110
4.1.2 数据来源 111
4.2 结果与分析 112
4.2.1 城镇化扩展占用大量耕地且浪费严重 112
4.2.2 农村建设用地利用不规范且浪费严重 113
4.2.3 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且粗放式经营严重 114
4.2.4 土地利用协调不力且用地布局不合理 115
4.2.5 土地后备资源的挖潜难度且成本渐增 116
4.2.6 土地整理中生态损耗凸显且日益严重 121
4.2.7 土地利用平衡中相关利益主体的博弈 123
4.3 结论 135
第5章 土地利用平衡途径探析 137
5.1 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会保障 137
5.1.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思路 138
5.1.2 “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会保障”模式产生及运行 140
5.1.3 “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会保障”模式的生成动因 143
5.1.4 “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会保障”模式的总体绩效 156
5.1.5 “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会保障”与“土地入股” 159
5.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164
5.2.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思路 165
5.2.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参与意愿分析 168
5.2.3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供需潜力预测 175
5.2.4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施效益分析 186
5.3 综合国土整治 188
5.3.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思路 190
5.3.2 耕地资源变化分析 195
5.3.3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比较 201
5.3.4 土地利用环境友好评析 213
5.4 结论 221
第6章 土地利用平衡保障机制 225
6.1 利益激励 226
6.1.1 明晰农村土地产权 226
6.1.2 完善土地税收体制 228
6.1.3 创新农地金融制度 229
6.2 社会保障 232
6.2.1 建立土地管理公众参与制度 232
6.2.2 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234
6.2.3 构建长效农业保险保障体制 236
6.3 技术支撑 239
6.3.1 建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体系 239
6.3.2 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系统 241
6.3.3 建立土地价格评估信息系统 243
6.4 监督管理 244
6.4.1 健全地方政府行为监管 244
6.4.2 健全土地市场交易监管 245
6.4.3 健全土地执法全面监管 246
6.5 结论 248
参考文献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