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哲学论要 1
第一节 哲学与智慧 1
第二节 哲学的思想内容与逻辑形式 5
第三节 哲学的类型:科学型哲学和人文型哲学 7
第四节 哲学是人类的精神家园 15
第五节 哲学研究必须向普通民众生活转向 18
第六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0
第二章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 32
第一节 彼岸关照与现世关怀——哲学转向的意义追索 32
第二节 马克思哲学“实践转向”的理论基础 34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42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意义拓展 50
第三章 价值与价值观研究 77
第一节 论价值哲学研究的思路和话语立场 77
第二节 价值哲学研究的生活转向 84
第三节 价值观的结构和类型 91
第四节 中国当代价值观变革 106
第五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4
第六节 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观 118
第七节 生态价值观的理论建构 124
第四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 138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产生的标志 138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问题 147
第五章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51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151
第二节 劳动是自然和人的中介 168
第六章 社会的基本结构 175
第一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175
第二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184
第三节 社会的意识结构 203
第七章 社会形态的划分和更替 216
第一节 社会形态的划分 216
第二节 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的问题 227
第八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232
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 232
第二节 阶级斗争——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39
第三节 社会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革命和改革 243
第四节 关于历史创造者问题 250
第五节 科学技术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58
第六节 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62
第九章 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几个问题 266
第一节 人的本质 266
第二节 人的价值 270
第三节 人道主义 274
后记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