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 老北京的趣事儿》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文龙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1358202
  • 页数:395 页
图书介绍:在《老北京的趣事儿》里面,我们从老北京的历史典故、地名由来、名胜古迹、皇城内史、城门牌楼、王府民俗、胡同坊巷、会馆故居等17个方面对老北京的前尘往事进行了详细而有趣的介绍,力争用最朴实、轻松的语言介绍给读者。

第一章 老北京的历史典故 2

北京的来历:“北京城是漂来的” 2

称谓不断换花样,说来都是北京城 3

同样都是北京城,古北京非今北京 4

风水依据:八朝建都,藏风聚气 5

“北京人”的发现:外国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6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下落 7

哪吒托梦,规划“八臂哪吒城” 9

高亮赶水:小伙高亮胆子大,扎破水篓水哗哗 11

东西南北中,各有“镇物”守京城 12

朱棣迁都北京,雄心勃勃要强盛 14

晨钟暮鼓:紧十八,慢十八,紧慢相间108 14

八旗的传说:从龙入关 15

八旗制度:以旗统人,以旗统兵 17

午门问斩是讹传,最多不过是廷杖 18

中轴线侧偏有原因 19

中南海非海,源于蒙语音 21

第二章 老北京的地名由来 24

什刹海:十窑金银海,修建北京城 24

蜈蚣井:金蜈蚣从天降,苦水变成甜水井 25

北新桥:海眼子里锁龙公 26

白云观:丘处机与王长老斗法,巧得白云观 28

公主坟:《还珠格格》与公主坟的演义 30

大栅栏:防偷盗,设栅栏,读音念作大石烂儿 32

瓮山:缺沿小瓮藏金豆,无福之人白挖坑 33

王府井:王爷府内有宝井,救苦救难救众生 35

八宝山:金鸡金马金碾子,开山钥匙在哪里 36

回龙观:天子修仙,牧马场上建道观 38

酒仙桥:酒仙过桥,香酒飘千里 38

牤牛桥:高僧圆寂,神牛大吼三声滚地亡 39

神路街:黑衣人替天行道,天降神路隐身迹 40

悼陵监村:崇祯帝金头被盗,守陵人痛改村名 41

燕落:妹妹调皮点狼烟,姐姐见烟来助援 42

模式口:“磨石口”的谐音 43

刘娘府村:崇祯生母,失宠秘葬 44

黑龙潭:黑龙腾飞驮狐仙,撇下丈夫独思念 45

簋街:早年戏称为“鬼街” 46

六郎庄:只因老狼要吃羊,慈禧下令改“吉祥” 47

鲜鱼口:鲤鱼仙子已离去,留下半缸黄金子 48

卢沟桥:田氏欺心天在看,卢氏早晚要钩还 48

中关村:早期竟然是太监的墓冢群落 49

第三章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 52

响水湖:天旱缺雨,菩萨降临验军民 52

明十三陵“无字碑”:是非功与过,留待后人说 52

十三陵水库:柴王爷斗法失败的烂尾工程 54

北海九龙壁:马师傅技艺高明,楠木偷换琉璃龙 55

朝宗桥:赵朝宗含冤被斩,露真相皇帝知骗 57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58

“燕京八景”传四方 61

颐和园十七孔桥:鲁班吆卖龙门石,助修十七孔桥 64

颐和园佛香阁:宝塔改建佛香阁,个中缘由任猜测 66

佛香阁的怪异事件:佛像换头,正巧合身 67

颐和园“败家石”:物在主更变,多少成败付笑谈 68

天坛九龙柏:九蛇入地化为柏 69

大青不动,二青摇,三青走到卢沟桥 70

八大处金鱼池:戴金耳环的神金鲤 72

八大处黄金炕:没有黄金的黄金炕 73

第四章 老北京的皇城内史 76

北京城里卧“双龙” 76

紫禁城:紫气东来,门禁森严 76

故宫房间数:君臣梦相同,不敢逾天宫 77

故宫三大殿的风水:上对紫薇星,下居龙穴中 78

故宫三大殿不种树:真正原因说不清,猜测了两种可能 79

故宫建筑的主色调中所包含的阴阳五行说 80

故宫角楼:皇帝要求严,木匠师傅有借鉴 81

故宫外朝匾额无满文:袁世凯去满文,假表反清决心 82

故宫设计者:故宫究竟谁设计,文史里面没记录 83

故宫东华门的门钉数:纵九横八,逢凶化吉 84

清宫藏书:损毁的损毁,丢失的丢失 85

文渊阁:天子讲读之所,专贮《四库全书》 86

乾隆帝把玉玺定为25方:源自《周易》,希望长久 88

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秘密立储藏,防手足相残 89

慈禧常住储秀宫:得幸生子都在此,理所当然是福地 90

阿哥们的住地:皇子长大离皇宫,府邸不离北京城 91

紫禁城不设厕所:便盆解决,随时处理 93

清朝殿试:科举考试最后一环,鱼跃龙门尽在此次 94

清代皇帝大婚的洞房:坤宁宫东暖阁 96

冷宫:红粉佳丽一朝错,冷宫囚禁失颜色 96

养性斋:书香雅室,曾住英国帝师 98

第五章 老北京的城门牌楼 100

老北京的城门:江山易主,城门易名 100

天安门华表:“华表”原意为“桓表” 102

正阳门门匾“门”字缺钩有原因 103

故宫门槛被锯:为方便溥仪骑自行车 104

天安门石狮子:李自成伤“狮”为立威 105

西便门进老虎:找个借口铲除年羹尧 106

老北京城门的“称道”:从前景观,消失不见 107

地安门:北京城的“后门” 108

“保卫和平坊”:国耻的见证 109

牌楼:老北京风情的代表 110

正阳门千斤闸:只见史书,不见真容 112

老北京城墙:修补、加固、拆除的历史变迁 112

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典一口钟 113

元宵节“走桥”“摸钉”:消百病,求生子 114

前门楼子九丈九:每层三尺三,顶部加盖一兽头 115

“西便群羊”:鸡叫一声,“羊”现原形 116

大高玄殿的牌坊:无依无靠,只因柱脚埋得深 118

北京的“样楼”:鲁班爷变小伙,帮工匠修城楼 119

明十三陵前建大型的石牌坊:出于对风水的考虑 120

清明踏青,西直折柳成习俗 121

第六章 老北京的王府民居 124

豫王府门前的石卧狮:豫亲王战功高,皇帝特令表嘉奖 124

豫王府的院墙高三尺:王爷与帝斗棋,巧言惹怒皇帝 125

北京王府:繁华衰败由他去,永葆千秋是妄谈 126

北京王府知多少 128

恭王府: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129

天下第一福:北京恭王府的“福”字 130

恭王府花园:据说是“大观园”原型 132

恭王府的“三绝”和“一宝” 133

铁帽子王和他们的王府:帽子永流传,王府几变迁 134

礼王府:京城规模最大的王府 135

郑王府:北京王府花园之最 136

醇王府:清朝最后两位皇帝出自醇王府 137

克勤郡王府:荣宁二府像王府,北静王似平郡王 138

贤良寺:雍正对弟感情深,怡亲王府变佛门 139

蒙古亲王府:成吉思汗子孙,纯悫公主驸马 140

两座睿亲王府:皇恩恢复旧封号,旧宅变寺庙 141

老北京民居的典型代表:四合院 142

四合院里的风水讲究 143

四合院必不可少的两个物件 144

四合院里的动物吉祥物 144

垂花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 146

北京民宅大门上的“门钹” 146

老北京的四大凶宅 147

第七章 老北京的胡同坊巷 150

“胡同”名称的考据:蒙语汉译,原意为“水井” 150

胡同总数: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无名的胡同数不清 150

胡同命名:胡同名称花样多,包罗万象说不休 151

东交民巷:国中之国 152

钱市胡同:北京最狭窄的胡同 153

老北京胡同名称的变化:历史变迁的一面镜子 154

灵境胡同:朱棣生病梦道士,下令修建灵济宫 155

细数北京胡同之“最” 156

东四十四“条”背后的文化历史 157

洪承畴府邸: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159

雨儿胡同:名人辈出的胡同 160

老北京文化味儿最浓的胡同是哪一条 161

秦老胡同35号:“皇后的姥姥家” 162

翠花街5号:张学良金屋藏“娇” 163

八大胡同:烟花柳巷的代名词 163

丰富胡同:老舍先生的“丹柿小院” 164

国子监街:古代最高学府,堪比北大清华 165

帽儿胡同:“末代皇后”真可怜,犹有旧址凭悼念 166

青云胡同:梅兰芳的“城南旧事” 167

烟袋斜街:烟袋铺子已成过往,斜街倒是名符其实 168

金鱼胡同:那家花园,昔日名噪一时,今日踪影难觅 169

门框胡同:梨园名流已不见,京味小吃续薪传 170

后圆恩寺胡同:只因好赌,家当易主 171

菊儿胡同:涅槃重生,成就吴良镛 171

帘子库胡同:皇家竹帘若破损,帘子库胡同来收存 172

老北京胡同里的摆设儿都有哪些 173

菜市口胡同:杀人刑场,几次更名 175

棉花胡同:蔡锷将军与小凤仙的传奇演义 175

第八章 老北京的会馆故居 178

北京会馆:外省驻京办事处,方便学子和商人 178

北京会馆现状:盛时遍地是会馆,败时民居觅踪迹 179

湖广会馆:骇人鬼故事,皆因有冤人 180

阳平会馆:名称不确定,建造时间也是谜 181

芜湖会馆:开会馆之先河,同乡人帮同乡人 181

汀州会馆:私宅扩建为会馆,福建风格精致雕刻 182

正乙祠:供奉财神赵公明,戏楼修缮再与京戏结缘 183

中山会馆:唐绍仪为纪念孙中山,倡议香山会馆更名 184

番禺会馆:会馆旧宅已不存,龚家原貌更难寻 185

安徽会馆:京城第一会馆,保护任重道远 185

绍兴会馆:藤花和补树,鲁迅在此住七年 186

什刹海沿岸名人故居:名人已逝,故居犹存 188

东冠英胡同:末代皇帝溥仪,在此走完人生路 189

纪晓岚故居:后人呼吁引反响,草堂得以无恙 189

叶圣陶故居:内务府官员旧宅,作家叶圣陶新居 191

宋庆玲故居:园中老树几百年,见证宅主悲与欢 192

冰心故居:格局没变,难寻昔日美颜 193

侯宝林:斯人已逝,声誉犹存 193

第九章 老北京的宗教寺院 196

椒园寺:寺庙不见当年影,千年古柏不岿动 196

铁锚寺:诡异的大铁锚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197

慈善寺:桑神有功,椿树冒领 198

慈善寺:眼泪积成大水潭,飞龙救母也枉然 199

法海寺中无法海,单有“四柏一孔”桥 201

乾隆帝和香妃“相会”香界寺 202

太庙:昔年供奉皇家老祖宗,今日成为人民文化宫 204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205

红螺寺:玉帝女儿下凡间,白天僧人晚螺仙 206

云居寺:康熙帝二访,不为还愿,为还心 206

大钟寺:大钟声悠扬,杨父失女心痛伤 207

明宗教建筑:教堂宝刹何处寻,西城东城海淀村 208

旧时庙会:寺庙多已不见,庙会依旧延传 209

云居寺“娃娃库房”:观音送子,香客还“娃” 210

云居寺发生过怎样的盗佛往事 211

八大处:八座宝刹相毗连,历尽多少毁与建 212

戒台寺:法匀大师建戒坛,天下第一美名传 214

戒台寺五松:因何此寺多怪松,得闻修成老树精 215

北京最矮塔:万松老人气节高,至今墓塔不颓倒 216

教堂:“西风”东渐,教堂最直观 217

天主教堂:东西南北堂,历经几多沧桑 218

东堂:几度废兴,才有了今天的模样 220

第十章 老北京的风味饮食 222

京菜不入八大菜系的原因:汇集众长,失却自我 222

北京菜的特点:荟萃百家,兼收并蓄 223

宫廷菜:三味融合,造就稀珍 223

谭家菜:宦海沉浮无名姓,私房菜中占美名 224

老北京人的夏天饮食:蝉噪人不静,消暑凉中求 225

“吃秋”:秋季补得好,冬天病不找 227

年夜饭:辛苦忙一年,夜饭丰盛又团圆 228

满汉全席:满菜多烧煮,汉菜多羹汤 229

刘记炒红果:红果非炒,实为焯 231

玉米粥:山珍海味比不过玉米粥珍贵 232

豌豆黄儿:只因慈禧爱,普通小吃入宫门 234

焦圈儿:金黄手镯油炸成 234

萨其马:原来是“杀骑马” 235

冰糖葫芦:竹签串起红玛瑙 236

豆汁儿:闻起来臭泔水,喝起来香喷喷 237

炒肝儿:一双巧手做出的美味 238

卤煮火烧:宫廷美食“苏造肉”下嫁民间 239

小窝头:金色“小宝塔”来自贫寒家 239

茶汤:大铜壶滚水,糜子面茶汤 240

北京烤鸭:烤鸭起源无人知,三种说法各有道理 241

酸梅汤:铜碗声声街里唤,清凉酸梅盛出来 242

涮羊肉:十万火急忽必烈催吃肉,伙夫无奈薄片涮上来 243

第十一章 老北京的衣着打扮 246

龙袍:龙袍并非天天穿,要看场合和情况 246

龙袍的样子:黄色主打,九龙盘身 247

制作朝袍:工艺讲究,花费大 248

道光帝的破裤子:3000多两白银补一个破洞 249

清朝皇后的服饰:穿戴均在礼制内,保留满族旧风格 250

穿龙袍的女人:慈禧权欲大,珍妃玩兴浓 251

旗鞋:由来不知渊源,穿起来婀娜好看 252

“大拉翅”:慈禧年老发稀,宫中流行“大拉翅” 253

旗装与旗袍:旗装宽肥内敛,旗袍收身奔放 254

旗袍的传说:渔家女儿黑娘娘,别出心裁改衣裳 255

民国服饰:风气渐开,服饰多样 257

传统满族服饰的特点:民族化、实用化、多元化 257

汉族女子的传统服饰:上袄下裙 259

清朝官场服饰的特点:等级尊卑有序,四品以上戴朝珠 260

瓜皮帽:形似半个西瓜,风靡明清两朝 261

朝帽上的花翎:不是谁都有资格戴的 262

第十二章 老北京的娱乐世界 266

国粹京剧:徽汉合流,博采众长 266

京剧四大名旦:各有各的绝活 267

京剧中有代表性的须生:师承前辈,自成一家 268

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270

京剧的脸谱:塑造形象、性格的有效手段 272

传统京剧服饰:宁穿破,不穿错 274

梅兰芳三改《霸王别姬》,成就经典剧目 275

慈禧太后看京剧:忌讳多 277

太平鼓:鼓声咚叮,追求太平 278

京韵大鼓:汇集了几代艺术家的创新与改革 279

相声界的开山鼻祖:张三禄首开先河,朱绍文承袭改革 280

北京茶馆:各有各的特色,展现不同市民文化 281

岔曲:军队凯旋唱岔曲,如今纯粹为自娱 283

单弦:师承岔曲,继承有人 285

第十三章 老北京的民间风俗 288

元宵节:满城灯火耀街红,万家阁楼月明中 288

元宵节习俗:万人空巷赏花灯,家家要吃糯米丸 289

“破五”:吃饺子送穷神,大铺小店要开门 290

过春节的习俗:贴春联放鞭炮,守岁拜年串亲友 292

过小年:送灶君入天,扫尘理发写春联 293

过小大年的传说:小年太坏,大年帮民除害 295

贴春联:桃符演变为春联,贴法上面有讲究 297

“福”字倒贴:寓意福到、寿到、好运到 298

扫房:三尸神造谣生事,灶王爷让扫尘救民 299

腊月置办年货忙:吃喝穿戴要买,玩耍点缀也备 301

放鞭炮的习俗:旧时爆竹驱瘟神,后来鞭炮迎新春 302

拜年:历史久远,是老礼儿,更是人情 304

年画:年画最初为镇鬼,后来变为贺新春 305

北京民俗中的“观音”情结 307

“二月二,龙抬头”:祈求风调雨顺,农业增收 308

立春的习俗:迎春、报春、打春、咬春 310

中秋节的习俗:吃月饼、供兔儿爷、拜月 312

春分的习俗:竖鸡蛋、祭日、吃“太阳糕” 313

夏至的习俗:吃面、尝黍 315

立秋的习俗:贴秋膘儿、尝鲜儿 316

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插艾蒿 317

重阳节的习俗:登高、赏菊、佩茱萸 319

老北京的民俗玩意儿 321

第十四章 老北京的商业传奇 324

细数北京的百年老字号 324

王致和臭豆腐:一次错误酿成传奇 325

天福号酱肘子:失误促美名 325

全聚德烤鸭:德聚全关店,全聚德红火 326

便宜坊:便利人民,宜室宜家 327

砂锅居:缸瓦市里吃白肉,日头才出已云迟 328

同和居:皇亲国戚办饭庄,各路名流来捧场 329

馄饨侯:从前肩挑全部家当,如今租铺子摆摊儿 330

烤肉宛:齐白石三次题字,烤肉宛名不虚传 331

桂馨斋酱园:老掌柜归南,小门徒创办百年老店 332

东来顺:火灾烧出来的百年老店 332

稻香村:身在北方,心怀南味 333

柳泉居:宠臣落魄讨酒吃,掌柜趁机要题字 334

同仁堂:乐家几代行医,同仁药铺始得创立 335

鹤年堂:600年老店,戚继光留匾 336

张一元茶庄: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337

元长厚茶庄:老掌柜博采众长,小叶茶受顾客青睐 338

内联升鞋业:从前官家是客户,如今百姓是贵人 338

荣宝斋:以文会友,荣名为宝 339

一得阁:墨汁制从一得阁,书林谁不颂先河 340

瑞蚨祥:天安门上红旗飘,瑞蚨祥铺出面料 341

马聚源:久负盛名老字号,至今已有200年 342

第十五章 老北京的民间工艺 344

面塑:老王手巧捏八仙,刘墉借机献寿礼 344

泥人张:泥人张手艺精,捏个海张五很像形 346

杂耍:老天桥艺人各有绝活儿 347

鼓书:人生喜怒哀乐,尽在打鼓说唱中 349

雕漆:盛时名匠多,衰时无传人 350

景泰蓝:昔年仅供皇宫,今日平头百姓也能用 351

鼻烟壶:小小鼻烟壶,释放大魅力 352

玉雕:璞玉要想成美玉,一经雕琢就成器 353

牙雕:珍贵象牙白又长,雕成各种新花样 355

宫毯:起源非宫用,元朝才正名 355

花丝镶嵌:金银花丝镶嵌器物,华丽精美又立体 356

北京绢人:铅丝为骨,绢纱肌,彩绘丝绸是衣服 356

宫灯:光武帝刘秀贺统一,盏盏彩灯缀“宫”名 357

吹糖人:当年大街小巷串,如今庙会才可见 358

抖空竹:空有许多雄力气,无人提处谩徒劳 359

皮影戏:驴皮制成人和物,光影舞台唱传奇 360

北京绢花:假花逼真,头上插戴如阳春 360

刻瓷:瓷器上绘画难保留,巧匠刻瓷保长久 361

杂耍艺人:农闲闹市耍猴鼠,农忙归家侍弄田 362

剃头匠:从前没有剃头匠,清兵入关才始创 363

剪纸:剪刀龙飞凤舞,彩纸焕发生命力 364

拉洋片:西洋镜里放画片,锣鼓喧天唱解说 364

京绣:色彩绚丽豪华,格调高雅雍容 365

磨刀人:磨剪子戗菜刀,清脆声调何处找 366

草鞋:推草鞋人手指痛,着草鞋人脚趾冻 366

缝穷婆:补得了破衣裳,补不了破碎的心 367

打鼓儿的:鼓儿有软硬,买卖不相同 367

第十六章 老北京的方言俚语 370

京片子:400年杂糅,演化成“京”味 370

北京话的特点:京腔京韵,带“儿”字 370

北京人打招呼:渴不死东城,饿不死西城 371

老北京人形容吃:嚼裹儿 371

老北京最有特色的方言俚语 372

老北京人对亲戚朋友的称呼:随和、亲近 372

老北京人礼数多:好言一句,温暖人心 373

正在消失的老北京方言词汇:只有老北京才会说能懂 373

北京城门的俗语:独特的北京现象 373

北京西四牌楼的俗语:特定时代的产物 374

关于“匾”的俗语:老北京的政治和信仰 374

关于地名的北京方言俗语:北京历史风土的见证 375

与宛平城有关的方言俚语:律令、礼节的“活化石” 376

与节日有关的方言俚语:有喜乐,有提醒 376

与灶王爷有关的方言俚语:懂民俗,知俚语 377

与兔儿爷有关的方言俚语:暗指老北京兔儿爷市场的繁荣 378

与动物有关的方言俚语:北京味,北京趣 378

与植物有关的方言俚语:生活气场,北京现象 378

“前门楼子搭脚手”:雄伟门楼,好大架子 379

“砖塔上挂肘子”:不讲道德,让佛头着粪 380

第十七章 老北京的婚丧嫁娶 382

古代北京的结婚习俗:明朝比元朝更热闹、隆重 382

旧时议婚的内容:合生肖八字、递门户帖、相亲 383

议婚中的禁忌:媒人禁忌、纳彩禁忌和问名禁忌 384

老北京“放小定”的习俗:男女双方互送礼物 385

老北京“放大定”的习俗:定婚期、送彩礼 386

嫁女儿准备的嫁妆:嫁妆不在多与少,祝福新人恩爱到老 387

迎娶前双方家庭要做的准备:贴“喜”字、搭喜棚、添箱 388

三朝“回门”:新夫妇带着礼物,一起回娘家 389

皇帝大婚时皇后坐的轿子:先乘凤舆,再乘礼舆 390

婚礼中关于轿子的礼仪:讲究多,说法多 390

老北京丧礼上的轿子:尊重灵魂,尊重女人 391

北京庙宇承办停灵、治丧:“扶柩回籍”的传统文化 391

老北京的杠房生意: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393

起杠时摔吉祥盆的用意:不喝“迷魂汤”,让逝者能超生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