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探寻城市治理创新的逻辑 1
第一章 基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城市治理创新 16
一 城市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战略定位 16
(一)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转型 17
(二)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成长的内在张力 20
(三)现代城市治理的风险 26
二 后城市化时代城市治理面临的现实挑战 31
(一)城市发展导向:增长中心与城市经营后遗症 31
(二)城市管理体制:城乡同构与管理碎片化 35
(三)城市管理过程:行政化、封闭化的运行机制 40
三 城市善治:城市治理创新的愿景 44
(一)西方“城市治理”的兴起 44
(二)城市善治的内在逻辑 50
(三)基于善治愿景的城市有效治理 54
第二章 城市治理创新的上城样本 61
一 城市治理创新的杭州经验 61
(一)民主促民生的城市治理理念 62
(二)多元复合的治理结构 65
(三)参与式治理的运行机制 68
二 城市复合联动治理的上城模式 70
(一)城市治理创新成果的集大成者 71
(二)品质化服务、精细化管理的城市治理目标 74
(三)上城区城市复合联动治理体系的特色 76
三 城市复合联动治理体系的核心要素 80
(一)回应 81
(二)服务 83
(三)责任 84
(四)参与 85
(五)联动 86
(六)共享 87
四 城市复合联动治理体系的运行机制 89
(一)党政主导:议程引领与机制保障 89
(二)多元复合:构建开放性的治理结构 93
(三)整合联动:重构城市治理的运行逻辑 95
(四)跨界协同:培育民主治理机制 99
第三章 城市经济转型与城市治理创新 104
一 后工业时期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一般趋势与国际经验 104
(一)城市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 104
(二)城市经济服务化 105
(三)都市区多中心网络化 109
(四)城市经济转型中的治理创新经验 112
二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杭州中心城区经济转型升级 115
(一)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 115
(二)城市经济的新形态——楼宇产业 122
(三)行政区划调整与都市区格局 127
(四)营造创业发展环境 134
三 上城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与经济转型升级 138
(一)上城区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双转型 138
(二)上城区现代服务业三螺旋结构设想 140
(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助推城市功能升级 143
第四章 城市复合联动治理中的基层党组织角色功能创新 145
一 城市复合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基层党组织 145
(一)城市复合治理创新与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146
(二)城市复合治理创新与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任务 148
(三)城市复合治理创新与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151
二 上城区“双网双服务”实践及其启示 155
(一)“双网双服务”的主要做法 156
(二)“双网双服务”的主要启示 159
三 基于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层党组织建设 161
(一)着眼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理念 161
(二)增强基层党组织引领城市复合治理创新的能力 162
(三)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统筹、协调能力 164
(四)扩大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面 165
(五)健全基层党建工作机制 167
(六)完善基层党建工作的保障机制 168
第五章 城市复合联动治理中的公共服务体系创新 172
一 城市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挑战 173
(一)流动人口的挑战 174
(二)老龄化的挑战 174
(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挑战 175
二 服务导向的公共事务治理创新之道 176
(一)公共服务标准化:政府职能的再优化 177
(二)公共服务标准化与信息技术平台的整合创新 183
(三)激发社会参与:公共服务的多元供给创新 189
三 公共服务供给创新模式及其对政府治理变革的影响 195
(一)服务标准化推动了服务型政府建设 195
(二)公共服务回应机制增进了政府与居民的信任合作 196
(三)社会活力的激发促进了治理结构的开放化 196
(四)信息技术整合推动形成了城市智慧治理 197
第六章 城市复合联动治理中的公共安全体系创新 198
一 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理论基础与实践挑战 198
(一)城市公共安全的内涵与特征 199
(二)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及其挑战 201
二 “服务社区、常态联控”:上城区公共安全治理实践 205
(一)治理导向:从管制优先到服务为本 208
(二)治理体制:从依赖政府治理到立足社区自治 209
(三)治理机制:从条块分割到复合联动 213
(四)治理重心:从应急处置到常态防控 217
三 上城实践:从“有准备的社区”到“有准备的城市” 221
四 上城经验与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创新再出发 225
第七章 城市复合联动治理中的民主治理机制 230
一 城市治理模式变迁中的民主发展 230
(一)城市民主的历史形态与当代价值 230
(二)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民主治理及其挑战 234
(三)治理创新与我国城市民主发展的新契机 237
二 作为一种城市治理方式的上城民主实践 240
(一)治理型民主:寻求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平衡 240
(二)上城区的民主治理形式探索 244
(三)上城区民主治理实践的创新意义 253
三 走向治理民主:城市复合治理的民主化路径 257
(一)多元参与:确立市民作为城市主人和城市治理主体地位 258
(二)民主协商:构建多层次制度化的协商治理体系 260
(三)生活政治:强化城市民主治理的微观基础 263
第八章 城市复合联动治理中的协同治理机制 267
一 社会再组织化和城市复合治理体系的建构 269
(一)我国城市社会治理体制的历史演变 269
(二)上城区城市复合治理的探索实践 274
二 城市复合联动治理的协同机制分析 281
(一)项目化联动协同 282
(二)行业化联动协同 284
(三)社企化联动协同 285
(四)社会化联动协同 285
(五)整体性联动协同 286
三 城市复合联动治理的协同机制问题探析 287
(一)城市复合治理体系建构难度不小 288
(二)社会组织的服务功能亟待加强 289
(三)重考核创建轻社情民意传导问题依然存在 291
(四)基层治理人才制约问题明显 292
(五)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质量有待提高 293
四 健全城市复合联动治理协同机制的创新思路 294
(一)强化城市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294
(二)强化枢纽型社会组织培育 295
(三)不断创新城市治理技术与方式 297
(四)提高城市治理的公众满意度 298
(五)强化考核指标和机制的民意决定作用 299
第九章 城市复合联动治理中的公共参与机制 301
一 复合治理中的公众参与 301
(一)公众有效参与:复合治理的内在要求与动力 301
(二)公众参与的扩大化:复合治理的契机 303
(三)上城区城市治理创新实践中的公众参与 306
二 公众参与载体的建构:功能设定与实现形式 307
(一)公众参与载体的功能设定 308
(二)载体的实现形式:组织形态多样化 310
三 上城区公众参与载体的构建及其运行 311
(一)“湖滨晴雨”工作室的打造及其运行 312
(二)“睦邻驿站”服务平台的建构及运行 315
(三)上城区公众参与载体的运行成效 318
四 公众参与载体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320
(一)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不足 321
(二)政府的角色定位不明确 322
(三)社会组织的独立性和公益性不足 323
五 推进公众参与载体有效运行的路径思考 325
(一)转变政府理念,引导和扩大公众深度参与 325
(二)健全参与制度,完善公众有效参与机制 327
(三)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复合治理平台的制度规范 328
(四)探索有利于复合治理的协商制度体系 329
第十章 城市复合联动治理中的微观运行机制 331
一 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趋势及现实挑战 332
(一)从单位制到社区制 332
(二)社区治理模式的探索与演进 334
(三)社区治理模式面临的现实挑战 338
二 城市复合联动治理下的社区治理创新 340
(一)打破壁垒:建立社区合作治理机制 341
(二)智能化管理:完善5A社区立体化服务模式 345
(三)重点突破:创新基层自助服务机制 349
(四)居民导向:“四评一结合”的社区考评机制 352
三 上城区社区治理模式创新实践的启示 353
(一)创建多元主体复合治理结构 354
(二)构建服务居民为取向的治理互动机制 357
(三)探索合作共治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357
(四)健全社区建设的运行机制 359
第十一章 城市复合联动治理中的技术创新路径 362
一 技术创新在城市复合联动治理中的比较优势 362
(一)大部制整合:政府组织重塑与整体性治理 364
(二)议事协调机制再造:政府过程整合与整体性治理 366
(三)数字化链接:政府技术工具优化与整体性治理 369
二 上城区整体性治理实践的互联网重塑 374
(一)城管执法智能管控平台:单一部门的智能化治理 375
(二)“平安365”网络化管理:政府间的协同性治理 378
(三)“居家服务无忧在线平台”:政府与社会间的开放型治理 382
三 复合联动治理:技术与政治的相互作用 387
(一)信息通信技术驱动的治理变革 388
(二)信息通信技术的策略性运用 391
(三)上城经验审视:技术与权力的融合 394
(四)复合联动治理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 397
后记 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