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与未来 兼论火在文明中的地位与作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道丁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03475757
  • 页数:205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论述了火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阐明了火创造了木矛时代、陶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等不同器具文明。火推动了猎人文明、农耕文明、畜牧文明、渔猎文明等社会产业的形成与分工,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力的进步、文明的繁衍、社会组织的变革、华夏族群的向外大迁徙等,从而造就了今日世界人类文明之格局,阐述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过程,揭示了文明产生形成的内在机理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引论 2

一、人类及其文明的概念 2

(一)人类及其文明是世界演进发展的千万种事物之一 2

(二)人类及其文明又是世界上特有的事物,即它拥有自身的特殊性和特定性 3

二、人类文明的定义 4

三、论证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5

第一章 火创造了人类及人类文明 7

一、谁创造了人 7

二、火创造了“人” 9

(一)火的物性让类人猿必须站立起来 9

(二)火创造人经历了三个阶段 10

(三)火的使用对人类自身发展进化有着重大意义 11

三、火文明证据之一:火创造了不同的器具文明时代 12

(一)石器、木矛时代 12

(二)陶器时代 13

(三)青铜器时代 13

(四)铁器时代 14

(五)蒸汽和电器时代 15

四、火文明证据之二:火是人类文明中最广泛的崇拜 15

(一)火是人类最早、最普遍的信仰与崇拜 16

(二)拜火教是人类最早和最古老的社会性宗教 17

五、火文明证据之三:龙是最古老、最典型的火文明符号与图腾 18

(一)龙就是火的形状以及古人手持火把围猎和追驱百兽的情形 18

(二)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 19

六、火文明证据之四:各种塔、寺、庙、楼、金字塔等都是源于对火种的保存和崇拜的遗物 20

(一)塔是保存火种的产物 20

(二)托塔天王(文化)是人类火文明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 21

(三)司(托)塔部落和印度种姓制度的起源与形成 23

(四)托塔天王与楔形文字的起源 24

(五)金字塔、寺、庙等的历史渊源以及宝塔镇河妖 24

七、火文明证据之五:火技术的进步与火文化的传承发展 26

(一)取火方法和技术的进步 26

(二)使用火的技术和文化 27

八、火文明证据之六:火推动了社会产业的形成与分工 28

(一)火创造了猎人时代 28

(二)火推动了农业种植文明的出现与形成 29

(三)家禽饲养的出现和畜牧业文明的形成与分工 29

九、火文明证据之七:火决定了古人的迁徙和不同肤色人群的形成 30

第二章 人类及其文明的起源地论证 33

一、论证的基础、前提和法则 33

二、自然火发生与能够被古猿利用的环境条件分析 35

三、中国的江淮地区是火创造人的唯一地区 36

四、地球海陆板块非对称性分布的原因、证据及其决定 37

(一)物质宇宙存在变化的基本情形 38

(二)太阳系的动力之源及其运行变化 44

(三)地球非对称性海陆结构形成的过程及证据 47

(四)亚洲是最早生物生命的摇篮的证据 49

五、文明事物自身存在的充分性和必要性 51

(一)唯一拥有人工取火的创造发明 51

(二)北京山顶洞人考古发掘证明 51

(三)火文明文化遗产丰富完整 51

(四)文明遗址及其数量的充分性和必要性 52

第三章 文明发展的阶段和历程 54

一、总论 54

(一)人类文明诞生形成的三个主要阶段 55

(二)人类文明(距今5万年至今)的主要阶段 55

二、人类形成时期(距今100万年—20万年) 55

三、盘古准文明时期(距今20万年—6万年) 56

(一)盘古是人类最早、最悠久的文明意识和符号 56

(二)“三皇五帝”与史前文明 57

四、燧皇文明时期(距今5万年—2.6 万年) 60

五、巢皇文明时期(距今2.6 万年—2.2 万年) 61

六、娲皇文明时期(距今2.3 万年—1.2 万年) 62

(一)娲皇文明与母系社会的形成 62

(二)女娲是人类最伟大的“母亲” 63

(三)生育崇拜和上帝的产生 64

(四)娲皇文明时期的主要文明事项与标志 65

(五)娲皇文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66

七、伏羲—神农文明时期(距今1.2 万年—1万年) 67

(一)伏羲—神农文明的形成 67

(二)伏羲—神农文明的主要表现 68

(三)伏羲氏是人类文明的始祖 69

八、四帝(黄帝、炎帝、赤帝、白帝)文明时期(距今1万年—5500年)与最早人类四大文明中心 72

(一)黄帝及黄河文明 73

(二)炎帝及长江文明 73

(三)赤帝与淮河文明 74

(四)白帝与济水文明 74

九、“四帝”征战与域外后三大文明中心(希腊文明、罗马文明、玛雅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距今4500年—公元1500年) 76

(一)希腊文明 76

(二)罗马文明 77

(三)玛雅文明 77

(四)赤帝为何成了蚩尤 77

(五)炎黄子孙和少数民族概念的形成 78

(六)灿烂辉煌的“四帝”文明(距今1万年—5500年) 79

十、有史文明时期(距今5000年左右至今) 81

(一)奴隶制文明时期(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476年) 82

(二)封建制文明时期(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911年) 82

(三)资本制文明时期(16世纪产业革命开始至今) 83

十一、生态文明时期(2012年至今) 84

第四章 华夏文明的特征和基本内容 86

一、文明的价值基础特征与内容 86

(一)哲学是文明的基础,决定着文明的价值形式 86

(二)天人合一、阴阳一体、生克变化、对立统一哲学观的基本内容 88

(三)华夏哲学的传承发展与价值的统一性 92

(四)“孔孟之道”和“管韩之道”是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观 98

(五)毛泽东思想与精神是对华夏哲学价值和文化精神的传承发展 101

二、精神信仰文化的基础特征和内容 103

(一)上天、上帝、帝为最高神 103

(二)悠久古老的“天帝”“上帝”的信仰精神与崇拜文化 104

(三)最高神崇拜和多神信仰 107

(四)火崇拜图腾的多样性 107

(五)祖先神灵化和祖先崇拜以及神灵崇拜 108

(六)悠久完备的祭祀文化 109

三、星相、历法文化的基础和内容 114

(一)星相文化的产生与形成 114

(二)星相文化的星神“星官”制度 115

(三)星相文化与星期制的起源 117

(四)星相文化与“阴阳五行”理论形成与发展 119

(五)星相文化与历法的产生与发展 120

(六)星相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123

四、大洪水文化的基础和内容 124

(一)黄河流域特有的地理环境 124

(二)大洪水文化的唯一性 125

五、语言文字的基础特征与内容 126

(一)文字的形成和最早的坟典 126

(二)文字的演进及载体的变迁 128

(三)独特的陶瓷文化、青铜文化、图章文化、篆刻文化和书法文化 129

(四)坟文化的演变与传承 131

六、社会产业的基础与悠久灿烂的农业文明 132

(一)华夏大地是社会产业的基础和源头 132

(二)农业种植的起源与育种文明 133

(三)农具的发明创造和农田水利建设 134

(四)农业文明、精神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135

七、居住村落文明的基础和内容 135

(一)从木巢到州城 136

(二)从杆栏式建筑到高台村落 136

第五章 华夏族群的迁徙 139

一、文字是文明的记录者和传承者 139

二、猎人时代华夏族群的第一次大迁徙与洞穴文明 140

(一)“豫”的本义是“以矛猎象”,代表强大的猎人部落 140

(二)“丝绸之路”是人类最早最古老的迁徙大道 141

(三)猎人迁徙播种的文明和信息 142

三、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大变革引起的华夏族群的第二次大迁徙 143

(一)第二次大迁徙的原因与背景 143

(二)迁徙的时间、路线和族群 143

四、“五帝”征战与华夏族群的第三次大迁徙 144

(一)伏羲和神农之间的征战统一与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形成 144

(二)黄帝、炎帝、赤帝、白帝之间的大征战与统一和玛雅文明的形成 145

五、区域文明冲突导致的族群大迁徙 146

(一)匈奴大迁徙 146

(二)敕勒(突厥、回纥、高车)大迁徙 147

(三)蒙古族群大迁徙 149

第六章 语言和文字的文明与发展 152

一、语言的概念与发展 152

(一)语言的概念与形成 152

(二)母语和方言 152

(三)方言与语系 153

二、文字的概念、产生过程及发展变化 154

(一)文字的概念 154

(二)文字的产生与发展变化 155

三、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158

(一)概念上的不同 158

(二)本质上的差异 159

四、文字特有的功能和意义 160

(一)汉字能够全面、准确地表现事物及其意义 160

(二)汉字能够反映事物的结构和关系 160

(三)汉字具有开放性和内生性,能够以有限表无限 161

(四)汉字具有丰满的表现宽度和丰富的表达能力 162

(五)汉字具有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方法 162

(六)汉字具有稳定的传承性 163

(七)汉字还具有很多特殊功能性 164

五、汉字文明的插曲 164

六、字母语言符号的形成和发展 165

(一)字母语言符号的形成及其总体情况 165

(二)腓尼基语言字母符号的形成及其地位 166

(三)希腊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基础上发展而来 168

(四)拉丁字母由希腊字母发展而来 169

(五)斯拉夫字母也是由希腊字母发展而来 169

(六)婆罗米语言符号的形成与发展 170

(七)阿拉伯语言符号的形成与发展 174

(八)人类文字和语言符号的发展演进 176

第七章 宗教信仰的文明与发展 178

一、宗教信仰的起源与发展 178

(一)自然宗教 178

(二)社会宗教 180

二、华夏宗教信仰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181

(一)上天、上帝为最高神 181

(二)最高神崇拜和多神信仰的和谐发展 182

(三)火崇拜图腾的多样性 183

(四)祖先神灵化以及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 183

(五)悠久完备的祭祀文化 184

三、宗教信仰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与发展 185

(一)宗教信仰的哲学源头和发展历史 185

(二)萨满教 186

(三)拜火教 186

(四)火种塔崇拜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推动了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形成与发展 187

(五)佛教的缘起 189

(六)犹太教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发展 190

(七)基督教在犹太教的基础上,将对上帝的崇拜信仰发扬光大 192

(八)伊斯兰教在犹太教的基础上,把对上帝的崇拜信仰发展为真主安拉之名 193

(九)道教是对中国宗教信仰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194

四、世界各宗教信仰知识介绍 195

(一)各宗教信仰崇拜的最高神介绍 195

(二)各宗教信仰的教义和遵守的戒律 197

五、宗教之间的差异及其历史原因 200

(一)最高神位格的差异 200

(二)婆罗门教(印度教)特有的“种姓制度” 202

六、各宗教的包容性与开放性 203

七、宗教信仰的和谐发展——让信仰的光辉照亮人类未来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