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约型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证》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标著
  • 出 版 社: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50422605
  • 页数:33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为九章,分别对集约型城镇化的内涵外延进行了全面再界定、再释义;对集约型城镇化、一般意义上的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进行了区分;挖掘了集约型城镇化的动力和动力机制;设计了集约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省域的集约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本书理论结合实际,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1 导论 1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

1.1.1 研究的背景 1

1.1.2 研究的意义 2

1.2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4

1.2.1 研究的内容 4

1.2.2 研究的方法 9

1.3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11

1.3.1 研究的重点 11

1.3.2 研究的难点 11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2

1.4.1 可能的创新 12

1.4.2 存在的不足 15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6

2.1 关于城镇化研究理论基础的回顾 16

2.1.1 马克思主义的城乡融合观 16

2.1.2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19

2.1.3 人口迁移理论 20

2.1.4 中心地理论 28

2.1.5 集聚经济理论 30

2.1.6 城市发展理论 34

2.2 关于城镇化基本问题研究的梳理 42

2.2.1 城镇化内涵的研究 43

2.2.2 城镇化测度的研究 46

2.2.3 城镇化动力的研究 47

2.2.4 城镇化阶段的研究 51

2.2.5 城镇化模式的研究 53

2.2.6 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58

2.3 关于集约型城镇化研究的归纳 69

2.4 简要的评述与展望 73

2.5 本章小结 75

3 集约型城镇化的理论分析框架 77

3.1 集约型城镇化的界定释义 77

3.1.1 基本概念的分类阐释 77

3.1.2 集约型城镇化的含义 85

3.2 集约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 88

3.2.1 人口居住的集中 89

3.2.2 空间布局的集约 90

3.2.3 产业发展的集约 91

3.2.4 资源利用的集约 93

3.2.5 生态环境的友好 94

3.2.6 现代文明的共享 94

3.3 集约型城镇化的参与主体 96

3.3.1 建设者——个人 96

3.3.2 策动者——企业 98

3.3.3 统领者——政府 99

3.3.4 补位者——第三部门 100

3.4 集约型城镇化需要正确处理的五大关系 102

3.4.1 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102

3.4.2 城镇化与人的综合发展的关系 104

3.4.3 城镇化与产业集聚发展的关系 105

3.4.4 城镇化与信息化发展的关系 107

3.4.5 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的关系 110

3.5 本章小结 112

4 集约型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分析 114

4.1 影响城镇化的外生和内生因素 114

4.1.1 外生因素 115

4.1.2 内生因素 121

4.2 集约型城镇化的四大动力 129

4.2.1 制度保障力 130

4.2.2 产业驱动力 133

4.2.3 资源支撑力 136

4.2.4 环境约束力 138

4.3 集约型城镇化的动力机制架构 139

4.4 本章小结 143

5 中国集约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分析 144

5.1 集约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44

5.1.1 综合评价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 144

5.1.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维度层级 146

5.1.3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说明 148

5.2 集约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分析方法 157

5.2.1 因子分析方法 158

5.2.2 聚类分析方法 160

5.3 集约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163

5.3.1 因子分析的实证结果 163

5.3.2 聚类分析的实证结果 172

5.3.3 实证结果的评价分析 173

5.4 本章小结 182

6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变迁分析 184

6.1 中国城镇化的发展现状 184

6.1.1 两个阶段 185

6.1.2 五个特征 188

6.2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99

6.2.1 制度创新输出滞后 200

6.2.2 产业支撑强度不高 203

6.2.3 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206

6.2.4 资源承载能力薄弱 209

6.2.5 生态环境约束趋紧 213

6.3 本章小结 215

7 国外城镇化的实践经验及对中国集约型城镇化的启示 217

7.1 世界城镇化的整体概况 217

7.1.1 世界城镇化的水平日益提高 217

7.2.2 世界区域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 219

7.2 三个发达国家城镇化的实践案例 221

7.2.1 英国城镇化的实践经验 222

7.2.2 美国城镇化的实践经验 225

7.2.3 德国城镇化的实践经验 229

7.3 三个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实践案例 232

7.3.1 墨西哥城镇化的实践经验 233

7.3.2 印度城镇化的实践经验 236

7.3.3 韩国城镇化的实践经验 240

7.4 对中国推进集约型城镇化的启示 245

7.5 本章小结 248

8 中国集约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分析 250

8.1 集约型城镇化的总体思路 250

8.1.1 集约型城镇化的指导思想 250

8.1.2 集约型城镇化的基本原则 251

8.1.3 集约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254

8.1.4 集约型城镇化的核心要点 256

8.2 集约型城镇化的空间结构 257

8.2.1 科学合理的宏观城镇体系:“扁塔状”的科层组织 257

8.2.2 协调发展的中观城镇格局:“多中心”的鼎立结构 260

8.2.3 功能健全的微观城镇结构:“集约化”的有机系统 264

8.3 集约型城镇化的支撑体系 266

8.3.1 产业选择与空间布局 266

8.3.2 物质与社会基础设施 268

8.4 集约型城镇化的政策路径 270

8.4.1 以创新的制度设计为保障,破除制度约束 271

8.4.2 以合理的规划安排为指导,优化空间布局 274

8.4.3 以集约的产业发展为动力,加快模式转型 276

8.4.4 以高效的资源利用为抓手,夯实发展基础 279

8.4.5 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为目标,强化生态建设 281

8.5 本章小结 284

9 研究的基本结论与后续展望 286

9.1 研究的基本结论 286

9.1.1 集约型城镇化的相关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 286

9.1.2 集约型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推进的有效途径 287

9.1.3 集约型城镇化是综合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过程 288

9.1.4 集约型城镇化是布局合理与支撑强化的过程 290

9.1.5 集约型城镇化的测度需要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291

9.2 研究的后续展望 293

9.2.1 集约型城镇化的制度创新体系设计 293

9.2.2 集约型城镇化的最优城镇人口规模 294

9.2.3 集约型城镇化的城乡共享成果机理 295

参考文献 297

附录 321

后记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