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之成立与生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自强
  • 出 版 社: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9574194322
  • 页数:477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法律行为总论 1

Ⅰ法律行为之概念 1

一法律行为之本质 1

二抽象法律概念 6

三私法自治原则与法律行为之功能性概念 7

A私法自治原则之意义 7

B法律行为之功能性概念 8

Ⅱ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 10

一债权行为与债之关系 10

A债权行为与负担行为 10

B债之关系 11

1狭义与广义债之关系 11

a狭义债之关系 11

b广义倩之关系 12

2法定与约定债之关系 12

3债之关系与法律关系 13

二物权行为之概念 13

A物权行为独立性原则 13

B物权行为与处分行为 15

C物权行为之类型 16

1定限物权之设定 17

2物权之移转取得 18

3物权之变更 18

4物权之丧失 19

三物权行为之要件 19

A动产与不动产 19

1权利客体 19

2土地 20

3定著物—法律概念的展开 20

4动产与物之概念 23

a人非物 23

b独立性 24

c支配可能性 24

d有体物与自然力 25

B公示的要素 26

1物权法公示原则与公示方法 26

2登记 27

a设权登记与宣示登记 27

b土地登记之概念 28

3占有与交付 29

a固有的占有概念—直接占有 29

b间接占有 30

c占有辅助人 30

d现实交付 31

e现实交付之替代 32

C意思要素 33

1使物权发生变动之意思 33

2物权契约 35

a让与合意 35

b设定行为 36

c物权内容之变更行为 37

3单独行为 37

4以契约取代现实交付 38

a占有改定 38

b指示交付 38

Ⅲ意思表示的概念 39

一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 40

A意思表示与契约 40

B意思表示与合同行为 42

C意思表示与单独行为 43

D法律行为与其他法律上重要性的行为之区别 45

1意思表示与准法律行为之区别 46

2事实行为 48

二意思表示的构成 49

A客观要素 50

1明示 50

2默示 50

B主观要素 52

1行为意思 52

2表示意思 52

3效果意思 52

三有相对人与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53

A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53

B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54

四意思表示的发出与生效 55

A总说 55

B对话与非对话意思表示的概念 57

1意思表示之阶段 57

a意思的形成阶段 58

b意思有体化阶段 58

c意思表示发出的阶段 58

d意思表示达到的阶段 58

e意思表示被相对人了解的阶段 58

2非对话的意思表示 58

3对话的意思表示 59

C非对话意思表示的发出 59

1发出时点判断的重要性 59

2发出的概念 60

D非对话意思表示的生效 60

1意思表示生效理论 60

a表示主义 61

b了解主义 61

c发信主义 61

d达到主义 62

2以信件及传真传递意思表示 62

3透过电脑所为之意思表示 64

a自动化意思表示 65

b电子邮件 65

4透过受领使者 66

5撤回 68

E对话意思表示的发出与生效 69

1发出 69

2生效 69

第二章 契约之成立 71

Ⅰ要约 71

一要约之认定 71

A要约确定性 72

B受要约拘束之意思 72

1要约或要约引诱 72

2价目表寄送 73

a一般商品广告 73

b预售屋广告 74

3货物标定卖价陈列 77

a橱窗中摆设商品 77

b自助商店 77

c自动贩卖机 78

C网页出售商品 78

1非线上交易 78

2网页上出售数位商品 78

3网页上出售实体商品 79

二要约之拘束力 81

A概念 81

1要约生效 81

2实质拘束力 81

3形式拘束力 82

B要约拘束力之排除 82

C要约之撤回 84

1第95条第1项但书的撤回 84

2撤回欠缺形式拘束力的要约 84

3要约撤回之迟到 85

三要约之消灭 86

A要约之拒绝 86

B承诺期限之经过 87

1定有承诺期限 87

2未定承诺期限 87

a非对话为要约 87

b对话为要约 88

C死亡、丧失行为能力 88

1要约人于通知发出后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 88

2要约生效前相对人死亡 89

3要约生效后相对人死亡(要约相对人的法律地位) 89

4相对人丧失行为能力 90

5与形成权行使相比较 90

Ⅱ承诺与合意 91

一契约成立概说 91

A要约承诺意思表示一致 91

B意思实现 93

C交错要约 94

D契约成立模式分类之检讨 95

二承诺的意思表示 96

A受承诺拘束的意思 96

B承诺发生效力 97

1时点 97

2承诺之撤回 98

C明示或默示 98

D承诺之迟到 99

三意思实现 100

A意思实现一般论 100

1单独行为中的意思实现 100

2契约中的意思实现 101

B意思实现的类型 101

1履行行为 102

2受领行为 103

C民法第161条之法律性质 103

四特殊情形 105

A沈默 105

1原则:不具意思表示之价值 105

2约定一方之沈默具有一定之意义 108

3规范化之沈默 108

B因典型的社会行为而成立契约? 109

1问题之提出 109

2理论之兴衰 110

3事实上契约关系理论 110

C预约及有类似效果的制度 111

1预约 111

a预约与本约 111

b预约与本约之区别 112

c要物契约中的预约 114

2优先购买权 116

3买回 117

4选择权契约 119

5范畴契约 120

D拍卖与投标 121

1公开市场拍卖 121

2以投标方式拍卖 121

3政府采购 122

五合意与不合意 124

A意思表示一致(合意) 124

1第153条第1项之规定 124

2必要与非必要之点 125

3受契约拘束之意思 127

4契约内容之确定性 128

B不合意 129

1公然不合意 130

2隐藏不合意 130

3隐藏不合意与意思表示错误 131

C商人确认信 132

Ⅲ具有拘束力与不具有拘束力之约定 135

一契约拘束力 135

A形式拘束力 135

B实质拘束力(契约之效力) 135

C契约拘束力之依据 137

二不具拘束力之约定 139

A约定双方当事人明示排除拘束力 139

B好意施惠约定 139

C配偶与亲属关系中的约定 140

三无偿契约在契约法中特殊之地位 141

A有偿契约与无偿契约之概念 142

B赠与约束 143

C其他无偿行为 145

1保证 145

2无偿使用他人之物 147

3无偿劳务给付 148

第三章 契约自由原则及其界限 151

Ⅰ总说 151

一契约原则 151

A意义 151

B悬赏广告契约或单独行为说之争论 152

1概念 152

2法律性质与法学理论之功能 153

3契约说之评价 155

二契约自由原则 156

A广义与狭义之契约概念 156

B契约自由原则之内涵 157

1缔约自由 157

2相对人选择自由 158

3方式自由 158

a契约不要式原则 158

b约定方式自由 158

4内容自由 158

a类型自由 158

b以契约排除任意规定之适用 159

5变更自由 159

6结束自由 160

C与物权法定主义相比 160

D契约自由原则在私法自治原则中之优越地位 162

三契约自由与契约正义 163

A契约自由之功能 163

1简化 163

2弹性 164

B契约自由之限制 164

C契约正义 165

D契约自由之评价 166

Ⅱ缔约强制 168

一缔约自由与缔约强制 168

二直接缔约强制 169

A公用事业之缔约义务 169

B医事契约之缔结 170

C其他规定 171

三间接缔约强制 171

Ⅲ契约方式规定 173

一总说 173

A方式规定之发展 173

B法定方式之种类 175

1书面 175

2公证 175

C方式之目的 176

1证据目的 176

2警告目的 176

3区隔功能 176

4资讯透明化、说明功能 177

二不动产契约之法定方式 177

A不动产契约 177

B第758条2项书面规定之适用对象 178

C第166条之1施行前 179

1不动产买卖 179

2抵押权设定 180

3不动产赠与约束 180

D第166条之1施行后 181

三方式欠缺之效果 183

A原则 183

B未经公证之不动产债权契约 183

C未经公证瑕疵之治愈 185

D约定方式之欠缺 186

Ⅳ契约内容自由之限制 187

一牴触强制禁止规定 187

A强制禁止规定之判断 188

B违反禁止规定 189

1取缔规定 189

2效力规定 189

3区别 191

C违反强制规定 192

D脱法行为 193

二违背公序良俗 194

A公共秩序善良风俗之概念 194

B第72条之规范功能与主要适用对象 196

C案例类型 197

1宪法基本权之保障 197

2过度限制个人及经济行动自由 198

3基于性关系之给付约定 199

4暴利行为 200

三定型化契约 202

A概念与功能 203

1定型化契约条款与个别磋商条款 203

2功能 205

a合理化功能 205

b漏洞填补功能 206

B规制之必要性 206

1谈判地位不对等 206

2个别交涉成本过高 207

3契约正义无法达成 208

C规制之基本模式 209

1司法规制 209

2行政监督 210

3其他 212

D定型化契约有效成立之检查步骤 212

1定型化契约之认定 212

2订入契约 212

3定型化契约条款与个别磋商条款是否有矛盾 214

4定型化契约之解释 214

5内容规制 215

第四章 能力与意思之欠缺 219

Ⅰ行为能力之欠缺 220

一行为能力制度 220

A行为能力之概念 220

B类型化或阶段化之行为能力制度 220

C未成年人之保护 221

二限制行为能力人之意思表示 223

A总说 223

B无须经法定代理人允许之法律行为 224

1依其年龄及身分日常生活所必需 224

2纯获法律上利益 226

C须经允许之法律行为 227

1允许 227

2第84条之允许 228

3第85条之允许 228

D须经允许但未得允许之法律效果 229

1单独行为 229

2契约 229

3第83条 231

三意思能力不足高龄者之保护 232

A监护宣告 232

1禁治产宣告之废止 232

2监护宣告原因 233

3监护宣告之效力——无行为能力 234

B辅助宣告 235

1辅助宣告之原因 235

2辅助宣告之效力 235

C意思能力 236

D任意成年监护制度 238

Ⅱ虚伪表示 239

一单独虚伪表示(心中保留) 240

二通谋虚伪表示 241

A概念与当事人间之效果 241

B第三人之保护 243

1信赖保护原则 244

2第三人 246

3不得对抗第三人 246

C隐藏行为 248

三信托行为与借名契约 249

A让与担保 249

B信托法之信托 251

C借名契约 252

Ⅲ意思表示错误 255

一总说 255

A与意思表示有关之错误 255

1意思形成阶段之错误 256

2内容错误 257

3表示(行为)错误 257

4传达错误 258

5非基于表意人之意思而发出 258

6意思表示生效阶段之错误(误解) 259

B意思说与表示说之对立 259

C我国民法规定之特色 260

1错误之意思表示并非无效 261

2有限度承认得撤销之错误 261

3撤销权之要件,仅斟酌表意人个人之情事 261

4意思表示撤销后,表意人须负赔偿之责 262

二意思表示解释与错误规定之适用 262

A意思表示解释优先 262

1确定发生法律上拘束力之内容 262

2确定契约是否成立 263

B意思表示解释之基本原则 264

C自然解释 265

1无相对人意思表示 265

2共同主观意思 266

D规范解释 267

三错误撤销之要件 269

A表意人陷于得撤销之错误 269

1内容错误 270

2表意人若知其事情即不为意思表示之错误 271

3性质错误 271

4传达错误 273

5动机错误原则上不得依错误规定撤销 273

B错误须有重要性 276

C错误非因表意人之过失 277

D撤销权未被排除 279

1除斥期间之经过 279

2错误有利于表意人 279

3相对人愿以表意人主观所欲之内容发生效力 280

四撤销权之行使与撤销之效果 280

A撤销权之行使 280

1有相对人之单独行为 280

2撤销之客体 281

B意思表示无效 281

C损害赔偿 282

Ⅳ意思表示欠缺主观要素 283

一欠缺行为意思 284

二欠缺效果意思 284

三欠缺表示意思 285

A表示意思是否为意思表示之主观要素 286

B欠缺表示意思之效果 286

四意思表示非基于表意人意思而发出 288

A意思表示是否发出 288

B法律效果 289

Ⅴ诈欺与胁迫 289

一诈欺 290

A诈欺行为 290

1虚伪陈述 291

2不作为 292

B意思表示与诈欺行为间须有因果关系 294

1诈欺行为使表意人陷于错误 294

2因果关系 294

C诈欺故意 294

D诈欺之人为相对人以外之人时 295

1原则 295

2相对人明知或可得而知 296

3相对人对该第三人之行为应负责任 296

E保险法第六四条与诈欺之撤销 296

F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297

二胁迫 297

A胁迫之行为 297

B胁迫具有违法性 298

1手段不法 298

2手段合法 299

C胁迫之故意 299

第五章 代理 301

Ⅰ总说 301

一归责规范创设之契机 301

A扩张经济活动空间 301

B使无完全行为能力人能参与法律交易活动 302

C使团体能参与法律交易 303

二归责规范之种类 304

A有关契约成立之归责规范 304

1法定代理 304

2意定代理 304

3代表 305

4使者 307

a表示使者与代理 307

b受领使者与代理 307

B有关损害赔偿之归责规范 308

1履行辅助人 308

2侵权行为中受雇人 309

C有关占有之归责规范 309

三我国民法代理规定之特色 310

A割裂之立法体例 310

B直接代理与间接代理 311

1间接代理 311

2直接代理 312

C法定代理与意定代理 313

D意定代理与基础关系 314

四民事代理与商事代理 316

A代理之任意性或必要性 316

B商事辅助人与商事代理人 317

C民事代理与商事代理发展轨迹不同 318

Ⅱ有效代理之要件与效果 320

一代为或代受意思表示 320

A代为意思表示(积极代理) 320

B代受意思表示(消极代理) 320

二以本人名义为法律行为 321

A显名原则(公开原则) 321

1表明代理意旨 321

2代理人未表明自己姓名 322

3隐名代理 323

B未表明本人姓名 323

C冒名行为 324

1相对人愿以行为人为法律关系当事人 324

2相对人仅愿以被冒名之人为当事人 324

三代理权 325

A意义与性质 325

B代理权之授与 326

1代理权之授与非债之发生原因 326

2有相对人之单独行为 326

a内部授权 327

b外部授权 328

c对限制行为能力人授与代理权 328

3代理权授与之方式 328

4复代理 330

5授权行为之瑕疵 330

6商事代理权之授与 331

C代理权范围之确定 332

1民事代理权范围之确定 332

a代理权的种类 332

b代理权范围确定原则 332

c概括委任并授与概括代理权 333

2商事代理权范围之确定 334

D代理权之限制 336

1民事代理 336

2商事代理 338

3共同代理权 339

4自己代理与双方代理之禁止 339

a自己代理 340

b双方代理 341

c目的性限缩 341

5代理权之滥用 343

E意定代理权之消灭 344

1基础关系消灭与授权行为之无因性 344

a基础关系结束 344

b基础关系所生之契约不生效力 345

2代理权之撤回 348

3其他消灭原因 349

a授权行为解除条件成就或终期届满 349

b代理权之抛弃 349

c死亡、破产或丧失行为能力 349

四效果 350

A直接对本人发生效力 350

B代理行为之瑕疵 350

Ⅲ无权代理 351

一代理行为效力未定 351

A无权代理之概念 351

B本人之承认 351

C相对人之催告与撤回 352

二表见代理 352

A总说 352

1表见代理之概念 352

2权利外观理论 354

a代理权外观之存在 354

b可归责于本人 354

c相对人正当信赖 355

3表见代理法则之适用范围 356

a不法行为及事实行为? 356

b代表 357

B代理权继续存在的表见代理 358

1相对人知授权事实,不知代理权已消灭 359

2授权书外的代理权限制——授权书所表彰的权利外观 360

3授权书未缴回 361

C授与代理权之表见代理 361

1由自己之行为表示以代理权授与他人 361

a许他人以其支店名义营业 362

b交付印章 364

c表见商事代理人 366

2知他人表示为其代理人而不为反对之表示 366

D法律效果 369

1相对人得主张本人应负授权人责任 369

2相对人得主张无权代理 370

三无权代理人责任 371

1不成为契约当事人 371

2损害赔偿之法律性质 371

3无权代理人为未成年人 373

第六章 契约不生效力 375

Ⅰ法律行为不生效力 375

一不生效力之概念与种类 375

二法律行为无效与被撤销 377

A无效之概念 377

1当然无效 377

2自始无效 377

3确定无效 377

4绝对无效 378

a绝对无效与相对无效 378

b处分行为相对无效 378

B法律行为被撤销 380

1法律行为得撤销 380

2得撤销法律行为之追认 380

3法律行为被撤销 381

C法律行为一部无效 381

1部分无效 381

a单一法律行为 381

b法律行为可分 382

c一部无效 383

2特别规定 384

3全部无效与否之判断 384

a第111条之法律性质 384

b一部无效之效果当事人有约定 384

c未约定时 385

D无效法律行为之转换 385

三法律行为效力未定 386

A效力未定之概念 386

B须得第三人同意之法律行为 387

四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 388

A处分行为 388

1概念 388

a以个别权利为处分对象之处分行为 388

b以契约关系为处分对象之处分行为 389

2有效处分行为之要件 390

a处分行为以契约为原则 390

b处分行为常须具备公示要件 390

c处分权限 391

d处分权限之授与 391

3与负担行为之不同 392

a处分人须具有处分权能 392

b处分行为有标的物特定主义之适用 392

c物权行为有公示性原则之适用 393

d处分行为有优先性原则之适用 393

B无权处分效力未定 394

1无权处分之概念 394

2承认 395

3处分人取得权利 395

4第118条第2项之类推适用 396

C善意取得 397

Ⅱ条件及期限 401

一条件总说 401

A条件之概念 401

1条件之用语 401

2停止条件与解除条件 403

a停止条件 403

b解除条件 405

3区别 406

a清偿期约定 406

b既成条件 407

c不能条件 408

d法定条件 408

4法律行为之附款 409

a条件期限 409

b负担 409

B条件之功能 410

1计划与现实歧异时危险之分配 410

2引导为特定行为之功能 412

3形式拘束力之发生 412

C不许附条件之法律行为 413

1基于公益考量 413

2基于私益考量 413

二法律行为附停止条件 414

A法定类型 414

1债权契约附停止条件:试验买卖 414

2物权行为附停止条件:保留所有权买卖 415

B成就与否已定 416

1条件成就 416

2条件确定不成就 416

3视为条件成就 416

4视为条件不成就 418

C条件成否未定前 419

1并非全然不生法律效力 419

2债权契约附停止条件期待权之保护 420

3保留所有权买卖买受人之期待权 421

三法律行为附解除条件 421

A条件成否已定 421

1确定不成就 421

2条件成就 422

a于处分行为 422

b债权契约附解除条件 422

B条件成否未定前 425

四期限 426

A期限之概念与功能 426

B区别 426

1期限与条件 426

2期限与清偿期 427

C准用第100条之规定 427

Ⅲ法律行为规定对物权行为之适用 427

一具体适用情形 428

A契约之成立 428

B法律行为之生效 430

1违反强行规定 430

2违背公序良俗 431

3违背法定方式 432

4暴利行为 432

C能力之欠缺 433

1无行为能力 433

2限制行为能力 433

a单独行为 433

b契约 434

D意思表示之瑕疵 435

1通谋虚伪意思表示 435

2意思表示错误 436

3意思表示受诈欺或胁迫 437

E法律行为无效之法律效果 437

1回复原状 438

a瑕疵共同 438

b仅债权行为不生效力 438

c仅物权行为无效 438

2损害赔偿 440

二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之关系 440

A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 440

1无因行为与要因行为 441

a给与行为 441

b要因给与行为 441

c无因给与行为 442

2物权行为无因性之概念 443

a外在无因性 443

b内在无因性 443

B物权行为无因性下当事人间的法律关系 443

1债权契约不会直接使物权发生变动 443

2物权变动不以原因行为有效为要件 444

3不当得利 445

C无因性原则之相对化? 446

1相对无因? 446

2 瑕疵共同 447

a适用法律行为规定之瑕疵共同 447

b使物权行为成为有因之瑕疵共同理论 447

3条件关联 448

a依条件规定发生之条件关联 448

b使物权行为成为有因之条件关联理论 448

4法律行为一体性 448

Ⅳ契约有效成立之要件 449

一法律行为成立与生效要件 449

A传统见解 449

1成立要件 449

a一般成立要件 449

b特别成立要件 450

2生效要件 450

a一般生效要件 450

b特别生效要件 450

3最高法院一般契约效力理论 451

B要物契约与要式契约之预约理论 453

1要物契约 453

2要式契约 453

C法律概念过度抽象化之产物 454

二契约成立与生效的三个层次 457

A契约成立 457

B是否在契约自由原则容许之范围内 458

C意思表示是否健全 459

三从举证责任分配的观点区别契约之要件 459

事项索引 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