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 1
一、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 1
(一)“新”在理念创新 2
(二)“新”在适应技术创新要求 2
(三)“新”在制度创新 2
(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 4
二、新型城镇化的基本要求 5
(一)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实现公平共享 5
(二)推进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7
(三)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制度建设 7
(四)推进综合体制改革,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8
(五)转变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方式 9
第二章 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11
一、城乡结合部调研的基本情况 11
(一)地域分布 11
(二)人口概况 13
(三)经济发展现状 15
(四)土地征用补偿 17
(五)集体资产 18
(六)农民就业和安置 20
(七)社会保障 22
二、城乡结合部城市化建设形成的主要模式 24
(一)开发商主导模式 24
(二)政府主导模式 26
(三)农民与村集体主导模式 28
(四)绿隔征占地模式 30
(五)整建制转居模式 32
(六)五类模式的简要分析 34
三、城乡结合部城市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36
(一)土地制度与城市化不相适应 36
(二)集体资产改革与管理相对滞后 39
(三)就业和产业发展问题比较突出 41
(四)社会保障衔接问题较多 42
(五)社会管理体制矛盾较大 46
(六)流动人口权益保障不够 49
四、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几点思考 51
(一)新型城市化是空间布局合理的城市化 51
(二)新型城市化是维护农民权益的城市化 53
(三)新型城市化是善待外来人口的城市化 55
(四)新型城市化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城市化 57
(五)新型城市化是生态环境友好的城市化 58
(六)新型城市化是发展民主法治的城市化 60
五、推进城乡结合部城市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62
(一)加快土地制度创新,维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 62
(二)深化集体产权改革,保障农民带着集体资产进城 65
(三)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培育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66
(四)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68
(五)着力改革户籍制度,促进农民和外来人口市民化 70
(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72
第三章 新型城市化发展路径比较研究 78
一、引言 78
二、六大城市基本情况比较 80
(一)土地城市化进程 80
(二)人口城市化进程 80
(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趋势 83
(四)小结 84
三、土地政策创新比较 85
(一)天津的“宅基地换房” 85
(二)浙江嘉兴的“两分两换” 86
(三)成都的“三个集中” 88
(四)重庆的“地票”交易 90
(五)广东的“集体建设用地入市” 91
(六)小结 93
四、集体资产处置与改革政策比较 94
(一)上海集体资产处置与改革政策 95
(二)广州集体资产处置与改革政策 98
(三)北京集体资产处置与改革政策 100
(四)小结 103
五、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比较 104
(一)上海户籍制度改革政策 105
(二)广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 106
(三)重庆户籍制度改革政策 108
(四)成都户籍制度改革政策 109
(五)北京户籍制度改革政策 111
(六)小结 113
六、社会保障政策比较 114
(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比较 114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比较 127
(三)城乡居民低保政策比较 136
七、思考和建议 148
(一)把加强制度供给作为新型城市化的基础工程 148
(二)把依法改革创新作为新型城市化的基本方式 151
(三)把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作为新型城市化的关键环节 155
(四)把推进农村产权改革作为新型城市化的重大任务 159
(五)把实现农民市民化作为新型城市化的战略目标 163
第四章 北京市新型城市化中农民土地权益发展研究 171
一、引言 171
二、北京城市化中农民土地权益面临的主要问题 172
(一)征地规模大,失地农民多 173
(二)土地出让金高,征地补偿低 174
(三)土地补偿费归村集体,农民所得补偿少 177
(四)宅基地政策滞后,农民宅基地权益保障乏力 178
(五)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能进入市场,小产权房问题突出 180
三、北京市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新型城市化创新实践 183
(一)政府主导的新型城市化实践 183
(二)农民主动的新型城市化创新 187
四、维护和发展农民土地财产权的政策建议 192
(一)允许和规范集体土地平等进入市场,依法保障农民带着土地参与城市化 193
(二)加快宅基地的立法建设,确保农民对宅基地的财产权利 194
(三)加快改革征地制度,明确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195
(四)扩大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民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的试点 196
(五)完善土地税制,改革土地财政,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行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 197
第五章 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资本要素配置与资本化运作研究 201
一、引言:建立农民收入增长为先导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201
(一)城镇化发展对农民收入结构变动影响的分析 201
(二)农民收入增长为先导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内涵与准则 205
二、城镇化推进实践对农民增收的负面效应分析 208
(一)实践中推进城镇化对农民增收的负面效应 208
(二)城镇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严重滞后的原因分析 210
三、城镇化发展的资本要素配置 211
(一)我国农村资本要素配置现状 211
(二)我国城镇化发展资本要素的政府配置分析 213
(三)我国城镇化发展资本要素的金融配置分析 215
(四)关于资本要素配置效率的几点分析 219
(五)完善资本要素配置急需制度完善和市场化变革 220
(六)北京远郊区县城镇化发展的资本要素配置分析 224
四、城镇化发展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与土地资本化运作 233
(一)城镇化发展的农民土地权益问题 233
(二)关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重要理论认识辨析 234
(三)农村土地资本化运作的农民增收效应 238
(四)北京城镇化发展的农村土地资本化运作实践分析 247
五、城镇化发展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资本化改革 254
(一)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 254
(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前景与实现形式的发展趋势 256
(三)“村转居”后农村集体资产处置和管理分析 261
(四)北京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资本化改革的实践模式与思考建议 269
第六章 北京郊区城镇化进程中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278
一、导论 278
(一)城镇化与小城镇的基本概念 279
(二)城镇化与小城镇的主要理论 280
(三)本课题的研究范围 281
二、北京小城镇产业发展概况及主要特征 282
(一)整体发展概况 282
(二)总体特点 283
(三)郊区小城镇产业发展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285
三、郊区小城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92
(一)经济总量不足,对小城镇建设支撑有限 292
(二)产业布局不尽合理 293
(三)产业质量不高,不能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 294
(四)产业特色不够,远郊小城镇普遍缺乏活力 296
四、郊区小城镇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297
(一)产业发展缺乏与乡镇整体统筹协调 297
(二)本地产业发展不足 298
(三)体制支撑不足,集聚机制效果不佳 299
五、激活郊区小城镇产业发展潜力的战略思考 302
(一)乡镇建设与产业的协调 302
(二)小城镇间的产业协调 305
(三)小城镇与城市的产业协调 305
(四)小城镇与周边外省县市的产业协调 305
六、发展壮大郊区小城镇产业的对策措施建议 306
(一)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镇或区域集群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306
(二)推进大型园区网络化,实现小城镇园区与国家、市级大型园区的有效对接 308
(三)以促进产业融合为抓手,大力发展创意经济 308
(四)着力构建特色社区,实现“以业定居,以居促业” 311
(五)积极进行政策、机制创新,为乡镇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313
第七章 北京绿隔地区发展问题研究 319
一、北京绿隔地区建设的历史回顾 319
(一)1958—1985:规划蓝图阶段 319
(二)1986—1999:启动实施阶段 321
(三)2000—2006:加快推进阶段 323
(四)2007年至今:综合提升阶段 329
二、北京绿隔地区建设成效及发展现状 332
(一)城市环境明显改善,为建设“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332
(二)加快了新村建设,推进了城乡结合部地区的整体发展 335
(三)促进了绿隔地区的产业升级 338
(四)加快了农民向市民转变的进程 339
三、北京绿隔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40
(一)旧村拆迁与新村建设问题 341
(二)农民就业与保障问题 345
(三)绿地维护与管理问题 347
(四)集体资产经营管理问题 348
四、对北京绿隔地区发展的几点认识 349
(一)绿隔建设要探索多种模式 349
(二)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350
(三)加快绿隔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351
(四)要提高绿隔政策配套性和可操作性 352
五、推动北京绿隔地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353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公共财政投入 353
(二)突破“征地—转居—社保”链条,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 354
(三)创新资金平衡机制,积极推进新村建设 355
(四)积极支持绿隔特色产业发展 355
(五)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村集体土地完整产权 356
(六)试点碳汇交易,培育市场机制 356
(七)完善乡域规划,健全乡镇统筹机制 357
(八)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357
(九)在绿地管护等重点领域推进法制化进程 357
第八章 北京市二道绿隔地区发展问题研究 359
一、二道绿隔地区基本情况 359
(一)空间范围 360
(二)人口分布 361
(三)土地利用结构 363
(四)集体经济发展 363
二、二道绿隔地区发展的成效与问题 365
(一)取得成效 365
(二)存在问题 369
三、推进二道绿隔地区发展的总体思路 375
(一)指导思想 375
(二)基本原则 376
(三)总体目标 377
(四)实施路径 378
四、推进二道绿隔地区发展建议 380
(一)目标建议 380
(二)政策建议 382
(三)规划建议 383
(四)措施建议 385
(五)执行建议 387
五、城市化改造项目典型案例及规划实施建议 388
(一)西红门镇工业大院改造项目 388
(二)长辛店镇赵辛店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 393
第九章 北京市乡镇统筹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研究报告 398
一、基本情况 398
(一)集体建设用地现状 399
(二)集体产业用地现状 400
(三)五区六镇集体产业用地及相关情况 401
二、五区六镇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及问题 406
(一)进展情况 406
(二)面临问题 407
三、乡镇试点工作的总体思路 409
(一)指导思想 409
(二)基本原则 409
(三)试点目标 410
(四)实施路径 411
四、推进乡镇试点工作对策建议 412
第十章 北京市郊区重点镇功能提升的有效途径研究 416
一、课题的研究重点 416
二、北京郊区重点镇建设的历史沿革 417
(一)试点阶段(从1995年到2000年) 417
(二)规范发展阶段(从2001年到2005年) 418
(三)新农村建设阶段(从2006年到2011年) 419
三、北京郊区重点镇核心功能发挥现状 420
(一)人口集聚水平有待提升,辐射带动作用尚显不足 421
(二)镇域内产业集聚情况较好,但整体规模不够 422
(三)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基本能够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要,但承载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23
(四)地域发展不均衡,重点镇内部差异较大 424
四、影响郊区重点镇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 426
(一)重点镇布局不够合理 427
(二)集聚内核发展不足,经济总量不够 427
(三)体制与机制改革滞后 428
(四)政策环境不佳 430
五、提升郊区重点镇核心功能的途径建议 432
(一)建立灵活有效的用地政策 433
(二)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434
(三)大力培育优势主导产业 435
(四)积极推进镇级管理体制改革 436
第十一章 北京小城镇科学发展实践研究 439
一、北京小城镇发展中的典型实践 439
(一)北京郊区小城镇产业发展典型实践 439
(二)北京郊区小城镇开发与治理的典型实践 444
(三)北京郊区小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典型实践 446
二、北京小城镇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与根源 449
(一)主要问题 449
(二)根源探讨 451
三、推进北京郊区小城镇科学发展的措施建议 455
(一)北京郊区小城镇实践总结与科学发展的方向 455
(二)推进北京郊区小城镇科学发展的措施建议 457
第十二章 北京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研究 462
一、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背景 462
(一)郊区已经发展到城乡一体化阶段 462
(二)农村城镇化是郊区现阶段发展的核心任务 462
(三)村庄城镇化转型的几个趋势 463
(四)新型农村社区是现代城镇体系的基础层次 464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几种模式 465
(一)依托集体经济自我改造重建 465
(二)村级组织自主原址改造 466
(三)村级组织和社会企业共建 467
(四)险村异地搬迁重建 468
(五)多村合并联建 469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试点情况 470
(一)基本情况 471
(二)建设情况 472
(三)存在的问题 473
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若干思考 475
(一)走以农民为主体的自我改造道路 476
(二)构建与社会资本的双赢合作机制 478
(三)明确与城镇化社区建设的区别 479
(四)与社区化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480
五、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对策与建议 481
(一)选择适当区域合理布局社区 481
(二)依托村级组织发展 482
(三)形成鼓励农村集体节约用地的机制 483
(四)要有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社区建设 484
(五)搭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平台 484
(六)及时完善社会管理服务 485
第十三章 顺义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与思考 489
一、关于新型城镇化的理论探讨 489
(一)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 489
(二)中央对新型城镇化的基本要求 489
(三)北京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战略 489
(四)多年来顺义区推进城镇化的基本思路 490
二、顺义区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及特征 490
(一)产业带动的初级阶段 492
(二)以城载业能力明显增强的中级阶段 492
(三)业城融合发展的高级阶段 492
三、顺义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493
(一)培育临空产业体系,推进业城融合发展 493
(二)以见人见物为导向,推进农民市民化 499
(三)围绕绿色生态滨水,建设绿色国际港 503
(四)坚持推进以产引人,合理调节人口规模 505
(五)深化农村体制改革,较早推进“新三起来” 506
四、顺义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体会 507
(一)必须坚持规划引领不动摇 508
(二)必须坚持整体推进城镇化 509
(三)必须以农民为主体,解决好三农问题,维护好群众利益 510
(四)必须始终坚持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510
五、顺义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511
(一)农民市民化滞后于高端产业和空港发展 511
(二)城与业还需要进一步的融合 512
(三)东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不平衡 513
六、推进顺义区新型城镇化的对策措施 514
(一)提升全域城镇化水平,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514
(二)推进高端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内部结构 515
(三)加快推进农民市民化,转变农民思想观念 516
(四)继续改善发展环境,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17
(五)积极争取改革试点,破解农村改革难题 519
第十四章 北京市山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 521
一、山区城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521
(一)北京山区城镇化面临着重大机遇 522
(二)山区地区城镇化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525
二、穆家峪镇类型定位:复合型生态小城镇 527
(一)空间类型和功能多元 527
(二)产业布局以生态型产业为龙头 531
(三)经济收入水平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且村域之间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 532
(四)人口布局由县城往外呈现梯形落差分布结构,规模逐渐降低 535
(五)土地结构以农用地为主,农用地以林地为主 538
(六)集体资产积累增长趋缓,村庄分化显著 538
三、穆家峪镇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典型模式 541
(一)华润希望小镇 541
(二)润农合作社 543
(三)水漳村信托化经营 544
四、穆家峪镇推进山区新型城镇化的总体思路 546
(一)指导思想 546
(二)基本原则 548
(三)总体目标 548
(四)实施路径 549
五、推进山区城镇化的政策建议 552
(一)推进山区生态文明建设与服务功能体系构建 552
(二)完善规划和土地政策,扶持重点产业园区建设 552
(三)建立健全集体土地价格管理体系 553
(四)打破村庄产权封闭性,推进农村组织再造 553
(五)推进农民就业与整建制转居工作 554
(六)加大财政倾斜力度 554
(七)推进金融工具创新 554
(八)稳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