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编 经部 3
一 何谓“四部”,其名始于何时 3
二 “四库”之名何时成立 3
三 经史子集之略说 3
四 何谓经书 3
五 何谓“六艺” 4
六 试言六艺之功用 4
七 何谓“六经”、“五经” 5
八 何谓“七经”、“九经” 6
九 何谓“十经”、“十二经” 6
十 何谓“十三经”、“十四经” 6
一一 试举“二十一经”之说 6
一二 纬书产生于何时 7
一三 何谓“三易” 7
一四 问《易》之意义 7
一五 易为四圣所作、孔子赞《易》有“十翼”之说 7
一六 四圣作《易》,试指明其部分 8
一七 试言《易》之内容 8
一八 说《易》家之派别 9
一九 以道教解《易》 9
二○ 以释教解《易》 9
二一 以新说解《易》 9
二二 何谓《尚书》 10
二三 《尚书》有今古文之别、又有伪《孔传》之说 10
二四 《今文尚书》略说 10
二五 《古文尚书》略说 11
二六 谁传《洪范》,何谓《洪范》“九畴” 11
二七 问现今流行本《尚书》何如 11
二八 问《诗》之兴起 12
二九 《诗经》共有几家 12
三○ 何谓“四始”、“六义” 12
三一 《雅》有正有变说 13
三二 《诗序》之作出于何人说者不一,究以谁作为是 13
三三 四家《诗》之传授人 13
三四 鲁、齐、韩三家《诗》之亡 14
三五 礼之起原 14
三六 何谓“三礼”,出于何人所作 14
三七 《周礼》、《仪礼》之分别 14
三八 “三礼”各有若干篇 15
三九 《周礼》“六官”何名 15
四○ “六官”所掌何事 15
四一 《仪礼》篇目有几 16
四二 《仪礼》今古文之说 16
四三 《礼记》有大、小戴之别 16
四四 汉代注《礼》者何人 17
四五 何谓《礼运》 17
四六 《春秋》“三传”为何 17
四七 《春秋左氏传》 17
四八 左氏明经之义 17
四九 问不读《春秋》之害 18
五○ 何谓内传、外传 18
五一 何谓齐学、鲁学 18
五二 《公羊》多新义是否 18
五三 治《穀梁》学者较少于他书 19
五四 《春秋》“三传”评 19
五五 何谓三种《论语》 19
五六 《论语》之撰集 19
五七 《论语》之内容何如 20
五八 《孝经》为何人所作 20
五九 《孝经》今古文之别 20
六○ 流传《孝经》今文乎抑古文乎 20
六一 何谓《尔雅》,共分若干篇 21
六二 问《尔雅》十九篇之名称 21
六三 《尔雅》之撰著 21
六四 孟尊于荀何故 21
六五 《孟子》之撰著 22
六六 读《孟子》之法 22
六七 试列《十三经注疏》 23
六八 问《易》、《书》、《诗》注家之事迹 24
六九 问“三礼”、“三传”注家之事迹 24
七○ 问《论语》、《孝经》注家之事迹 26
七一 问《尔雅》、《孟子》注家之事迹 26
七二 读经于作文有益否 27
七三 问文章体制原出于经信乎 27
附 小学问答 27
七四 何谓六书,能释其义欤 27
七五 六书次第不同,何者为优 28
七六 问指事、象形之区别 28
七七 问会意、形声之区别 28
七八 昔人论转注有:“考字左回,老字右转”,其说是否 29
七九 造字而有假借一法,其用意何在 29
八○ 何谓小学 29
八一 《说文解字》作者为谁 30
八二 何谓秦之“八体” 30
八三 何谓“新六书” 30
八四 何谓大篆 30
八五 何谓小篆 31
八六 何谓隶书 31
八七 何谓草书 31
八八 何谓真书 32
八九 何谓科斗文 32
九○ 何谓石鼓文 32
九一 何谓甲骨文 33
九二 何谓反切 33
九三 何谓双声 34
九四 何谓叠韵 34
九五 谁创四声,其读法如何 34
九六 昔人谓小学为文学之本,何故 34
九七 问治小学之方法 35
乙编 史部 39
九八 史体大别有几 39
九九 何谓正史 39
一○○ 何谓编年 39
一○一 何谓纪事本末 39
一○二 试言正史之名称 40
一○三 试述《史记》概略 40
一○四 问司马迁之事迹 40
一○五 《汉书》之概略 41
一○六 问班固之事迹 41
一○七 《后汉书》之概略 41
一○八 问范晔之事迹 41
一○九 《三国志》之概略 42
一一○ 问陈寿之事迹 42
一一一 《晋书》之概略 42
一一二 问房玄龄之事迹 43
一一三 《宋书》之概略 43
一一四 问沈约之事迹 43
一一五 《南齐书》之概略 44
一一六 问萧子显之事迹 44
一一七 《梁书》、《陈书》之概略 44
一一八 问姚思廉、魏徵之事迹 45
一一九 《魏书》之概略 45
一二○ 问魏收之事迹 45
一二一 《北齐书》之概略 46
一二二 问李百药之事迹 46
一二三 《周书》之概略 46
一二四 问令狐德棻之事迹 46
一二五 《隋书》之概略 47
一二六 问魏徵之事迹 47
一二七 《南北史》之概略 47
一二八 问李延寿之事迹 48
一二九 新旧《唐书》之概略 48
一三○ 问刘昫、欧阳修、宋祁之事迹 48
一三一 新旧《五代史》之概略 49
一三二 问薛居正之事迹 49
一三三 《宋史》之概略 50
一三四 问托克托之事迹 50
一三五 《辽史》、《金史》之概略 50
一三六 《元史》之概略 51
一三七 问宋濂之事迹 51
一三八 《新元史》之概略 51
一三九 问柯劭忞之事迹 52
一四○ 《明史》之概略 52
一四一 问张廷玉之事迹 52
一四二 《清史》之概略 53
一四三 问赵尔巽之事迹 53
一四四 《民国史》之概略 53
一四五 问王闿运之事迹 53
一四六 编年史之著者 54
一四七 《资治通鉴》之优长 54
一四八 问司马光之事迹 55
一四九 《通鉴纲目》之异例 55
一五○ 问朱熹之事迹 55
一五一 何谓五纪事本末 56
一五二 何谓“三通” 56
一五三 何谓“九通” 56
一五四 问古今注史之著名者 57
一五五 古人读史最熟者何人 57
一五六 正史浩博,从何入手 57
一五七 “六经皆史”信乎 57
一五八 《史》、《汉》之外何史最有益于文章 58
一五九 史官见于载籍者以何人为先 58
一六○ 春秋之太史最著者何人 58
一六一 问晋、齐、楚三太史之事迹 59
一六二 两汉史家除马班外较著者尚有何人 59
一六三 问刘、荀二人之事迹 60
一六四 晋代发现何种古籍 60
一六五 唐人所著除正史外较重要者为何书 60
一六六 问刘知几之事迹 61
一六七 问《史通》之传本 61
一六八 宋人所著除正史外有何重要之书 61
一六九 问李焘之事迹 62
一七○ 明人所著除正史外有何重要之书 62
一七一 问柯维骐之事迹 62
一七二 清人所著除正史外有何重要之书 62
一七三 问徐、毕二人之事迹 63
一七四 徐、毕二人所著书外尚有重要之史籍否 63
一七五 问王、钱、赵三人之事迹 63
一七六 问记载清事较要之书籍 64
附 创作家问答 65
一七七 问饮食类之创作 65
一七八 古代钻火之法可得闻欤 65
一七九 问衣服类之创作 65
一八○ 始养蚕者为谁 66
一八一 问宫室类之创作 66
一八二 问农具类之创作 67
一八三 问工具类之创作 67
一八四 问兵器类之创作 67
一八五 问乐器类之创作 68
一八六 问日用类之创作 68
一八七 问交通类之创作 68
一八八 问游戏器具之创作 69
一八九 中华文字创造者为谁 69
一九○ 笔墨纸之创造者为谁 69
一九一 雕板印书始于何时 70
一九二 问活字版之始 70
一九三 刻书有圈点始于何时 70
丙编 子部 73
一九四 何谓子书,读之何益 73
一九五 诸子之派别 73
一九六 何谓六家要指 73
一九七 何谓诸子十家 74
一九八 何谓儒家 74
一九九 何谓道家 74
二○○ 何谓阴阳家 75
二○一 何谓法家 75
二○二 何谓名家 75
二○三 何谓墨家 75
二○四 何谓纵横家 76
二○五 何谓杂家 76
二○六 何谓农家 76
二○七 何谓小说家 76
二○八 诸子总论 77
二○九 试述儒家源流 77
二一○ 试述道家源流 78
二一一 试述阴阳家源流 78
二一二 试述法家源流 79
二一三 试述名家源流 79
二一四 试述墨家源流 79
二一五 试述纵横家源流 79
二一六 问儒家孔、孟之事迹 80
二一七 问道家老、庄之事迹 80
二一八 问阴阳家驺忌、驺衍之事迹 81
二一九 问法家李、商之事迹 81
二二○ 问名家公孙龙、惠施之事迹 82
二二一 问墨家墨、禽之事迹 82
二二二 问纵横家苏、张之事迹 82
二二三 问秦汉三国子学之著者 83
二二四 问贾谊、刘安、扬雄之事迹 83
二二五 问王充、徐幹之事迹 84
二二六 问两晋南北朝子学之著者 84
二二七 问葛洪、梁元帝、颜之推之事迹 84
二二八 问隋唐子学之著者 85
二二九 问王通、张志和、罗隐之事迹 85
二三○ 问宋元明子学之著者 86
二三一 问李纲、刘基、李梦阳之事迹 87
二三二 问清代子学之著者 88
二三三 问唐甄、俞樾、贺贻孙之事迹 88
二三四 何谓《百子全书》 88
二三五 百子之书名、卷数以及作者能列举之否 89
二三六 何谓《二十二子》 94
二三七 何谓《十子全书》 94
二三八 著《古今伪书考》者何人,指子部伪者何书 95
二三九 问孟、荀学说之不同 95
二四○ 荀子何以为宋儒所排 95
二四一 何谓八儒 96
二四二 《老子》之书真欤、伪欤 96
二四三 《庄子》之书真伪参半,能略言之欤 96
二四四 问墨学之所自出 96
二四五 问杨、墨主张之不同 97
二四六 清光绪间精于子学者何人 97
二四七 何谓理学 97
二四八 理学因何而起 97
二四九 宋代理学六先生为谁 98
二五○ 问周、司马、邵、程、张之事迹 98
二五一 两宋之理学谁为主要人物 100
二五二 何谓濂、洛、关、闽 100
二五三 问宋季之三大学派 100
二五四 问陆、吕之事迹 100
二五五 江西三陆为谁 101
二五六 问朱、陆之异同 101
二五七 元代理学之著者为谁 102
二五八 问许、刘、陈、赵之事迹 102
二五九 明代理学之著者为谁 103
二六○ 问方、陈、王、顾、刘之事迹 103
二六一 明末五儒为谁 105
二六二 问孙、顾、王、李、黄之事迹 105
二六三 清儒能脱离朱陆、汉宋诸派而独树一帜者为谁 107
二六四 颜李学派大概如何 107
二六五 何谓《四存编》,试言其要旨 108
二六六 问颜、李之事迹 108
二六七 颜、李之后继起者何人 109
二六八 问王、恽、程、戴之事迹 110
附 小说家问答 111
二六九 何谓小说家 111
二七○ 试言小说之类别 111
二七一 何谓传记体 112
二七二 何谓章回体 112
二七三 何谓诗歌体 112
二七四 小说始盛于何时 112
二七五 试述两汉小说之著者 113
二七六 问虞、东方、班、伶之事迹 113
二七七 试述两晋六朝小说之著者 114
二七八 问干、陶、王、刘之事迹 114
二七九 试述唐代小说之著者 115
二八○ 问韩、段之事迹 115
二八一 试述宋代小说之著者 115
二八二 问李、欧阳之事迹 116
二八三 试述元代小说之著者 116
二八四 问施耐庵、罗贯中之事迹 116
二八五 试述明代小说之著者 117
二八六 问王世贞之事迹 117
二八七 试述清代小说之著者 117
二八八 问曹、吴、蒲、纪四人之事迹 118
二八九 清之末叶著名小说家为谁 118
二九○ 问李、吴、刘三人之事迹 119
二九一 试言近代小说之趋势 120
二九二 问近代译著之小说家 120
二九三 问近代自撰之小说家 120
丁编 集部 123
二九四 何谓别集,何谓总集 123
二九五 试言别集之益 123
二九六 试言总集之益 123
二九七 何谓楚辞 123
二九八 《楚辞》何以不入总集类 124
二九九 何谓《离骚经》并言其要旨 124
三○○ 问屈原之事迹 125
三○一 问宋玉之事迹 125
三○二 西汉著名之文学家为谁 126
三○三 列举以上各家之事迹 126
三○四 东汉著名之文学家为谁 127
三○五 列举以上各家之事迹 127
三○六 建安七子何人 129
三○七 问建安七子之事迹 129
三○八 竹林七贤为谁 130
三○九 问竹林七贤之事迹 130
三一○ 晋太康中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其人为谁 132
三一一 问以上各人之事迹 132
三一二 晋代文章欧阳修推重何篇 134
三一三 《文选》为何人所撰 135
三一四 问萧统之事迹 135
三一五 治《文选》学何人为先 135
三一六 《玉台新咏》因何而作 135
三一七 《玉台新咏》之特长 136
三一八 问徐陵之事迹 136
三一九 试言《文心雕龙》之内容 136
三二○ 问刘勰之事迹 137
三二一 问《诗品》之书如何 137
三二二 问钟嵘之事迹 137
三二三 钟嵘之后尚有以《诗品》名书者否 138
三二四 问司空图、袁枚之事迹 138
三二五 隋初有请改革文章、弃华崇实者,其人为谁 139
三二六 问李谔之事迹 139
三二七 唐初十八学士为谁 140
三二八 问初唐四杰 140
三二九 问初唐四杰之事迹 140
三三○ 何谓“大手笔” 141
三三一 问张、苏之事迹 141
三三二 唐宋有八大家、十大家之说 142
三三三 问八家之事迹 142
三三四 问李翱、孙樵之事迹 145
三三五 评八家文 145
三三六 古来文家必有生平得力之处,试举其著者 146
三三七 八家文之专长 146
三三八 八家之优劣 146
三三九 倡古文不始于昌黎 146
三四○ 论佛骨表不始于昌黎 147
三四一 以文体为诗、为四六 147
三四二 何谓台阁体 147
三四三 “不读唐以后书”,此何人之语 147
三四四 明代前七子 147
三四五 明之后七子 148
三四六 清初古文家为谁 148
三四七 何谓桐城派 148
三四八 问方、刘、姚之事迹 148
三四九 何谓阳湖派 149
三五○ 问钱、恽、张之事迹 149
三五一 何谓不立宗派古文家 150
三五二 问《古文辞类纂》之选辑法 150
三五三 问《古文辞类纂》之分类法 151
三五四 试述《古文辞类纂》文体之说 151
三五五 问《经史百家杂钞》之书如何 155
三五六 问曾国藩之事迹 155
三五七 试述《经史百家杂钞》文体之说 155
三五八 问《续古文辞类纂》 157
三五九 王《续古文辞类纂》如何 157
三六○ 黎《续古文辞类纂》如何 158
三六一 评王、黎二家之续纂 158
三六二 问王、黎二人之事迹 158
三六三 王、黎之后尚有用《古文辞类纂》之名者乎 159
三六四 问姚氏《古文辞类纂》之价值 159
三六五 清末文体之变如何 159
三六六 问新文学之类别 160
三六七 何谓欧化文学 160
三六八 略述文言、白话之争 160
三六九 文学改良之法如何 161
三七○ 问普罗文学之著者 162
三七一 何谓骈文 162
三七二 骈文、四六成于何时 162
三七三 经书偶句试举一二 162
三七四 略举《楚辞》偶句 163
三七五 试言属对之法 163
三七六 何谓徐庾体 164
三七七 问徐庾之事迹 164
三七八 试述清代骈文家之著者 164
三七九 问陈、吴、章三家之事迹 164
三八○ 有韵文、无韵文何者先兴 165
三八一 古诗与乐府何以区别 165
三八二 乐府何时成立 166
三八三 问汉之三大乐府 166
三八四 宋郭茂倩撰《乐府诗集》分为十二类,能列举之欤 166
三八五 问郭茂倩之事迹 168
三八六 诗之体制何书为最备 168
三八七 试举《毛诗》长短错落之句 168
三八八 后世之三言诗起于何人 168
三八九 四言起于何人 169
三九○ 五言起于何人 169
三九一 六言起于何人 169
三九二 七言起于何人 169
三九三 九言起于何人 169
三九四 问汉魏迄隋之诗体 170
三九五 何谓四唐诗 170
三九六 苏门六君子为谁 171
三九七 何谓江西诗派 171
三九八 试言明初五诗派 171
三九九 何谓公安派、何谓竟陵派 171
四○○ 清初之诗家为谁 172
四○一 问王、朱二人之事迹 172
四○二 试言江左三大诗家 173
四○三 清高宗赐诗最多者为谁 173
四○四 问近代诗家之著者 173
四○五 问樊、易二人之事迹 173
四○六 问二陈之事迹 174
四○七 问黄、梁二人之事迹 175
四○八 清人选诗何书为善 175
四○九 问十八家为谁 175
四一○ 问魏晋曹、阮、陶之事迹 176
四一一 问宋齐谢、鲍、谢之事迹 176
四一二 问唐代王、孟、李、杜、韩、白、李、杜之事迹 177
四一三 问宋金苏、黄、陆、元之事迹 179
四一四 何谓诗之五法 180
四一五 何谓诗之九品 180
四一六 试言诗之极致 181
四一七 何谓诗之八病 181
四一八 何谓平头 181
四一九 何谓上尾 181
四二○ 何谓蜂腰 181
四二一 何谓鹤膝 182
四二二 何谓大韵 182
四二三 何谓小韵 182
四二四 何谓正纽 182
四二五 何谓旁纽 182
四二六 何谓古诗 183
四二七 何谓律诗 183
四二八 何谓绝诗 183
四二九 试举五律诗式(平起仄受者) 183
四三○ 试举五律试式(仄起平受者) 184
四三一 试举七律诗式(平起仄受者) 184
四三二 试举七律试式(仄起平受者) 184
四三三 何谓词 185
四三四 何谓小令 185
四三五 何谓中调 185
四三六 何谓长调 186
四三七 试言唐代词家著者 186
四三八 问李、刘、温三人之事迹 186
四三九 试言五代词之著者 187
四四○ 问韦、冯、二李之事迹 187
四四一 试言宋代词家之著者 188
四四二 问以上六人之事迹 188
四四三 试言清代词家之著者 189
四四四 问以上各家之事迹 189
四四五 现代词家之著者为谁 190
四四六 问朱、况二人之事迹 190
四四七 词书种类甚多,何者较优 191
四四八 清人所撰词书何者较优 191
四四九 评论词学何书为优 192
四五○ 讲词法之书何者为优 192
附 妇女作家问答 192
四五一 妇女能歌咏初见于载籍者为何人 192
四五二 妇女之学何代最为完备 192
四五三 左氏记载妇女以学术著称者厥为何人 193
四五四 问《毛诗》中关于妇女之作品 193
四五五 《毛诗》中有可知某篇为某人作品否 193
四五六 《扊扅歌》为何人所作 194
四五七 试举《扊扅歌》之辞句 194
四五八 《黄鹄歌》为何人所作 194
四五九 试举《黄鹄歌》之辞句 195
四六○ 《乌鹊歌》为何人所作 195
四六一 试举《乌鹊歌》之辞句 195
四六二 何为安世乐,此乐为何人作 195
四六三 安世乐有若干,试举其一二章 196
四六四 班倢伃为何如人,有何著名撰作 196
四六五 班昭为何如人,有何著名撰作 196
四六六 《胡笳十八拍》为何人所作 197
四六七 试举《胡笳十八拍》之乐章 197
四六八 《笔阵图》为何人所作 201
四六九 问《咏絮》为何人事 201
四七○ 问左九嫔之身世及其作品 201
四七一 何谓回文诗,为谁所创作 201
四七二 武后《璿玑图序》试举之以见其概 202
四七三 刘氏三妹为谁 203
四七四 《孤燕诗》为何人所作 203
四七五 破镜重圆为何人事,能举其诗否 204
四七六 徐贤妃为何如人,有何撰作 204
四七七 唐代五宋为谁,试举其名 204
四七八 问唐女冠之著者 204
四七九 薛涛为何如人,试举其诗 205
四八○ 花蕊夫人为谁,试举其作品 205
四八一 宋代才女朱子最推重者为谁 205
四八二 刺血诗为谁作,能举之否 206
四八三 姑苏薛氏二女为谁,并举其作品 207
四八四 吴门二女诗家为谁,所著集何名 207
四八五 明代文氏以何种文见长 208
四八六 问叶氏诸女特秀何故 208
四八七 明季二张氏为谁、有何事迹 208
四八八 清初风尘中女子多以文学擅长,略举其人 208
四八九 蕉圆七子为谁 209
四九○ 问随园女弟子之著者 209
四九一 袁氏三妹为何如人 210
四九二 吴中十子为谁 210
四九三 清代女子选诗较著者为谁 210
附 图书总说 211
四九四 《永乐大典》撰成之经过 211
四九五 清代重视《永乐大典》 211
四九六 《古今图书集成》撰集之经过 212
四九七 略言《图书集成》之内容 212
四九八 《四库全书》编纂之意何在 213
四九九 试言四库书搜集之方法 213
五○○ 四库书内容及贮藏法 214
附录一 治国学杂话&梁启超 216
附录二 历代文学概论&李时 222
附录三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梁启超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