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安徽文化与社会研究 1912-1937》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生怀著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212033378
  • 页数:51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文化为主线,梳理了民国时期安徽社会发展的历程,剖析了安徽与江苏拉开差距的原因。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绪论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研究状况 15

三、研究史料的选择 23

四、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26

五、研究的价值 29

第一章 民国时期安徽文化的历史考察 32

第一节 皖文化与皖文化传统 32

一、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32

(一)传统文化 32

(二)文化传统 34

二、皖文化与皖文化传统 37

(一)皖文化及其特点 37

(二)皖文化传统 44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皖文化的转型 51

(一)群己关系的变革 53

(二)从改良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转变 57

(三)皖文化的鲜明时代精神 67

(四)皖文化的转型与社会 81

第二章 政治文化的多元性与社会动荡 83

第一节 政治文化的多元性 84

一、政治文化 85

二、民国时期安徽政治文化的主要现状 88

第二节 民国安徽政治文化与社会的互动 99

一、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文化与安徽社会的互动 99

(一)省政府方面:军政首脑频繁变动 101

(二)县政府方面:县长更动无常 112

(三)乡村方面:有效的乡村社会动员无法实现 120

二、封建主义政治文化与安徽社会的互动 129

(一)封建政治秩序的重建与军阀倪嗣冲 129

(二)家族主义的盛行是封建政治文化整合安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 131

三、无产阶级政治文化与安徽社会的互动 138

第三节 三种政治文化相互激荡与安徽社会民主化的进程 148

一、北洋军阀时期的安徽社会民主的发展 148

(一)资产阶级政治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149

(二)无产阶级政治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153

(三)民主运动的蓬勃兴起 156

(四)安徽的第一次国共合作 166

二、国民政府时期的安徽社会民主化进程 171

(一)封建主义政治文化仍有其活跃的市场 172

(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治文化与无产阶级政治文化的两极对峙 176

第四节 多元政治文化对安徽社会的负面影响 186

一、政府自身作为能力的削弱 186

(一)保一方平安的能力 187

(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195

(三)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 201

二、政府提升社会发展的能力丧失 202

(一)财政上的“贫”及其影响 205

(二)财政上的“乱”及其后果 230

第五节 多元政治文化与安徽社会互动的动力群体分析 233

一、新市民的形成与农村社会成分的分化 234

(一)新市民的形成 234

(二)农村社会成分变化 240

二、崛起的三大精英阶层引领安徽社会转型 241

第三章 经济文化的传统性与社会变迁 247

第一节 经济文化的传统性 247

一、经济文化 247

二、经济文化传统性 251

(一)保守性 251

(二)平均主义 252

(三)封闭性 254

(四)抵御商品经济的特殊坚固性 255

(五)重本抑末观 258

(六)经验思维 260

第二节 经济文化传统性制约了先进生产方式的产生及发展 261

一、农村经济状况的变迁 261

(一)农村土地占有状况的新变化 261

(二)地租状况的新发展 278

(三)农村经济的新气象 293

(四)农村集镇的较快发展 306

(五)农村金融市场的活跃 319

(六)经济文化传统性的制约作用 341

二、工商业的运作状况 343

(一)工业开而未发 343

(二)商业步履蹒跚 356

(三)经济文化传统性的制约 364

第三节 经济文化传统性与认识新事物的模式:抗拒—认同—参与 366

第四章 习俗文化与社会行为 373

第一节 生育文化与人口发展 376

一、生育文化 376

(一)生育文化 377

(二)传统的生育文化 377

二、生育文化与人口发展 380

(一)对人口数量的影响 381

(二)对男女性别比的影响 388

(三)对家庭结构的影响 392

第二节 流民文化与人口移动 396

一、流民文化与社会 396

(一)流民是一种文化现象 396

(二)民国流民的属性 401

二、流民文化与土匪王国 402

第五章 安徽文化与机遇的错失 413

第一节 有利于民族工商业发展的环境和机遇 414

一、北洋政府时期 414

(一)北京政府颁布有利于民族工商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 414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机遇 424

二、国民政府时期 436

(一)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436

(二)保护及提倡国货 437

(三)制定工商业法规 438

(四)制定与工商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措施 440

第二节 机遇错失的原因分析 449

一、文化先导作用微弱 449

二、文化使动力群体内耗与流失严重 457

(一)动力群体的内耗 457

(二)动力群体的流失 460

三、其他的社会因素 466

结论 历史的省思——文化改造是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 479

主要参考文献 494

后记 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