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5
第一章 卫生行政机构 15
第一节 市卫生局 15
一、机构沿革 15
二、办公地址 16
三、职能任务 18
四、领导成员 18
五、机关科室 19
第二节 区卫生局 26
一、机构沿革及职能 26
二、鄂城区卫生局 26
三、华容区卫生局 27
四、梁子湖区卫生局 29
第二章 医疗卫生机构 30
第一节 机构建制 30
一、直属卫生事业机构 30
二、企事业及民营医疗机构 31
第二节 医院概要 32
一、市直医院 32
二、企事业单位医院 40
三、民营医院 45
四、专科医院 48
五、中心卫生院 49
第三章 党群组织建设 60
第一节 中共组织 60
一、组织沿革 60
二、党务工作 63
第二节 群团组织 69
一、工会 69
二、共青团 71
第四章 卫生改革与发展 75
第一节 卫生体制改革 75
一、改革历程 75
二、改革措施 78
第二节 卫生事业发展 85
一、发展成就 85
二、器械装备 97
三、基建投资 99
第五章 卫生行政管理 103
第一节 政工人事 103
一、人事制度 103
二、人员结构 104
三、工资待遇 109
四、离退休人员 111
五、养老保险 115
第二节 机关事务 116
一、接待工作 116
二、综合治理 117
三、公文处理 119
四、档案管理 120
第三节 财务审计 122
一、财务会计 122
二、规划财务 124
三、内部审计 127
第四节 卫生经费 128
一、财政拨款 128
二、世行贷款 131
三、业务收入 132
四、医疗收费 132
第五节 统计信息 134
一、卫生统计 134
二、信息网络 135
第六节 编印简报 137
第六章 医疗保障制度 138
第一节 合作医疗 138
一、1958—1983年 138
二、1991—1999年 138
三、2000—2007年 140
第二节 公费医疗 152
一、医院代管形式 152
二、享受单位管理形式 153
三、定额包干形式 153
四、综合管理形式 153
五、特殊医疗管理形式 153
第三节 劳保医疗 154
第七章 医疗政务管理 155
第一节 医疗服务网络 155
第二节 院站等级评审 156
一、创建等级 156
二、评审验收 156
第三节 医师执业考试 157
第四节 医疗急救急诊 158
一、急救中心 158
二、急诊科 159
第五节 临床护理 161
一、护理队伍 161
二、护理管理 162
三、护理荣誉 164
第六节 卫生支农 164
第七节 对口支援 166
一、市内 166
二、市外 168
第八节 血液管理 169
一、中心血站 169
二、无偿献血 170
三、血液供应 171
四、管理职能 173
第八章 基层医疗卫生 175
第一节 农村医疗卫生 175
一、乡镇卫生院整建 175
二、村级卫生组织建设 178
三、个体开业诊所管理 180
第二节 社区卫生服务 182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182
二、社区卫生工作管理 183
三、社区卫生工作模式 183
第九章 医疗设施与技术 187
第一节 内科 187
一、心血管内科 187
二、神经内科 188
三、呼吸、泌尿内科 188
四、消化、血液内科 189
五、内分泌科 189
六、感染科 190
第二节 外科 190
一、普外科 191
二、骨外科 191
三、神经外科 192
四、肿瘤胸外科 193
五、泌尿外科 193
六、烧伤整形科 193
第三节 妇儿科 194
一、妇产科 194
二、儿科 195
第四节 五官科 196
一、耳鼻喉科 196
二、眼科 196
三、口腔科 197
第五节 皮肤科 197
第六节 康复科 198
第七节 医技科 198
一、影像科 198
二、功能科 199
三、麻醉科 200
四、放疗科 200
五、检验科 200
第八节 药剂科 202
第九节 护理部 203
第十章 中医事业发展 206
第一节 中医药发展历程 206
一、“八五”时期 206
二、“九五”时期 206
三、“十五”时期 207
第二节 中医医疗机构 210
一、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 210
二、综合医院中医科 211
三、乡镇卫生院中医科 213
四、中医诊所、卫生室 214
第三节 中医诊疗技术 214
一、内科 215
二、外科 215
三、妇科 216
四、儿科 216
五、骨伤科 216
六、针灸科 217
第四节 中药资源优势 217
一、地道药材 217
二、药材开发 218
三、药材公司 219
四、药厂 220
五、医药公司、药店 221
六、中药制剂 221
七、名方名药 223
第五节 中医学术成就 224
第十一章 妇幼卫生保健 226
第一节 妇幼保健机构 226
一、市妇幼保健院 226
二、城区地段保健机构 226
三、区乡(镇)防保机构 227
四、村卫生室 228
第二节 妇女保健 229
一、婚姻保健 229
二、新法接生 230
三、围产期保健 233
四、妇女“五期”保健 234
五、妇女病查治 235
第三节 儿童保健 238
一、集体儿童保健 238
二、散居儿童保健 240
三、儿童生长发育 241
四、儿童疾病防治 243
五、儿童预防接种 244
六、《出生医学证明》管理 246
七、儿童死因、出生缺陷监测 246
第四节 妇幼卫生宣传教育 249
第五节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250
一、计划生育手术 251
二、计划生育技术 252
第十二章 疾病预防控制 253
第一节 卫生防疫机构 253
一、鄂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53
二、鄂钢卫生防疫站 255
三、乡镇防保站(组) 256
第二节 疫情报告与慢性病监测 257
一、疫情报告 257
二、慢性病监测 258
第三节 预防接种与计划免疫 258
一、预防接种 258
二、计划免疫 259
第四节 急性传染病防治 260
一、霍乱 261
二、病毒性肝炎 262
三、细菌性痢疾 262
四、流行性出血热 262
五、钩端螺旋体 263
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63
七、流行性乙型脑炎 263
八、脊髓灰质炎 263
九、麻疹 263
第五节 寄生虫病防治 269
一、疟疾 269
二、丝虫病 270
三、肠道寄生虫病 271
第六节 地方病防治 271
一、碘缺乏病 271
二、布鲁氏菌病 272
第七节 结核病及艾滋病防治 272
一、结核病 272
二、艾滋病 273
第八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77
一、非典型肺炎 277
二、人禽流感 280
第九节 公共卫生管理 282
一、食品卫生 282
二、劳动卫生与职业病 285
三、放射卫生 287
四、学校卫生 289
五、环境卫生 290
第十节 卫生检验监测 290
第十三章 血吸虫病与皮肤病防治 292
第一节 血吸虫病 292
一、机构 292
二、防治 294
第二节 麻风病、性病 300
一、机构 300
二、防治 300
第十四章 卫生监督管理 303
第一节 卫生监督机构 303
第二节 卫生监督执法 304
一、卫生许可发证 304
二、消毒效果监督 306
三、有害场所监测 307
四、饮食摊群监管 307
五、食品卫生打假 308
六、医疗市场整治 309
七、卫生执法管理 310
第十五章 爱国卫生运动 311
第一节 除害灭病 311
第二节 改水改厕 312
第三节 创建卫生城 314
第四节 健康教育 316
第十六章 医学教育与科研 320
第一节 医学教育 320
一、全日制医学教育 320
二、成人医学教育 327
第二节 医学科研 332
一、人才建设 332
二、科技兴医 333
三、科研成果 333
第十七章 精神文明建设 347
第一节 文明岗位创建 347
一、1984—1989年 347
二、1990—1999年 348
三、2000—2007年 351
第二节 政治思想教育 354
第三节 职业道德建设 355
一、1985—1989年 356
二、1990—1999年 356
三、2000—2007年 358
第四节 文娱体育活动 362
一、组织活动 362
二、自发活动 364
第五节 健康文化生活 364
一、诗词歌赋 365
二、科普散文 365
三、琴棋书画 366
四、美术摄影 366
五、戏剧歌舞 367
第十八章 卫生团体 378
第一节 红十字会 378
一、机构设置 378
二、履行职责 379
第二节 农村卫生协会 383
一、组织建设 383
二、协会工作 384
第三节 卫生界学会 384
一、办公机构 384
二、组织机构 385
三、组织建设 388
四、学术活动 389
五、医学科普宣传 392
六、医疗事故鉴定 392
七、编印《鄂州卫生》 393
第十九章 卫生界人物 395
第一节 人物传 395
第二节 人物录 406
一、市卫生局历任领导成员名录 406
二、省级以上劳模、嘉奖、津贴人员名录 411
三、正高级职称人员名录 419
第三节 人物表 458
副高级职称人员名录 458
附录 499
附录一:卫生界学会理事会及章程等资料 501
附录二:历年卫生基本情况统计表 530
附录三: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情况统计表 610
附录四:医疗机构统计表 640
附录五:医疗设备统计表 653
附录六:疾病预防控制有关图表资料 678
后记 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