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况 1
第一节 东干族及东干语 1
一、东干人的来源、人口数量、分布及名称来源 1
二、东干语言及文字 2
第二节 乌鲁木齐及乌鲁木齐方言 3
一、乌鲁木齐人文地理概况 3
二、乌鲁木齐汉语方言的形成及归属 3
第二章 本书研究的问题、几个概念及理论方法 6
第一节 本书研究的问题及问题的提出 6
第二节 几个相关的概念 7
一、体和时 7
二、体和貌 9
第三节 文章运用的理论及方法 10
一、运用语义功能语法的理论及方法 10
二、通过对比研究体貌助词 12
第三章 “完成”体貌助词“哩/咧” 16
第一节 前贤的研究 16
一、东干语研究及乌鲁木齐方言研究 16
二、普通话“了”的自由隐现 17
三、区分词尾“了”和句尾“了” 18
第二节 文章采用的方法及具体做法 18
一、穷尽分析法 18
二、具体做法 18
第三节 “哩/咧”所在的句法结构 19
一、动词+“哩/咧”+宾语 19
二、“述语+哩+……”作定语 24
三、在“连(像)……底一样”结构中动词后加“哩/咧” 26
四、连谓句中多个谓语动词后+“哩/咧” 27
第四节 结论 30
第四章 “完成—与他”体貌助词“给” 32
第一节 “给”的用法 32
一、“给”可以作动词,充当谓语 32
二、“给”可以作介词,与其后的名词性成分组成介词词组作状语 33
三、“给”作语气助词 33
四、做体貌助词 34
五、一句话中可同时出现几个性质不同的“给” 35
六、东干语、乌鲁木齐方言中的“给”使用很广泛 35
第二节 表“完成—与他”体貌意义的“给” 36
一、前贤的研究 36
二、突厥语“为他体”体助词“bεr/bir/ber” 37
三、“给”表示“完成—与他”义 38
四、“给”的语义关系分析 39
第三节 与体貌助词“给”共现的动词的类 40
一、“给”本身含有“给予”义 40
二、与“给”共现的六类动词 41
第四节 结语 46
一、“给”的缺省 47
二、“给”趋于形态化 47
三、“给”有待研究的另一用法 48
第五章 “完成—消失”体貌助词“掉” 50
第一节 “掉”的用法 50
一、“掉”为动词作谓语 50
二、“掉”为趋向动词作趋向补语 51
三、“掉”粘附于动词后,为表示“完成消失”义的体貌助词 54
第二节 表“完成—消失”义的体貌助词“掉” 55
一、前贤的研究 55
二、通过单项对比的方法来看“掉”的完成义 55
三、从语义特征的角度来看“掉”表完成义 56
四、“掉”表“消失”义 58
第三节 与体貌助词“掉”共现的常用动词的类 59
一、与“掉”共现的常用动词的类 59
二、从语义的角度来分析成分间的关系 62
第四节 粘附于形容词后表状态变化义的“掉” 62
一、“掉”粘附于形容词 62
二、能加“掉”的形容词有四类 63
第六章 “完成—已成事实”体貌助词“下” 67
第一节 “下”的用法 67
一、“下”为动词,作谓语 67
二、“下”位于谓语动词后,为趋向动词,作补语 68
三、“下”表示“完成—已成实事”体貌意义 68
第二节 体貌助词“下”的意义 69
一、前贤的研究 69
二、通过比较来说明“下”表示“完成—已成实事”的体貌意义 70
第三节 “V下”常出现的句法结构及在此结构中动词的类 72
一、“V下”常出现的句法结构 72
二、“V下V不下/V不下”结构 73
三、与“下”共现的动词的类 74
第四节 “下”和表持续义体助词“底呢”的共现 79
第五节 形容词后的体貌助词“下” 80
一、形容词与“下”共现的句法格式 80
二、“形+下”所表达的意义 82
第七章 “完成—趋向”体貌助词“上” 84
第一节 东干语、乌鲁木齐方言“上”的基本用法 84
一、“上”作谓语动词 84
二、作趋向动词 84
三、粘附于动词后,表“附着”的结果义 85
四、“上”为表“完成—趋向”义的体貌助词 87
第二节 对“完成—趋向”义体貌助词“上”的研究 88
一、前贤的研究 88
二、表方式意义的“上” 88
三、表示“完成—趋向”体貌意义的“上” 90
四、根据“上”的趋向来给能与“上”共现的动词分类 91
第三节 “V上”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 93
一、连谓结构中的“上” 93
二、紧缩句中的“V上” 94
三、复句中的“V上” 95
四、祈使句中的“V上” 97
五、可能式中的“V上” 98
第八章 “持续”体貌助词“底呢” 100
第一节 普通话的“着呢”与东干语、乌鲁木齐方言的“底呢” 100
一、从语音角度来看普通话的“着呢”和东干语、乌鲁木齐方言的“底呢” 100
二、前贤的研究 101
第二节 “底呢”为“持续”体貌助词 102
一、我们主张将“底”、“呢”合而为一 102
二、将“底呢”归入体貌助词系统 103
三、方言佐证“底”“呢”合而为一 104
第三节 与“底呢”共现的动词的类 105
一、动词的分类依据 105
二、与“底呢”共现的动词的类 106
第四节 “底呢”与其他成分的共现情况 110
一、“底呢”与“完成”体的“哩/咧”的共现 110
二、“底呢”与“完成—消失”体貌助词“掉”的共现 110
三、“底呢”与“完成—已成事实”体貌助词“下”的共现 111
四、“底呢”与“一天比一天”、“一年比一年”、“一天天”、“一年年”此类成分的共现 112
第九章 “强烈起始式”体貌助词“脱” 114
第一节 东干语、乌鲁木齐方言“脱”的用法 114
一、作动词,充当谓语 114
二、作趋向动词,充当补语 115
三、“脱”作体貌助词,表示“起始”意义 115
第二节 前贤的研究及我们的看法 116
一、前贤的研究 116
二、“脱”的词类归属问题 117
三、“脱”不表“完成”义 119
第三节 体貌助词“脱”的意义及形式 119
一、东干语、乌鲁木齐方言的体貌助词“脱”与普通话体貌助词“起来”的比较 120
二、东干语、乌鲁木齐方言体貌系统内部“脱”与“开”的比较 123
第十章 一般式起始体貌助词“开” 129
第一节 东干语、乌鲁木齐方言“开”的用法 129
一、作动词,表示“打开、开始、开办”等意义 129
二、作趋向动词,表示“位移”义,离开某处 130
三、作结果补语,表示“分离、分散”等意义 130
四、作体貌助词,表示起始意义 130
第二节 体貌助词“开”的意义 131
一、前贤的研究 131
二、表趋向、结果意义的“开”与体貌助词“开”的区分 131
三、东干语、乌鲁木齐方言体助词“开”与普通话体助词“起来”用法比较 132
第三节 体貌助词“开”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 138
一、主谓句中 138
二、主谓宾句中 138
三、复句中 139
第四节 “开”与句中其他语言成分的共现 140
一、“开”与“哩/咧”的共现 140
二、与“开”共现的动词的类 141
第十一章 “少量”体貌助词“一下” 144
第一节 “一下”的用法 144
一、在谓语动词前 144
二、在谓语动词后 145
第二节 “一下”表“少量”的体貌意义 146
一、“一下”是体貌助词 146
二、“一下”是一种表达量的语法手段 146
三、“一下”表“时量短、动量少、语势轻” 147
四、“一下”的语法化过程 147
第三节 “少量”即为动量少、时量短、语势轻 148
一、动量少 148
二、时量短 150
三、语势轻 151
第四节 “一下”的分布特征 154
一、主谓句中 154
二、主谓宾句中 155
三、兼语句中 156
四、连谓句中 156
五、紧缩句中 157
第五节 “一下”与句中其他成分的共现情况 157
一、“一下”与“哩/咧”的共现 157
二、“一下”与“些波、多多”等词的共现 158
三、动词与“一下”之间可插入语法成分 159
第十二章 东干语、汉语乌鲁木齐方言与突厥语表达的相似性及语言影响的两个例证 161
第一节 东干语、乌鲁木齐方言、突厥语“与他”体貌的表达方式的比较 161
一、语法形式方面的相同之处 161
二、语法意义方面的相同之处 162
三、动词后能否带体貌助词的鉴定格式 164
四、与“给”共现的动词的类 165
五、结语 173
第二节 东干语、乌鲁木齐方言把字句与突厥语宾格表达方式的比较 173
一、东干语、乌鲁木齐方言把字句的泛用 173
二、东干语乌鲁木齐方言中能进入“A把B+VP”结构的动词 174
三、突厥诸语言对东干语、乌鲁木齐方言的影响 178
第三节 总结 180
附录1 语料来源 183
附录2 东干语材料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