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不分科的专题研究 5
一 专题与专家 5
二 问题与系统 10
三 专门与总汇 14
四 贯通与专精 20
从科举到学堂的中西学之争 26
一 教育与“教”“育” 26
二 新学堂与旧学校 30
三 纳科举于学堂 45
拒俄运动与中等社会的自觉 65
一 “中等社会”的出现 65
二 两种解读 69
三 激进路线的凸显 73
四 应用与争议 78
先锋与本体的冲突——壬寅浔溪公学第二次风潮述论 86
一 风潮前史 86
二 风潮起因 90
三 曲突徙薪 94
四 调停失败 101
五 影响深远 104
天地人生大舞台——京剧名伶田际云与清季的维新革命 112
一 千丝万缕保皇会 112
二 不知不觉革命党 119
盖棺论难定:张之洞之死的舆论反应 130
一 文本来源 130
二 取材准则 134
三 看法各异 139
四 影响预测 143
清末城镇结构的变化与商民罢市 151
一 “城镇”的地位及其结构变化 151
二 罢市的类型与影响 160
三 罢市的效应与趋向 168
民国开国的歧见、新说与本相 175
一 逊位还是退位 175
二 帝制与共和 180
三 单一制与联邦制 186
四 总统制与内阁制 189
“北洋军阀”词语再检讨与民国北京政府 200
一 问题的提出 200
二 “军阀”词语产生的再检讨 205
三 “北洋军阀”词语产生的再检讨 211
四 “北洋军阀”的谱系 218
五 奉系的加入与北洋正统 229
六 北洋与北洋政府 239
七 北京政府时期的民国史 245
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孙中山对新文化派的回应 252
一 外来影响 252
二 内部响应 260
三 分歧与一致 267
孙中山与科举制 274
一 无缘科第 274
二 科举考试的利与弊 276
三 变科举为专门之学 277
四 科举制与单立考选权 280
南浔·湖社与国民党 284
一 南浔与国民党 284
二 湖社与南浔 291
三 湖社与国民党 298
四 几点议论 304
“华南”概念的生成演化与区域研究的检讨 308
一 华南概念的晚出与限定 308
二 “华南”的涵盖与演化 319
三 日本的南进政策凸显华南 325
四 广州为华南中心的初显 337
五 区域研究的本旨与流弊 343
国民党在大学校园的派系争斗 354
一 相煎何太急 354
二 校园烽烟 360
三 河东河西 368
四 国共进退 374
1948年中山大学易长与国民党的派系之争 386
一 学潮与倒王 386
二 朱家骅与王星拱 391
三 朱家骅与CC派 399
人名索引 405
征引文献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