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 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 12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 24
第一篇 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34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 34
第一节 物质 34
第二节 意织 44
第三节 世界统一于物质 51
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 60
第一节 空间和时间 60
第二节 联系和系统 69
第三节 运动和静止 83
第三章 物质世界的规律性 92
第一节 规律与本质和现象 92
第二节 规律与一般和个别 99
第三节 规律与偶然性和必然性 106
第四节 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14
第四章 对立统一规律 122
第一节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22
第二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32
第三节 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 139
第五章 质量互变规律 145
第一节 质量度 145
第二节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53
第三节 质量互变规律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162
第六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 169
第一节 肯定和否定 169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 174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180
第二篇 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188
第七章 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188
第一节 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188
第二节 人类社会的本质 197
第三节 人类社会的规律 206
第八章 生产方式运动规律 213
第一节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13
第二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22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33
第九章 社会形态运动的规律 242
第一节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242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24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59
第十章 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 267
第一节 社会革命与阶级、国家 267
第二节 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 279
第三节 社会改革 291
第十一章 社会生活方式 302
第一节 社会生活方式的结构和作用 302
第二节 社会生活方式的基础和变迁 31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活方式 320
第十二章 社会意识 328
第一节 社会意织的构成和特点 328
第二节 社会意织诸形式 337
第三节 社会精神生产 347
第十三章 社会主体 356
第一节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356
第二节 人的历史作用 36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开辟了人类创造历史的新纪元 377
第三篇 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384
第十四章 认识的本质 384
第一节 认识论中两条路线的对立 384
第二节 认识的实践基础 391
第三节 认识的本质属性 400
第十五章 认识主体的机制 407
第一节 刺激和选择 408
第二节 转换和整合 416
第三节 反馈和调节 423
第十六章 认识辩证运动的规律 435
第一节 实践向认识的飞跃 435
第二节 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 444
第三节 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450
第十七章 逻辑思维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459
第一节 逻辑思维的基本原则 459
第二节 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 466
第三节 现代理论思维的基本特点 477
第十八章 真理 488
第一节 真理的唯物主义规定 488
第二节 真理发展的辩证法 495
第三节 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506
第十九章 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515
第一节 自由和必然 515
第二节 社会文明是人类自由的历史尺度 523
第三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的自由王国 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