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3
导论——道家之前的庄子 15
一、前言——回到原点 15
二、《庄子》与庄子 21
三、道之行程即体道之旅 30
四、两种浑沌与孔老 39
五、从气化主体到形气主体 48
六、结论——「儒门」的合法性 57
壹、庄子与东方海滨的巫文化 63
一、前言 64
二、《庄子》古本与巫 64
三、东方的神话空间:姑射山 75
四、「西方的」神话空间:昆仑山 84
五、天文知识与升天 91
六、鸟与风 99
七、漆园、长桑君与东海 111
八、结论——殷商文化的折射 118
贰、儒门内的庄子 125
一、一条明显而又受忽视的线索 126
二、孔子在《庄子》内篇 131
三、同乡与同族 139
四、《易》风《庸》魂 150
五、庄子的「物」与「庸」 159
六、结论——密拿瓦之鹰是否飞得太晚? 167
叁、游之主体 173
一、释义:「主体」与「游」 174
二、形—气—神=主体 180
三、天均主体与气化世界 188
四、物化=物 195
五、心有天游 203
六、乘物游心 213
七、结语——未济的圆游 219
肆、庄子的卮言论 225
一、前言 226
二、无言的理由 227
三、浑圆的卮言 235
四、三言与滑稽 246
五、形气主体与卮言的生成 254
六、两行的「道言」 260
伍、卮——道的隐喻 265
一、前言 266
二、归墟 268
三、浑天 275
四、陶均 286
五、风 293
六、无尽的身体 301
七、结论 308
陆、技艺与道 311
一、两种知与两种技艺 312
二、纯白不备 313
三、官知止而神欲行 319
四、所见无全牛 330
五、技艺与养生 337
六、技术的年代 346
柒、无知之知与体知 353
一、前言 354
二、神巫之知 358
三、「知之濠上」之知 363
四、「无知之游」之知 372
五、技艺之知 379
六、般若智 387
七、直觉之知 392
八、体知的复权 396
捌、庄子与人文之源 403
一、重读的必要 404
二、庄老异同 407
三、人文的背叛或证成? 414
四、人文之源与气化主体 426
五、人文之源:语言与技艺 431
六、同一、解构与创化 439
七、第三期的人文庄子说 445
结论——庄子之后的《庄子》 449
附录:从「以体合心」到「游乎一气」——论庄子真人境界的形体基础 461
一、离形去知 461
二、循耳目内通 466
三、联觉与心凝形释 471
四、心气同流 477
五、解牛的身体基础 484
六、体尽无穷 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