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综论 1
吴语三论&颜逸明 2
吴语的动词重叠式及相关的类型学参项——从几种语法格式的分布地域看古吴语的北界&袁毓林 王健 12
上海方言的后置词与类型学意义&余志鸿 23
吴方言研究方法浅议&安华林 30
由《方言注》、《尔雅注》看早期吴语&薛遴 33
论章太炎《新方言》的吴语比较研究&孙毕 42
略谈常州话70年来的变化&钟敏 50
略谈“常州普通话”的方言特征&金丽藻 55
二 吴音的描写和共时比较 61
浙江泰顺县新山方言的音韵特点及其归属&[日本]秋谷裕幸 62
关于喉门音与齐齿韵的拼合问题&徐青 74
武义话的小称变音&傅国通 77
无锡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曹晓燕 84
庆元(竹口)方言古浊平字类的入声化及其成因&李小凡 邱习丹 95
宣州片吴语入声演变的方式&蒋冰冰 101
嘉善方言音系&徐越 104
浙江洞头县大门岛方言音系&[波兰]帕维尔·玛突来维切 116
甬江片吴语语音内部的共时比较&方松熹 123
通东、金沙、南通三种方言古知系声母演变的比较&卢今元 陶国良 128
开化县华埠土官话音系&黄晓东 134
吴语区缙云西乡新碧镇(碧溪、碧虞、碧川)方言音系的特点&陈贵麟 148
三 吴音的历时演变 155
一百年来绍兴方言的语音演变&丁 锋 156
《古今韵表新编》的音系&[日本]平田直子 163
宁波话的一、二等群母字&汤珍珠 171
吴语寒覃韵的[?]化历程及分区意义&郑张尚芳 173
吴语梗摄字和宕摄字的分合及类型&薛才德 176
上海方言音变的双向扩散&钱乃荣 185
当代苏州方言韵母语音演变的初步考察&杨佶 192
浙江畲话中的吴语成分&赵则玲 196
四 本字和词语的考释 201
绍兴话“偐子”本字考&王福堂 202
明清时代吴语形容词选释&石汝杰 205
“侬”字称代演化轨迹探论&邵慧君 214
宁波方言词语考源(之二)&崔山佳 221
玄应《众经音义》所释吴方言词考&徐时仪 227
吴语隐实示虚趣难词历时共地研究&刘瑞明 237
现当代上海话词语内部共时差异的研究&汤志祥 245
通东方言与南通方言词语比较研究&徐铁生 253
五 语法 259
嵊县长乐话语法两则&钱曾怡 260
从吴语“一”可作指示词说起&张惠英 266
吴语的单音形容词重叠后缀初探&[日本]大西博子 273
舟山方言中ABB式摹状形容词&徐波 283
上海话中后置“辣海”的语法功能和性质&左思民 289
上海话象声词的复杂形式&范晓 298
常州方言的指示代词&郑伟 306
海门话的代词系统&施晓 313
六 语音实验 319
吴语声调的音区特征、曲拱特征、调类合并和包络式变调&刘俐李 320
吴语太湖片单音节声调的曲线拟合分析&平悦铃 331
常州话前高元音的舌尖化&劲 松 瞿霭堂 336
宁波方言元音的声学语音学研究&胡方 341
廿八都话的中塞音的实验研究&孙锐欣 349
七 吴语跟非吴语的比较 355
吴语与粤语人称代词的比较研究&游汝杰 356
闽北方言和南部吴语的共同点举隅&郑晓峰 362
吴语与江淮话在镇江的过渡带方言&笪远毅 372
吴语的拨字句和湘语的把字句&甘于恩 黄碧云 377
吴语与赣语在赣东北接触情况简述&胡松柏 林芝雅 383
新余方言跟上海方言语音和词汇比较&王晓君 389
上海的洋泾浜英语&刘民钢 397
八 庆贺宫田一郎教授八十华诞 405
我和吴语研究&[日本]宫田一郎 406
友好的合作,卓越的贡献——在庆贺宫田一郎教授八十华诞寿宴上的致词&许宝华 409
宫田一郎教授的学术成就&石汝杰 411
宫田一郎教授主要论著目录&石汝杰整理 413
后记&《吴语研究》编辑组 许宝华执笔 417